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
2016-08-11孟文
孟文
【摘要】本文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和2016年深圳女孩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监督的进步:民众发声平台多元化,新媒体时效性增强,舆论互动性的提升。并对监督的困境提出了应对之道:新媒体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力,传统媒体找准定位、做好深度报道,二者相互合作,形成舆论监督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舆论监督,良性互动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繁荣,新媒体的开放多元为舆论监督开辟了新天地,但传统媒体的严谨权威也是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一环。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到2016年的深圳女孩事件,这13年见证了公共事件中舆论监督方式的进步,也见证着新的困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了各自的问题。
一、两次事件中的媒体监督
(一)2003年孙志刚事件中的媒体监督
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并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救治站。这一事件被称为“孙志刚事件”。
对这一事件的媒体监督特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新媒体扩大舆论、传统媒体继续跟进。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头版发表了题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27岁大学生广州街头被抓三天后猝死,尸检表明死前曾遭暴打》的新闻报道与《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的评论。同时A06—07版深度报道此事件的真相。4月26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北京青年报》发表《孙志刚之死·舆论·收容的法律问题》。4月30日,《中国青年报》“法制社会版”大版面报道孙志刚事件。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和评论迅速被人民网、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各大网站的论坛里也涌现了许多悼念文章和评论文章,其中《天堂里没有暂住证——纪念孙志刚君》广为传播。一些网站还设置了网上调查栏目鼓励网民发表意见,甚至有网友建立了纪念孙志刚的专门网站。
5月13日,新华社以《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13名疑犯被缉捕》为题报道该案疑犯已被缉捕的消息。5月15日,人民网发布《从孙志刚案看有关收容的法规违反〈立法法〉》一文。5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孙志刚案还能走多远?》。6月16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孙志刚死亡真相谁该为此负责》。
(二)2016年深圳女孩事件中的媒体监督
2016年5月21日,深圳两女孩在逛街时因未携带身份证而被自称执行公务盘查身份证的警察强制带回警局,两女孩在警车上用手机拍下了4分34秒的视频并上传到新浪微博,视频记录了当事警察粗暴的态度和恶劣的言辞,如“我怀疑你是个男人,你脱衣服给我看一下”、“今天就是你自己犯贱”、“把你和艾滋病、强盗、小偷关在一起去,让你慢慢享受”、“我可以关你24小时,关完你该滚哪就滚去哪里”等。
对这一事件的媒体监督特点:新媒体引爆、传统媒体报道、新媒体继续发酵。
6月10日下午3点,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官方微博@平安宝安发布微博称已对该事件展开调查,新浪微博@新京报、@沈阳晚报、@武汉晚报、@重庆晨报、@福州那点事儿、@大河报随后对此事进行了通报,引发网友热议。6月10日晚上,《南方都市报》发文《深圳两女孩逛街遭警察强制传唤当事民警停职、局长道歉》,中国青年网转发了此文。6月11日凌晨,澎湃新闻以《深圳两女孩称未带身份证遭警察强制传唤并辱骂,民警已被停职》为题报道了该事件。
6月11日,《南方都市报》A05版用五分之一版面发表了题为《警察盘查两女孩出语辱人被停职》的新闻报道。
6月11日,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凤凰资讯等网站对《南方都市报》和澎湃新闻的报道进行转发报道,新浪微博@新浪法院频道、@山西晚报、@青岛城事儿等对此事进行报道,舆论影响继续扩大,微博话题#逛街遭警察查身份证#阅读量超过800万。
二、两次事件中的媒体监督比较
(一)媒体监督良性互动的进步
1、自媒体赋予受众发声平台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普通公众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微博等自媒体以零门槛、易接近性的特点赋予了普通公众发声的权利,一个ID就是一个发声筒,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自媒体日益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源头。
2、新媒体反应速度快、时效性强
在孙志刚事件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的传统媒体受时间、版面、新闻制作流程的限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监督程序,时效性较低。而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方式灵活,能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呈现给公众、引发舆论关注。深圳女孩事件爆出之后,多家媒体的新浪官微都在一个小时之内做了相关报道,反应速度非常快。
3、舆论公开透明、互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监督机构占主导地位,社会公众很难对事件进展施加影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内容都可以被评论和转发,网友的每一条评论、每一次转发甚至每一次点赞都是公开透明的,新媒体也得以通过舆论走向及时调整监督策略,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的互动性增强。深圳女孩事件中,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对相关报道进行大量转发和评论,表达自己的态度,使媒体监督机构能够了解民众对此事的态度,再根据民意进行报道策略的调整,互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
(二)媒体监督良性互动的困境
1、传统媒体缺乏深度报道
在孙志刚事件中,传统媒体凭借权威形象和良好的公信力引导着舆论走向,其有条不紊的深度报道也广受好评。而在深圳女孩事件中,传统媒体不仅在时效性上输给了新媒体,而且也没有擅长的深度报道,仅仅进行了一般性新闻报道,至于事件详情、上车前警察和女孩究竟发生了什么冲突、到警局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等细节,没有媒体去深度挖掘。
2、信息冗余、事件很快被淹没
自媒体的发展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却也带来了信息的冗余,每天数以万计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对于大部分缺乏判断力的受众来说,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辨别重点和主次。孙志刚事件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在事件后续的追踪上,传统媒体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步步紧跟态势,维持着舆论热度。然而在深圳女孩事件中,传统媒体在对事件进行了一般性报道之后就不再发声,导致舆论热度下降,事件很快被其他热点淹没。
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一)新媒体加强监管
1、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减少信息冗余
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了网络资讯的发达,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大多数普通公众是没有能力加以判断和筛选的,这又反过来加深了信息冗余度。意见领袖是指言论比较活跃又具有一定公信力的二级传播者,他们的言论在网络上往往具有引导作用,因此,新媒体舆论监督要重视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发挥他们的舆论引导作用。
2、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新媒体零门槛的特点使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也增强了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因此,跟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相比,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劣势。此外,自媒体传播的情绪化色彩远远超过理性的分析,责任的缺乏造成失实信息的泛滥。正如勒庞所说,“乌合之众”在“狂热”的群体中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会失去效力。所以,新媒体要加强平台监管,及时核实信息,打击造谣惑众的行为,净化传播环境,提高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找准定位
1、从受众出发、选题贴近民意
当下,新媒体受欢迎是与其亲民性分不开的,新媒体关注的往往都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关的选题。以新浪微博为例,民众在这个平台上很容易找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接地气的新闻信息。而传统媒体受版面、时间的限制,很多选题无法顾及。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不能固步自封,要转变舆论监督的重点,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迎合普通民众的需求,多关注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
2、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做好深度报道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公众在重大公共事件上仍然依赖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一方面,与自媒体自评自论的传播方式不同,传统媒体强调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有良好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具有优势,技术及信息渠道等资源的占有是自媒体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新媒体抢占先机的时代,传统媒体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做好深度报道,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真相。
在新媒体层出不穷和传统媒体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我们看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新媒体反应迅捷、开放包容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传统媒体严谨深刻却人气不足,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也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在媒介资源、监督策略等多方面增进交流,形成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许小青.从舆论流变过程再探“孙志刚事件”[J].新闻世界,2014(10).
[2]卢亚、胡翼青.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舆论监督——以“八毛门”事件为例[J].新闻界,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