APP下载

初中班级凝聚力的生成策略

2014-04-29杨巍

关键词:凝聚力整合机制

杨巍

【摘要】 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生机与活力的体现,它的生成需要严密的管理机制和优良的班级文化,更需要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力量的整合推动。

【关键词】 机制 文化 整合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1-001-04

人初生如白纸。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逐渐成长,犹如白纸上渐渐被绘上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案,人也就发展为各种各样的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而在青少年时期,班级就是对孩子一生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孩子将来人生的失败与成功,大部分可以归因于早期的班级教育所形成的性格、学习能力、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在同一校园中,不同班级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往往差异较大,而这种凝聚力不仅直接反映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班级的发展潜力,更反映了班级作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环境的优劣性。

因此,努力建造优良班级,生成班级高度的凝聚力,就成为优化班级教育环境和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那么,如何生成班级的凝聚力呢?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提出的几点策略:

一、铸造严谨的班级管理机制,催生班级凝聚力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一群13岁到16岁左右的初中学生,这些孩子大部分是以前没有做班干部经验的,我的第一个任务是从这些孩子筛选出优秀的干部苗子或者有管理经验的孩子,加以训练培养。但是,如果我按照这样的先“选人后分工”的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所选的孩子对所从事的职位没有兴趣,随着工作热情的减退,带来很多其他的负面心理问题,影响了其个人学习生活与班级运作,于是,我把班委组建的程序优化如下:

1. 确定职位和职责

在班级管理中,团支部的效用往往给班主任老师所忽略或者形式化。其实,团支部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最基层组织,在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充分发挥广大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给年轻一代“树典范、立榜样”,更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团员青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家园,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个人的奋斗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中。

而当今的社会,快餐文化充斥大街小巷,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网络革命更给现代的中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信息量,作为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彻底成熟而又迫切于理解社会的青年人,正需要一种正确而健康的精神引导。团支部在这个时候发挥出的强大引导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把班级里的团支部定为班干部组织里的一大板块,专门负责班级里的精神文化监督和建设,由团支部书记全权管理,并领导、协调班委会和学习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班干部组织里第二板块是班委会。班里大大小小的活动,诸如黑板报的评选、广播操比赛、校运会、科技艺术节等比赛活动,都需要有专门的班干部组织执行,他们收支班费、购进文具、布置场地、组织活动、主持节目、维持秩序,随着组织活动的次数递增和形式拓展,他们的组织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成为班里最活跃最有动手能力的队伍。但班干部必须听令于团支部,受团支部的统一调配管理,以便精神与实践得到最好的结合,同时也强化了班干部队伍的统一的政治观念和学生的纪律性。班委会除了各委员外,下设黑板报小组、大型活动筹备工作小组、主持人小组等工作队伍,有效缩短了各项活动的完成时间,并领导、管理我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1号组长,使班委的领导作用深入各个小组,点面结合,分层管理,形成统一而有效的凝聚力。班委由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全权管理。

班干部组织的第三板块是学习委员会。由学习委书记和五科科代表及“四人小组“组长构成,主要工作是带领早读、午读,记录“四人小组”的课堂表现情况和考试成绩、管理自修课、按照全班的成绩变化制定自修课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自行安排小测验。小测试卷由主科代表命题,题目都是新课内容,难度较低,主要作用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收发作业和批改小测试卷的工作由副科代表负责。学习委根据每科成绩表和课堂表现记录表对“四人小组”定期会进行综合评定,评选成绩最优秀和成绩进步最快的小组,评选课堂表现最佳和小组,批评指正成绩落后的小组,以达到公平公证、奖罚分明的效果。学习委由学习委员会书记兼团支部副书记全权管理。

2. 自愿报名竞选,合理调配

向学生说明各个板块的工作任务和性质是需要时间的 ,一般需要两到三节的班会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向班主任老师提出疑问和咨询。老师更应该把相应的班干职位表和职位所需要的能力条件以及具体工作要求等内容制作成精美“宣传小册子分”发给全班同学,目的是要全体学生都了解干部组织的构成和认清各个岗位的职责,是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爱好和能力进行报名竞选,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有参与管理和竞争上岗的兴趣。当学生了解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公开的演讲式竞选,由全体同学和各科任老师作为评委投票,第一轮竞选成绩占的总分数的40%;第二轮由班主任命题笔试,考点主要在应急能力和服从能力、个人品德三个方面,目的在于选拔德才兼备的思想型人才,第二轮笔试成绩占60%。成绩出来之后,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根据实际需要商议讨论,共同决定拟任人选,并向全班公布。

3.确立班干部工作守则,民主建立班规

每个班级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要树立文化特色就要先树立班干部的工作守则,因为班干部队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每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成效,所以班主任老师必须在班干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修订班干工作守则的任务,交给团支部书记负责。班干工作守则中必须要严明干部纪律,提出公正公平、大公无私、团结一心、关心帮助后进生等的思想,也要提出积极配合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要求。修订完班干部工作守则后,那时班干的思想统一,岗位职责清晰,大部分学生都会希望班级往好的方面发展,那时就可以由全体学生共同修订班规,形式多样,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完成。

4. 培训指导班干工作,鼓励全体师生参与监督

成立之初的班干部队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的,往往会变得有心无力,这时班主任老师应进行指导、培训,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干部有足够的时间缓冲思考,不要看到事情处理得不妥当就一味责怪,毕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遇事紧张、缺乏经验,这样过激的指责会使到学生干部失去当干部的荣誉感,以至失去为班集体做事的兴趣和责任心。培训学生干部形式多样,我主要的方法是“人传人,兵教兵“,做得好的学生干部就立为榜样,在每次的干部组织反思会上就做工作经验介绍,把经验传授出去;团支部、班委会、学习委员会积极把握每个班干部的动态,班干组织中哪个干部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主管干部及时地召集有能力的班干部组成“救援小组”,一边积极征求老师意见,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一边与该岗位的干部分析问题和传授经验,大家群策群力。这样我的班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独力难撑的局面出现了。

5. 定期对班干部工作进行评价、反思

“班干部工作反思会”是每个月必开的主题班会,会议内容主要是根据当月班级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班干部的工作给予肯定或者批评,并要求班干部对当月的工作进行自我的反思汇报,由全体学生鼓掌表示通过。在每个学期期末,我会以班级名义向每个学生干部的家长发送一封感谢信,感谢信中除了提及该班干的工作优点,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家长督促改进。干部工作中如发生重大的失误,经过教育不能改正或者胜任工作,团支部有权力召开“班干部组织大会”对班干部进行罢免和改选,从而提高了班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严谨性。

二、打造针对性的班级主题文化,活化班级凝聚力

严格的班级管理在使教育教学变得卓有成效的同时,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觉得受教育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因此,班级凝聚力还需要优良的班级文化对其进行激化、活化的,进而使这种凝聚力充满良好的情感,使班级里的每个成员感受到“爱”的温暖,产生源源不绝的内驱力。据专家研究调查,主题班会有利于形成班级文化,那么它也就成为一个非常有利于活化班级凝聚力的平台了。

充满着艺术魅力和感情色彩的主题班会,具有强大的渲染力和感召力。它不仅是班主任老师施展才能育人的大舞台,也是建构高度凝聚力的班级所必须的基石良柱。但是,有些班级主题班会举办得很多,却不见班级凝聚力提高?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的主题班会才是有效的、感人的、持久的、催人奋进的?这是值得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随着青少年年龄的不断增长,单一的、老套的、重复的主题班会其实已经不能适应其心理的迅速发展,系列性的、新颖性、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反而更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好学生,给予他们正确的舆论指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切实解决问题。

通过一堂堂成功主题班会的浸染,班级就形成了阶段性的班级主题文化,维护班级精神上的稳定发展。我把我班初中三年的所形成的班级主题文化总结如下:

1. 初一学年以“适应新班级,形成新文化”为主题,鼓励班级团结奋进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校园,对新校园的一切事物都倍感好奇之余,对老师和同学都感到陌生,对所在的新班级、新秩序也未曾有深入的了解和适应,加之自身的身体和心理迅猛变化,在这里时候开展几个以艺术表演为主要形式的迎新班会,一是大家围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班级老师和各个同学的了解,消除了陌生的隔膜,使孩子更快容入教学活动中;二是通过交流合作努力,最后使节目取得了成功,使孩子在初一时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感,对其集体荣誉感和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都有很大的益处,塑造了其阳光的人格。主题选择例如:(1)光辉的历史与新的角色定位:我与新集体 (2)平常心与自信心性格培养:如何才可以拥有一生的好命运 (3)学校纪律教导:我自己进行的入学教育 (4)集体意识启蒙:我可为班级做点事 (5)回顾小学,展望未来:花落知多少,太阳却在升起”。

2. 初二学年以“做个有用人,活出真精彩“为主题,诱发班级正义激情

进入初二阶段后,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异。这时,学生的样貌和身高加速变化,随着身体和行为能力的改变,很多学生出现早期的叛逆心理,懒惰、自恋、贪婪、迷茫、激进等幼稚的情绪蕴藏在他们的思想之中,他们急于去认知世界,但却又缺乏正确的辨识能力,随着校园的环境和人际的渐渐熟悉,他们往往因为年少气盛而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来。

这时,事后的责怪、打骂也无补于事,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那就产生“离家出走”等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针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特别针对青春期的变化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会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主题选择例如:(1)锻炼分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文化 (2)锻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现爸妈生活上的辛苦,做个对家里有用的人 (3)审美观念的教育:简约、真诚就是美 (4)人生激情的培训:坚持就是胜利。

3. 初三学年以“备战迎中考,一心闯未来“为主题,促使班级拼搏无畏

到了初三阶段,无论学生、家长都感觉到了中考所带来的压力。当然,这时的家长会更留心孩子的学习,而学生自己也能够自觉抵制一些诱惑,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但这时,偏科生、学困生、后进生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留意和把握的,尽可能地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有可能不给全班的学生造成过多的累赘;而对于一些优秀生员,我们必须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拼搏,因为他们是班级里的灵魂人物,是班级的火车头,也是班级里所有学生的榜样。主题选择例如:(1)立志迎考:立足大地,仰望星空(2)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寻找合适的发泄途径 (3)促进家长和学生的沟通:爸爸妈妈与我一起中考 (4)中考报志愿时的心理引导:为何我会选择它 (5)上考场时的心理引导:中考,我们欢迎你。

三、整合“家、校、社”教育资源,深化班级凝聚力

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影响。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在班级中学习,与同学交流讨论,聆听老师的教诲,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

因此,学校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也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种以人的性格、情感、心理基础的交往,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其的成长影响同样也是极大的。

现在有些孩子在学校是一个上课纪律、作业情况等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但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就一直停滞不前,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大概这个学生在家里就是个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疏于管教的的孩子,一回到家就躲进房间锁上房门,爸爸妈妈以为其在里面认真学习,其实不是玩电脑就是睡大觉,到了一大清早才急急忙忙去班上抄作业。这时,如果班主任老师及时能登门家访,把该生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探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相信该生很快就能改过自身。还有些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表现得教好,就是跟着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称兄道弟,久而久之,就走上了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单靠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任何一方面的力量去教育青少年都是片面的、失效的,必须把其资源优势加以整合,才能有效地深化班级凝聚力,不仅使学生紧紧团结在班主任的周围,一心学做人、学知识,更使学校、家庭、社会的等力量资源为班级的发展保驾护航。下面是我班联系“家、校、社”,深化班级凝聚力的一些做法:

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和活动,锻炼能力,为班集体作贡献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才“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把“德才”工作摆在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学校以校运会、科技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艺术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塑造了先进而激情的校园文化,而这种激情的文化也正是我们建设有凝聚力班级所必须的。能不能把学生送到学校大环境中去锻炼,而后把经过锻炼后的优秀学生再投放于班级的建设当中,这是我们班主任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班的班长就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团支部的文娱委员就是校园广播站的站长,经过了学校层面老师的教导培训,加上积累了较多的组织经验,只要班级里有活动任务,他们都是一马当先,能挑重担、能出成绩。同时,由于表现出色,他们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有力的带动了班级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支持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积极联系,共同讨论探讨班级建设

老师和家长、学生三方的关系微妙,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除了灵活使用“校讯通”联络家长,其实更应该放下“为人师表”的架子积极走出校园,积极家访。家访不仅能看到学生在家里生活学习的最真实一面,有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且更使家长认同老师的苦心,日后处处配合老师的教育策略。

除了家长会,我们平常也可以尝试把家长请进校园,谈谈教育,谈谈孩子,共同探讨班级里的问题。我们班设有家长意见信箱,也成立班级联席会,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定期讨论和决策班级的重大事项,促进班级建设。这项活动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欢迎。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的各项工作也因此开展的更加顺利。

3.欢迎社会资源力量和介入和支持

从社会、社区方面看,作为外部环境,它为学校提供发展背景,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应该在促进教育社会一体化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重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要把学校社区化和社区学校化作为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所谓学校社区化是指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的经营理念、教育内容、活动设施和人力资源等允许社区人士的参与,教育的对象包括社区全体居民。此外,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应延伸至社区本土化和生活化的学习。

所谓社区学校化是指整合社区资源,尤其是学校资源,使学校、社区活动和社区环境相互交流和开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社区的全部成员,无论老人、妇女或儿童,都能在学校和社区中享受各种资源。通过彼此互动凝聚社区共识,能自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素质,促进社区发展。作为学校的基本单元,我班积极响应学校“家、校、社”三合一的建设和谐校园的教育发展策略,欢迎家长来班听课学习之余,还积极安排有成功经验的家长到班上授课,谈人生、讲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还经常组织学生与社区里的义工一起活动,例如到老人院慰问孤寡老人、打扫街道卫生、绿化居住环境、举办现场义务支教等,深受社区的欢迎和好评。

初中阶段创建高凝聚力的班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思考和改进。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简兴权.科学管理应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5-10-28.

[3]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第

13卷第1期.

[4]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M].幼教博览,2001年

第7期.

猜你喜欢

凝聚力整合机制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