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浅析
2014-04-29周羽
周羽
[摘要]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的实训,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拓展他们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77-02
1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块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训模式这一重点培养目标。该要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每一模块的模拟实训,进入真正的职业工作状态,履行其职业岗位责任,在仿真的模拟实训职业活动中提高其综合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会计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日常工作内容和提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我们初步设计了会计实训必需的四大模块,即建账、主要经济业务财务处理、出纳岗位工作、纳税登记。
(1)建账模块。任何企业在成立初始,都面临建账问题。根据企业具体行业的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实训的第一模块,即必须掌握如何“建账”。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少应建立四本账册:一册总分类账;一册现金日记账;一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册活页明细账。
(2)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模块。经济业务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三个部分。这一模块的会计工作内容多,学生在选择实训内容时,既要选择有普遍性的经济业务,又要选择有特殊性的经济业务。该模块实训内容主要有:①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②登记账簿;③期末对账、结账;④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3)出纳岗位工作模块。出纳人员是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专业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4)出纳处理模块。该模块是在各门会计课程中几乎不怎么被学生所重视,也是学生掌握较差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会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实训内容有: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实训模块化教学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模块化实训模式如果要很圆满地实施下去,那么就要求学生在之前对每个模块所属的行业性质、岗位特点都非常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比如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这样才能选择自己最合适工作的行业和岗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努力让自己的兴趣与选择的就业方向相吻合,那么模块化实训就能顺利地进行,而且能达到比预期更大的效果。模块化实训模式的提出,能够对高职学生就业起到促进的作用。能够引导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很多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毕业之后就业的方向,会计专业学生也是如此,要么大概的认为只要能够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行业就是自己的就业方向,要么就是对自己毫无信心,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能找到工作就行。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即模块化实训开展之后,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练习、巩固,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目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模块化实训,这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选择做好准备。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些有能力、肯用功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对多个模块进行实训,就业时就可以选择更广阔的行业和岗位,选择的余地就增大了。
3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实施的途径
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递增,势必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高等教育形式,然而两者之间有些显著的不同,无论是自身定位还是现实状况,高职教育都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更有优势直接进入人才市场,实现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所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是强调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1)高职院校要接受模块化实训模式的理念。模块化实训模式理念,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有的实训教学大大不同。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在力求模块化实训,但其模块化实训都是按照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只进行内部的模块划分。这种单一的模块化教学,只是将课程划分成若干知识点,相互之间并不独立,并且,忽略了各个岗位的行业特点设置。模块化实训模式的提出,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传统模块化实训的改进,这一实训模式的实施,无论是理念的转变还是实训室建设的难易程度,或者是经费的申请、校企合作的深度等各个方面,对学校都是更高的要求。模块化实训模式对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为每个模块建设专门的模块化实训室。而非原先多数院校采取的综合型实训室。其次,每间模块化实训室要依照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能够真实地对应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这就要求实训室内的设置、软件等,必须是当下企业切实需要和正在使用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要建立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使学生真实体验到岗位工作氛围。
(2)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机制长期只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作用,主要体现在职称评定的量化标准、职务评聘机制上存在着重科研学术水平而轻科研成果应用以及忽视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倾向,从而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难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只是“应付”教学、忙于科研已成为普遍现象,“教学系列”的教师们都似乎变成了“研究系列”的研究员了。会计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校以及教师重视实践教学,而我国高职会计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对实践重视不够,再加上高职会计师生比例较高,使总量有限的会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将大量时间用于课程理论教学工作,难以有精力重视会计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受限,也不利于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培养。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力不足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必须建立在师资高技能、高技术、高能力、高水平的基础上。一位只有理论知识,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实践与实务的会计教师,难以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合格人才。因此,应鼓励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参与实践、加强实践,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以及会计教师的会计专业技能。
(3)企业应多与学校进行专业对接。模块化实训模式的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参与,比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企业的专业人员可以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授课——他们常年在企业工作,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很熟悉,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很了解。当然他们可以把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信息变化,第一时间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两方面都能得到实惠,始终紧跟专业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郑旭煦.能力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1).
[2]申瑞芳.浅谈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技教育,2011(2):319.
[3]姜旭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