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口古祠堂:古意凝重的乡情

2014-04-29向婧妮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萧氏戏楼洞口县

向婧妮

宗祠的建造源于由来已久的祖先崇拜。在阶级社会里,一切礼俗和制度皆等级化,西周开始有规制。西汉人追记的《礼记·王制》里说,“庶人祭于寝”,也就是小老百姓不得建祖庙,只能在家里的正屋里祭先人。“祠”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不过由于受礼法限制到宋代仍发展不多。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疏》,“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在奏疏里夏言列出建家庙的功能:“报本追远,溯源徂委,敦宗睦族,以化民成俗。”“化民成俗”,即教育百姓遵守礼法。这在当时是很迫切的事情。所以明世宗嘉靖皇帝准奏,下诏“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

极短的时期内,便宗祠满天下。

当历史的车轮辗去那些陈旧迂腐的东西,传统的文化习俗和人间温情仍然在支撑这些古祠堂屹立在田野中。

最是人间四月天,看惯了山花烂漫,或者可以去感受一下祠堂的美。

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娄邵盆地的西部,地处湘黔古道要冲。据传,出县城沿平溪江西行 4 公里,江水从西横断雪峰山向东流去,两岸险峰对峙,形成峡谷。峡谷为悬崖覆盖,江水穿洞而去,至此形成深潭,名曰“洞口潭”,后演变为“洞口塘”,“洞口”之名源出于此。

6000 年前就已经有人来此居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这里发展成一处处血缘型村落,宗族对宗祠的修建尤为重视。历史上最盛时期洞口县有祠堂 300 余座,现保存下来的古祠堂仍有 40 余座。

走走停停在这些祠堂之间,始终心存敬畏。看得见的是雕梁画栋,看不见的是时光悄悄告诉我们的故事。

“天下祠堂”不负盛名。

宗祠多坐落于风水、景色最佳的吉地

带路的杨家大哥告诉我们,洞口县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宗祠就达19座 ,有萧 、杨 、张 、王、刘 、尹 、李 、黄 、吴 、廖 、卿 、谭 、曾等13个姓氏 ,且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集中,大多离县城不远 。

放眼望去,这些祠堂错落地点缀某一姓氏相对集中居住的院落或村寨 ,古意凝重的风格让人好像沿着时光隧道回到了明清时代。

宗祠作为祭祀祖先、保家族繁荣昌盛的建筑,其地位高于住宅,选址也是最考究的,往往坐落于村落风水、景色最佳的吉地。如位于石江镇双江村的江阴侯祠(钟元帅庙)坐落于山水相连的龙聚山头,紧濒资水上游平溪江与西洋江汇合处,襟衣带水,环境绝佳。整栋建筑依山就势建于坚实的石灰岩岩石之上,尽管地基下三分之一的面积为岩洞,仍固若金汤。洞口镇的萧氏宗祠,位于伏龙洲上,四面环水,洲上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但据管理萧氏祠堂的萧烈庭老先生说,当年这个地方并非岛,最初修建宗祠的时候,平溪江在宗祠后面流过,宗祠前只有一条小溪。风水先生主张把宗祠前的小溪挖深挖宽,这样该宗祠的子嗣才会更加繁荣昌盛。日积月累,宗祠前面的小溪越来越宽,越来越深,竟然成为现在平溪江的主流。

说起这些祠堂,村里老人很是高兴,“我们这地方,可出了些大家族”。的确,洞口县宗祠的宗族如萧氏、王氏、钟氏等,很多都出身名门望族。萧氏宗祠的萧氏,据考证为汉高祖刘邦的宰相萧何的后裔。规模宏大、建造精美的萧氏宗祠所在地伏龙洲,原是洞口县最繁华的地方,是湘黔古道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以伏龙洲为界,平溪江上游的河窄,下游的河宽,因此小排换大排就在此地。此地萧氏始祖是洞口县的老财主,以经商为主,利用便利的交通,做木材、桐油生意。后萧氏在此地人兴财旺,遂于发祥地伏龙洲建宗祠。

石江镇江潭村王氏宗祠的王氏,先祖王以权,也被明代世宗帝追敕为元帅。王氏宗祠现存的中堂元帅殿,即于 1506 年王氏族人为纪念先祖王元帅而建。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藩王朱楩封赐武冈之后,曾游览江潭村的王氏宗祠,对王以权元帅的功德无量并出自名门望族而景仰崇敬。赞叹宗祠的地理风貌和建筑艺术之余,欣然命笔题书“湖南第一望”巨匾相赠,后经刻制后悬挂于门楼之上。同时捐赠巨金,购田 360 亩,作为祠产,以助王姓子弟读书。

这里的宗祠规模普遍比较大。其中最大的当属高沙镇曾八支祠,足有6426平方米,比徽州最大的祠堂、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呈坎村罗东舒祠规模还大。里面匾额对联也是琳琅满目,曾国藩与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荟萃一堂。

洞口宗祠普遍大的原因除了宗族人兴财旺有能力把宗祠规模建大扩大及祠堂办义学的功能需要等等,还与一个地域性的原因即洞口县地处湘黔古道交通要冲有关。宗祠还可能兼有笼络外地客商发展经济的功能。

萧氏宗祠就位于通往湘黔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此,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萧氏宗祠雄伟宽敞的建筑,自然为客商看好和青睐,成为客商停留和活动最多的场所。为凝聚国内更多的兰陵萧氏商人,发展当地商贸经济,经族首提议,于清嘉庆二年(1797 年)增修后花园伏龙阁及聚义堂,并在萧氏宗祠内增挂“兰陵会馆”牌匾。为发展需要,后又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 年),增建了东西厢房四间用于建学馆,一步步形成宏大规模。

牌坊门可以“哼”明清小曲,也可以“唱”西洋歌剧

踏进一座祠堂,依次映入眼帘的是:牌坊门、门屋、戏楼、看戏坪、享堂、天井、寝堂。

洞口气候雨多湿重,山洪危害突出,虫蚁易孳生,宗祠内大量采用廊的形式,木柱之下加石柱础,地基层层抬升,屋顶坡度陡峭,挑檐深远,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

多数宗祠台基依山而筑,呈前低后高之势,寓意步步高升,兴旺发达。

牌坊门是整座宗祠的门户,因此各姓氏都高度重视其设计与建造,以显示体面与荣耀。梁思成曾说过:“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成型者也。”

当地的宗祠牌坊门,多用的是本地特产的砖石制作。为了达到防潮的效果,墙基靠近地面的部分一般采用麻石,墙基以上部分用青砖筑造,大门的石质门楣上自左至右阴刻或阳刻“XX 宗祠”,表明整栋建筑的身份。大门左右门框的正面镌刻对联,往往集书法、雕刻、文学艺术之精华。有的左首上联本姓氏溯源歌功颂德,右首下联勉励后辈。如钟元帅庙刻“偃武修文康山元戎猶在,好学慕古颍水至德可师”。还有一种,嵌字联,表达一种乡土气息和悠然的意境。金塘杨氏宗祠用“圳字路”(当地俗称,阴刻的一种,指字体笔画底面如水渠底面般平整)刻“金朗秋天塘开一鉴,社农春雨山洗千重”,将祠堂所在的“金塘”、“社山”两个地名巧妙地嵌入联中。

大门的门联周围雕饰寓意吉祥的蝙蝠、花卉等图案。有的门框内侧也用浅浮雕雕刻出精美的卐字纹、花卉、瑞兽、人物等。大门上槛正面是重点装饰部位,一般雕刻 “双龙戏珠”、“三龙戏珠”,龙的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某些大门甚至上槛俯面也有“乾坤交泰”、“招财童子”等。山门镇张氏宗祠的“乾坤交泰”图案就颇为耐人寻味,嵌入花卉中的八卦图,八卦图中央有一男一女,最中心是太极图。正面看的时候是一男子与一女子相拥,怀中是太极图;转换 90 度从侧面看,则为一男子与一女子相背,背之间为太极图。

牌坊门还可以划分传统中国风、西洋风、中西合璧风三种风格。

金塘杨氏宗祠、廖氏宗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潘荣公祠,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多为色彩明艳亮丽,雕刻也以寓意吉祥富贵的传统精美雕刻为主。

而曲塘杨氏宗祠、钟元帅庙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有西洋建筑的风格,可以说这种构图形式在全国的宗祠建筑中也颇为罕见。其色彩淡雅清新,装修较朴素。这一类牌坊门壁柱出门墙,明间顶部为“A 形”尖角,次间顶部的屋脊为弧线形,似“火焰”形状的变体,又似观音兜的变体,以小青瓦叠瓦顺墙头作脊。牌坊门顶端有泥塑大鹏展翅,寓意“鹏程万里”,前程远大,门墙上开拱券形假窗或雕花窗。

黄氏宗祠、萧氏宗祠、谭氏宗祠则融中西风格于一体。

出过皇帝的姓氏才可以建戏楼

戏楼是牌坊门进入后的第一栋建筑。宗祠戏楼是宗族在宗祠中演剧以尊祖娱祖、“妥先灵以宗孝”的地方,因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寓教于乐”而兴起。

宗祠的古戏楼不同于一般的戏台或戏楼,它与宗族血缘关系、法治地位等关系密切。关于戏楼规制,洞口县区域流传的说法是:出过皇帝的姓氏,其宗祠中方可建戏楼。比如王氏、萧氏、杨氏、廖氏等历史上均出过皇帝,因此宗祠建筑中普遍建有戏楼。而洞口县高沙镇的曾八支祠,虽然该支曾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曾国藩即为其后裔,该宗祠的规模也数洞口县域最大,全国罕见,但因曾氏历史上未出过皇帝,所以该宗祠没有戏楼,宗法等级观念在洞口县宗祠戏楼建筑的营造中其森严可见一斑。

洞口县地阜物丰,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民间酬神演戏,成为社会风尚。乡民喜欢看戏,一遇祭祖、修谱、祝寿、办喜事、节庆等,都不忘请戏班来宗祠演出。尤其是开堂祭祖和修谱,各支房都会捐款献戏,往往少则十天,多则逾月。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种有祁剧、花鼓戏等,但宗祠里戏台演剧以祁剧(当地俗称大戏)为主。花鼓戏虽然是该地域广为流传的戏曲文化,但因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在古代被认为“不够正经”不能入祠堂。而祁剧的内容大都宣扬“忠、孝、仁、义”等,符合统治者“寓教于乐”、“以化民俗”的宗旨,堂而皇之登上宗祠戏台并占据垄断地位。

洞口县宗祠戏楼的装饰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围绕道教主题。戏台藻井常见太极图八卦图,檐口装饰道教八仙及太白金星塑像,戏台阁楼外塑福禄寿三仙,戏楼屋顶宝葫芦收刹并书写“紫薇高照”等。处处体现着该区域对道教文化的高度推崇,表达着人们希望延年益寿、多子多福、招财进宝等美好愿望。

戏楼底层架空部分是宗祠大门出入口的交通空间,一般由柱架空抬高 2 米左右,柱础往往是石雕精品。金塘杨氏宗祠的戏台台柱柱础石雕,就是一对近 1 . 6 米高的大理石石狮镂雕。这对石狮按昭穆之制排列,面向中堂的左首为戏球的公狮,右首为正在哺乳的母狮。石狮高大威武,灵动传神,据说由该杨氏宗祠技艺高超的杨氏父子为时三年呕心沥血雕成,堪称是湘西南石雕艺术中的杰作。戏楼第二层则为表演及辅助用房。

中堂、寝堂是宗祠中最重要的建筑

祠堂的第二进是拜殿。在洞口县,宗祠的拜殿俗称礼堂或中堂,是族人议事、礼仪接待之场所。戏楼与中堂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并以石块铺墁,是人们看戏和进行其他公共活动的场所。

中堂在宗祠建筑中地位极高,因此,在宗祠建筑的修建中,中堂一般是最早建好的单体建筑。王氏宗祠的中堂元帅殿,建于 1506 年,距今 500 余年,是洞口县乃至湖南现存祠类建筑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中堂建筑选材最考究,梁架雕花、藻井天棚、柱础石雕等雕刻最精美。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技法和形式,都将建筑与雕饰、结构与审美、实用与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梁枋上挂满歌功颂德、寿考等的大匾。柱身上都有楹联。明间樘板左右的后下金柱上,一般有一副主题性长联,上联统叙列祖列宗的功业、懿德、声名,下联颂扬始祖播迁以来,落根本地的经过等等。

有的宗祠中堂担负宗族祭祀祖先仪式的功能,如萧氏宗祠、金塘杨氏宗祠、廖氏宗祠、黄氏宗祠等。有的中堂则为纪念宗族中某一位先辈,如江阴侯祠(钟元帅庙)。

还有兼前两种功能的。王氏宗祠的中堂即王元帅殿,担负宗族祭祀祖先仪式、祭祀王元帅、看戏场三种功能,殿宽 23.6 米,深 15 米,纯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盖小青瓦。三合土铺地,地面有钱币图案。大殿为抬梁式构架,三层,两端以浮雕彩绘人物、花鸟等梁托支撑,造型别具一格,雕刻精美无比,色彩丰富饱满。殿内设有神台,内设王以权元帅塑像,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台前站立着王元帅部将李平、胡太塑像,持枪挺立。

寝室,则是从《礼记·王制》里说的那个“庶人祭于寝”的“寝”字引发出来的名称,专为供奉祖先神位,人们祭祀之用。在洞口县,寝堂俗称祖先堂。寝堂一般单层,正面敞开,放神主的神橱往往是小木作的精品,雕刻精细。神橱正中坐始祖的大神主牌,在它左右,直至两个次间,有几层台子供历代祖先牌位。也有的宗祠族谱存放于寝堂上方的架子上,如廖氏宗祠。

中堂与寝堂之间多有一个不大的天井,也称水池,水上有一桥横卧,颇具园林之韵味。

(资料来源:《洞口县宗祠建筑形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欧阳彦红),《复苏的洞口民间祠堂文化》(谢惠钧))

祠堂:受礼制思想的熏染,中国人历来注重“孝道”、“慎终追远”,于是,专门用以祭祀祖先或先贤的礼制建筑——庙堂相应产生。“祠”本为祭名。王室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建筑一般被称为宗庙。至民间,称祠堂。

宗族:又称家族。传统家族文化是两湖地区家族祠堂产生的背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特点在于其宗族性。“在古代社会中,家族常表现为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聚居在某一区域,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合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宗祠:两湖地区的祠堂依其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宗祠、支祠、家祠。宗祠为一个宗姓合族为祭祀始祖而建的主祠。支祠多为家族中支派祠堂,是依照宗族的分支——“房”来建立,奉祀该房直系祖先的祠堂。家祠一般与宗族的基本单位“家庭”相关,是建在宅第之间或宅内的祭祀空间,供奉该家庭直系祖先,通常称祖堂。

祁剧:明初弋阳腔传入湖南省祁阳县后与地方艺术相融合,长期演变而逐渐形成。比京剧的历史还早 400 年,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郭沫若曾评价:“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

洞口县地质地貌对宗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宗祠地基的地质稳定性强。洞口县位于雪峰山东麓,其境域处于湘中(娄邵)洼凹的西部,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西北崇山峻岭,中部地势低平,东南丘陵棋布。古祠堂群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中部,地处石江、醪田、山门、洞口、高沙、竹市六镇,其地基分别处于地质构造泥盆系、石灰系、二迭系、下侏罗系之中,主要由砂岩、页岩、灰岩、硅质岩、砂质页岩、砾石等组成,厚度分别为 1384—2024米和 158—554 米,地质稳定性较强。

(2)当地的地质条件,为洞口县宗祠提供了广泛用于铺地和雕刻的麻石(花岗岩的一种)、青石(石灰岩的俗称),及利于雕刻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名贵石材。洞口宗祠建筑在牌坊门大门、山墙侧门的门框、门槛、门枕石、门额等部位,及木柱柱础部位,铺地方面,大量使用石材。经过各种巧妙的加工处理、精雕细琢,洞口县宗祠内的石质构件不再仅仅是建筑构件,更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成为洞口县区域宗祠的一大特色,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3)洞口县域土壤有黄泥、红泥、黄砂、黑灰、灰红等,为制作青砖、小青瓦、当地广泛用于室内铺地的“三合土”、灰塑等提供了材料。

猜你喜欢

萧氏戏楼洞口县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镇江萧氏家族考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四川屏山县禹帝宫会馆戏楼及戏雕考论
萧氏:打造茶界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