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甜玉米新组合珍甜5号的选育

2014-04-29刘圣宽

吉林蔬菜 2014年3期
关键词:选育

刘圣宽

摘 要:超甜玉米珍甜5号是丹东圣园农业有限公司种子研发中心以M-HLT-2为母本,以T-HLT-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新组合。该组合中晚熟、抗病、抗倒、皮薄、甜脆、穗型美观、籽粒较深,商品性极好等特点。

关键词:超甜玉米;珍甜5号;选育

近年来辽宁、吉林两省鲜食及加工的超甜玉米发展较快,生产用种主要来源是由国外和南方各省引入。辽宁省、吉林省自育品种较少,不能满足适应本地区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而从南方各省引进的品种大多不适应辽宁、吉林两省的春季低温、干燥的生态环境,表现出低产、多病、个高、晚熟等,生产极不稳定。为了解决适宜辽宁、吉林两省早春、低温、干燥生态坏境种植的生产用种问题,我公司从2007年起开展超甜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2009年组合M-HLT-2×T-HLT-1在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命名为珍甜5号。

1 选育过程

珍甜5号:是由M-HLT-2×T-HLT-1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单交种。该品种株高240~260厘米,穗位110厘米,穗长22~24厘米,穗粗5.5~5.8厘米,穗行数14~16行,株型半紧凑型,叶色深绿,果穗长筒型,籽粒黄色,穗轴白色,籽粒深度1.02厘米,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叶鞘绿色,百粒重15克。抗倒伏,抗大小斑病,平均亩产鲜棒1 356千克。

母本:M-HLT-2是美国超甜玉米杂交种经5代自交获得纯系,该亲本株高180厘米,穗位90厘米,穗行14行,粒型褶皱,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叶鞘绿色,抗病,抗倒伏。

父本:T-HLT-1是泰国超甜玉米杂交种经4代自交获得纯系,该亲本株高210厘米,穗位100厘米,穗行14行,粒型褶皱,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抗大小斑病,抗倒伏。

2 选育结果

2.1 产量:丹东市圣园农业有限公司种子研发中心2009年春季新组合品比试验中,每667平方米产鲜穗1 300千克。2010年春在辽宁省的品比试验中,亩产鲜穗1 410千克。2011年在吉林省品比试验中,亩产鲜穗是1 360千克。三年来共试验76个点,1个点减产,75个点增产,平均亩产鲜棒1 356千克,比对照组沈甜6号增产24.6%。

2.2 农艺性状:珍甜5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辽宁春播100天,吉林春播110天,该品种叶鞘绿色,株高240~260厘米,茎秆粗壮,株型半紧凑,叶色深绿,果穗长筒型,籽粒黄色,穗轴白色,籽粒深度1.02厘米,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雄穗分枝16~21条,花粉量大,穗位110厘米、穗长22~24厘米,穗粗5.5~5.8厘米,果穗重每棒平均500克左右,穗行数14~16行。中期生长势强,抗风,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抗茎腐病和纹枯病,抗软腐病和病毒病,品质综合评分90.8分。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地块种植。

3.2 隔离种植:要求在种植地4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其它品种或播期间隔20天以上,尽量避免连作。

3.3 适期播种:选择一级种子,播前晒种1~2天,以增加种子活力,有利于全苗。播前浸种4~6小时,以提高其出苗率。辽宁、吉林地区春播4月20日至5月20日播种,播深2.5~3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3 000株,播种量每亩1.2~1.6千克。

3.4 水肥管理:超甜玉米前期长势较弱,加强苗期管理十分重要。既需水又怕水,必须合理排灌,遇涝害要及时排水,遇干旱要及时浇水,苗期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50%左右。拨节后保持在60%~70%。抽雄扬花期间土壤不能干旱,“花期干旱,减产一半”。此时土壤持水量应在70%~75%,为获得高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壮杆肥,重施攻穗肥。施肥比例为基肥占全部肥料中的40%~50%,苗肥占10%,壮杆肥占15%,攻穗肥占25%。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 500千克,尿素10千克,钙镁磷肥25千克,氯化钾10千克作基肥,在大喇叭口期或授粉后7天左右施攻穗肥。每亩施尿素25千克,开穴深施,以提高肥效。

3.5 病虫害防治:每2~3年与其它作物轮作一次,消除田间杂草。作基肥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和蝼蛄,可用90%敌百虫500倍液浸泡大白菜叶20分钟,在傍晚撒在田间诱杀。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可在小苗4~6片叶时喷菊酯类农药一次,在玉米拨节-喇叭口期用阿维菌素或苏云金杆菌对准喇叭口连喷2次,每7天1次。防治蚜虫可用比虫啉或抗蚜威喷雾;此外,用戊唑醇种衣剂包衣,种子可有效防止玉米黑丝穗病和瘤黑粉病。超甜玉米从抽雄—采收时间较短。抽雄后严禁使用呋喃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以保证青穗质量和食用安全。

3.6 适时采收:珍甜5号在授粉后25天左右进行采收,如果采收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营养物质积累少。若采收过晚,则籽粒内大部分可溶性糖和水溶性多糖被转化为淀粉,籽粒甜度大幅度下降,果皮变厚失去超甜玉米特有的风味。采摘下来的鲜玉米果穗糖分下降快,最好当天及时上市出售或加工冷冻。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浅析玉米杂交育种的选育及应用技术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