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4-04-29李松
李松
1 播种育苗
1.1 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
1.2 苗床准备
1.2.1 苗床选择:三年未种植菊科类作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
1.2.2 翻耕:播前5~7天,每667平方米施入农家肥料2 500~3 000
千克或商品有机肥800千克,机械耕翻,深度20~25厘米。播前1~2天,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为21∶6∶18,下同)25~35千克进行旋耕,旋耕后平整土地。
1.2.3 开沟:播前1~2天进行开沟,畦宽0.9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每15米开一条腰沟,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沟宽30厘米,做成三沟配套,确保排水通畅。
1.2.4 土壤处理:播前1天,用40%辛硫磷乳油0.3千克/667平方米,对水后均匀喷施畦面进行土壤处理,喷施后精细平整畦面。
1.2.5 盖籽泥的准备:播种前2天,按体积园土∶垄糠灰6∶4的比例配制,每667平方米用盖籽泥3立方米。盖籽泥土粒直径小于0.2厘米,拌匀后备用。
1.3 播种
1.3.1 种子处理: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等。高温期间育苗,种子应进行低温处理,方法是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4小时,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后,放在5℃温度下催芽2~3天。
1.3.2 播种:播种前1天苗床浇足水分。每667平方米苗床需种子100~120克,均匀撒播后覆目盖籽泥,然后喷水保持湿润。高温季节播种后应用遮阳网覆盖。
1.4 苗期管理
1.4.1 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4~6天出苗。出苗后,高温季节覆盖遮阳网,待苗生长健壮后,揭去遮阳网,同时拔除苗床杂草。苗床保持适度湿润,苗床干时及时浇水,下雨时苗床应无积水。二叶一心期后,依据长势,若苗弱、苗小,叶呈淡黄色,每667平方米可追施尿素2.5~3千克。
1.4.2 壮苗标准:四叶一心,开展度4~5厘米,苗龄30~40天,无病虫害,叶色清秀。
2 定植
2.1 大田选择:两年未种植菊科类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
2.2 深耕:在前茬清理完毕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投入农家肥料2 000~3 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750千克,然后机械翻耕,深度为20~25厘米。
2.3 旋耕:每667平方米投入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然后进行旋耕,旋耕后进行土地平整。
2.4 开沟作畦:开沟作畦,畦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厘米;每15米开一条腰沟,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沟宽30厘米,做到三沟配套,确保排水通畅。
2.5 定植:定植前1天,苗床浇足水分。夏季高温时傍晚定植。选健壮、无病秧苗带土定植,淘汰无心苗、劣质苗。行距×株距为15厘米×15厘米,定植后浇定根水1~2次。
3 大田管理
3.1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夏季高温选择早晚浇水。封行后少浇水或不浇水。
3.2 施肥:定植活棵后,穴施尿素5~7.5千克/667平方米。生长中期如长势弱,可追施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生长后期如缺肥,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
3.3 中耕除草:视杂草情况中耕除草1~2次,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除草。
4 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生产期间根据各阶段病虫的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1 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4.2 药剂防治
4.2.1 病害防治: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霜霉病可选用687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可用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8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400~600倍液喷雾防治。
4.2.2 虫害防治: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可选用2.2%甲维盐微乳剂(三令)2 500~
3 0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选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更猛)5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采收和贮运
5.1 采收:当油麦菜充分长大或根据市场需求分批进行采收。
5.2 整理:去除多余外叶、黄叶,剔除腐烂、异味、焦边、冻害、病虫害、机械伤、抽薹等明显不合格油麦菜。
5.3 贮运:油麦菜不适宜长期贮存。临时贮藏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严防曝晒、雨淋、冻害、有毒物质的污染和病虫害的危害。存放时应防止挤压等造成机械损伤。油麦菜适宜贮藏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