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林业发展

2014-04-29姜善军赵延洁

吉林蔬菜 2014年3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文明

姜善军 赵延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职责。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结果又是过程,核心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阵地。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全球已经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我国也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巨大、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剧增等严峻形势,严重侵蚀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林业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林业的生态职责

1.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草原四大生态系统,林业部门主要负责和治理:一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二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三是治理荒漠生态系统。四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

1.2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一是自然保护类生态修复工程。对尚未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实施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二是自然恢复类生态修复工程。对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的生态系统,加强保护,休养生息,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三是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类生态修复工程。四是人工重建类生态修复工程。对已完全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措施加以恢复重建,实施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田防护林等工程。

1.3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森林屏障。防风固沙屏障。沿海防护林屏障。高原生态屏障。流域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1.4 促进绿色发展。林业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循环产业、碳汇产业、生物产业和富民产业,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当前林业推进绿色发展,要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木材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业生物、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沙产业、林产工业等十大主导产业。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作出新贡献。

1.5 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基本色调和核心元素是绿色。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绿色为本,努力为大地铺绿、在人们身边增绿,让人们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空间和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一是加快荒山绿化。二是加快城乡绿化。通过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直接享受到绿色之美。三是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四是加快道路绿化。让公路线、铁路线变成绿化线、风景线。五是加快矿区植被恢复。让越来越多的矿区变成绿色矿区、生态矿区、美丽矿区。六是创新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森林上山、进城、上路、进村,为建设美丽中国绘就绿色、增添光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变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导,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绿色政治中的“话语权”。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将森林年均生长量提高1倍以上,森林碳汇也将相应增加1倍以上,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战略支撑。

2 林业生态的目标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1 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林业实施的重点工程是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的重中之重。

2.2 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生态产品包括两大类,一是有形的,主要包括木材、森林食品、林化产品等林产品。二是无形的,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声、调节气候、吸附粉尘、生态疗养,等等。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最短缺的产品,社会需求和生产潜力巨大。为此,必须努力增加森林和湿地资源、提升生态功能,发展林业产业。当前重点是抓好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二是延长林产品使用寿命,健全林产品回收利用机制。

2.3 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林业补贴制度,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将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规划,逐步提高投资标准。三是完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四是加大对林业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完善林业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持政策。

2.4 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造成的破坏,有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不可逆转。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要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一是加强国家立法,二是加强地方立法。

2.5 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树立和形成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摈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育节约文化。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培育生态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和习惯。丰富生态文化载体。广泛普及生态知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全社会的主流道德观。

3 林业建设的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宣传教育、科技法制等方面下功夫。

3.1 严格保护林地、湿地。林地是森林的载体、生态的根基。要特别重视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守住林地红线,确保林地不减少。湿地和林地一样,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基础,要坚决禁止围垦湿地、占有湿地的行为,尽最大努力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为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自然遗产。

3.2 维护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农户获得林权证,林地承包期规定为70年。这项改革,第一次使农民拥有了财产权,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要按照“改革、稳定、规范、服务、发展”的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并保持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坚决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平台,巩固和扩大改革红利。

3.3 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这是农民的资产,已经承包到户,由农民自主经营。国有林区产权是中央政府的,林权证由国家林业局颁发,委托地方政府具体管理。国有林场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是国家的资产,由各级政府管理,主要提供生态服务。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国有林区改革仍在探索,国有林场改革正在7个省区进行试点。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好地提供生态服务,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

3.4 大力加强荒漠化、石漠化防治。荒漠化、石漠化防治是我国生态建设最艰巨的任务,这既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些地方通过造林绿化,不仅增加了森林植被,而且还增加了降雨量,从整体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要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植被基础上,加大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力度,尽快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3.5 切实抓好森林城市建设。各地党委政府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一些城市森林面积、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享受到了造林绿化的成果。但多数城市造景甚于造绿,还没有把增加城市的森林放在重要位置。要把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来抓,着力建设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3.6 大力推行森林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森林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不仅是生态的保障,而且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必须大力倡导节约森林资源、节约木材的理念,减少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3.7 继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个国际国内十分敏感的话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一是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栖息地减少、退化和破碎化是威胁物种安全的第一因素。二是抓紧抢救极小种群。对濒危野外资源严加保护,同时建立遗传资源库,加强研究和繁育。三是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特别要严格实行检疫制度,严把国门关口。四是妥善应对野生动植物敏感事件。

3.8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林业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战略思维来审视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

3.9 积极推动森林碳汇交易。碳汇是“抵消”或“中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最主要的途径。森林碳汇交易是碳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从2008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88%,增长势头强劲,潜力巨大。通过碳汇交易,不仅能降低企业减排成本,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赢得时间,还可以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10 认真做好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工作。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了对地方政府综合考核评价的十项指标之一。建立以生态效益评估为主体的绿色经济评价体系,对林业生产的无形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功能进行价值核算,为生态效益补偿、客观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与生态、生活、生命、生存联系紧密。面对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保护森林,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合理地进行林业资源采伐利用。

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必须切实牢记生态建设的远大目标,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加大各方面管理工作,加强育林工作,要从基础抓起,扩大林产品资源总量,集约化规模化搞好林业工作,节约资源,加大力度在各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发展做出更多务实的贡献,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文明
请文明演绎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漫说文明
land produces
对不文明说“不”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文明歌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