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良性互动的途径探索

2014-04-29李泽琼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良性互动

李泽琼

摘 要:由于体制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交通高校和交通行业在相互契合、共同发展方面存在交通高校行业性淡化、与交通行业对口服务性减弱等问题。交通行业的发展与交通高等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交通高校应强化行业意识,建立对口服务体系,开创共同合作平台,促进二者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交通高等教育;交通行业;良性互动

专业化院校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为专业院校提供了科技实践创新平台。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使得交通高校脱离了交通部门的直接管辖,交通高校与交通行业从共同归属阶段转变到各自谋生阶段,原本相连紧密的交通高校与交通行业的发展渐行渐远。在新形势下,交通高校应理清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发展的关系,找准二者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建立稳定多赢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确保二者快速发展。

一、我国交通高等教育和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交通行业都是我国重点投入和建设的领域。与以往相比,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的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但二者在相互协作上还有缺陷。

1.交通高校行业性淡化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使高校有权调整专业结构的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为增强办学活力,交通特色高校在开办专业、设置课程方面,广泛增设了经济学、法学、艺术等非交通特色学科,开办当前较热门的非交通行业特色专业。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2006年至2014年,该校增设了传播学、材料化学、数字媒体艺术、西班牙语等大量非交通特色专业。交通特色高校原有学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呈现多科性、非特色化趋势。

部分交通院校为迎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短期内忽视了自身的特色行业背景。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广泛招收新办热门专业的学生,压缩了交通特色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等新兴专业,由于严重缺乏成熟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和城市轨道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与这些新兴企业的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影响交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用人单位需求。

2.交通高校与交通行业对口服务性减弱

高校自主权扩大为交通行业特色高校的服务方向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受自身利益的影响,交通高校容易忽视交通特色专业发展,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交通行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人力资源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其现代化的进程。有资料统计,我国的交通人才总体水平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6%;交通行业国有经济单位平均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大量先进科技的引入,使得交通行业发展进入智能化、现代化时代,交通行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企业招来即用的现实要求使得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减少成本,企业往往不愿聘请动手能力较弱的应届毕业生。为了减小就业压力,学校只能压缩交通特有专业的招生数量。长此以往,将造成校方因毕业生就业难而减少对交通人才的培養、交通行业招聘专业人才越来越难的困局。

二、交通高校与交通行业的互动关系

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高校的发展,同时又能推进交通行业的改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交通高等教育推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交通行业的发展需要以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交通高校作为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交通高校是交通行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源泉,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交通高校对交通行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以及高级要素投入,交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产出的科技成果,有效地提高了交通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二是交通高等教育与交通行业的价值链高度相关,交通人才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流动是两者相互契合的最主要动力,有利于促进交通行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2.交通行业的发展激发交通高校的办学活力和动力

交通高校为促进交通行业发展而存在,以交通行业发展为依托,开办交通行业特色学科,培养交通行业特色人才。为交通行业服务就是其特色,特色即是竞争力。因此为交通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不仅是交通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交通高校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专业结构与布局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指标,交通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受到交通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交通高校的学科建设必须要以交通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导。交通行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是交通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外在动力。此外,交通企事业单位广泛吸纳交通高校毕业生,促进交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极大地激发交通高校的办学热情,激励交通高校更加积极地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积极优化专业结构,从而增强办学活力。

三、多赢互动机制

交通行业的发展为交通类高校提供科技实践创新的平台,交通高校的发展为交通行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在双方相互作用中,要求双方之间形成相互扶持、彼此上升的良性互动机制。

1.强化交通高等教育的行业意识

行业特色高校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面向行业,服务社会主要行业,科学研究和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大平台也在行业。保持行业特色是交通行业特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交通高校要保持自身独特的行业背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行业意识,建设交通行业特色学科,开办交通行业特色专业,开发和增设交通行业特色课程,致力于为交通行业服务,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交通高校要支持交通行业技术发展,为交通行业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科研学术成果,同时,还应加强交通行业特色高校及其交通特色学科在行业发展中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能引领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

2.积极建立对口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的契合是行业特色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与交通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建立广泛的沟通交流平台,有意识地构建对口服务体系。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是校企联合的关键,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制订行业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公布行业人才资源现状与供求信息,与高校共同建立行业重要岗位人才准入制度,共同制订“校企联合、定向培养”方案等。交通高校需加大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调整交通特色专业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特色学科的优势,加强与行业的契合,坚持立足交通行业的服务定位,尽可能满足交通行业发展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使学校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统一,形成学校与行业对口服务的发展模式。

3.开创共同合作平台,形成互利互惠合作模式

合作实质是彼此利益博弈的过程,促使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交通高校和交通行业通过有效合作,能够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交通高校依托现有资源,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充分利用各自的优质资源,实现科学技术共同开发、成果共享。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交通企事业单位主动与交通高校合作,合建示范性教育基地、接纳学生实习锻炼等,充分发挥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交通高校和企业可以安排人员到对方单位兼职、挂职,建立良性的双向互动交流,通过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昌华,赵丽杰.行业特色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3):101-103.

[2]闫俊凤.生态学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J].高教探索,2014(2):96-99.

猜你喜欢

良性互动
苏州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营造互动的主题墙饰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
马克思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