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母性说”的文化信息
2014-04-29吴晔马亮
吴晔 马亮
古人将土地与妇女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取意其生育繁殖的能力。
“大地母亲”,这称呼我们今天还经常用,而且不仅中国人用,西方人也有这个习惯。今天我们看看中国人在用这个称呼时的文化心理。
当我们说“皇天后土”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说明天与地之间的配偶关系。也就是说,天阳地阴,天是男性,地是女性,天和地组成了自然界的完整系统。这是中国传统的土地文化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从古人对土地的称呼证实这点。
《汉书·礼乐志》的称呼最为特色也最功利直接:后土富媪。“媪”,拿今天的话说就是“老妈妈”。一个叫张晏的学者解释说:坤为母,故称媪。那么或许有人要问:我们想知道谁最先将大地养育生命的能力和妇女的生育能力联系起来的?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典籍《易》首先确定了这个调子:“志哉坤元,万物资生。”后来,《汉书》称土地为富媪,又称土地为媪神,都应该是从《易》中取典的。以此类推,后世纷纷效仿,《抱朴子》称之为坤后(坤后贵于安贞),《春秋繁露》称之为万物母(地明其理,为万物母),等等,大致都是这个意思。
民间的称呼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汉族有后土夫人,后土娘娘,地母;侗族敬拜的最高神达摩女神同时也是社稷神;珞巴族人的创世神话中讲述说,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各民族都是一个叫“天郎”的英俊小伙子和一个叫“地姑”的漂亮姑娘结合后出生的;阿昌族的谷神是老姑太;独龙族的谷神是十四个美女;景颇族尝新节要由老年妇女尝新的稻谷,等等。为什么中国古人将土地、丰收和女人及生育联系得这样紧呢?这就必然涉及到中国人传统文化概念中的土地意识了。
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并没有妨碍他们对某些事物本质的把握,尤其是对土地的认识。他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将人的生育和土地的生育繁殖能力联系在一起,赋予土地最富有的女性特征。有些民族的土地崇拜就是通过妇女偶像或孕育仪式表现出来的,考古发现的一些随葬品、古岩画、石器陶器等形象都表明,早期农业公社对女性的崇拜和对土地的崇拜是粘连在一起的。《诗经》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在南美的一些民族,也不约而同地存在这种意识,马尔克斯著名小说《百年孤独》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奥雷良诺第二同佩特拉·科特的疯狂情爱,影响到他们畜养的牲畜,也陷入无休止、无节制的繁殖高潮中。这种意识和中国人的土地崇拜观念相类似。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时期,所以农业的发明——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地生养繁育能力的发现——应归功于妇女,是妇女在采集植物食物的劳动中,认识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发明了农业,所以土地崇拜和妇女有了割不断的关系。
这些理由也许存在,但即使确实是妇女发明了农业,我认为也不是中国人将土地和妇女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有一个可靠的证明就是文字:古人曾造了个字用来代表大地,即“水”下一“土”的组合,但这个字没有流传下来。“土”边一“也”字的“地”是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的。或问:有什么讲究吗?当然有,“土”不用说了,“也”字本意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可见,古人将土地与妇女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取意其生育繁殖的能力。如果不是这个意思,干嘛要将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符号放在“地”字里?
明白了这一点,那些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对大地加了性别的称呼也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