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2014-04-29高玲莉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手段策略

高玲莉

[摘 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学生”时会进入我们的视线。班主任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把“问题学生”转化成正常学生。其策略是:识别“问题学生”是构建“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第一环;好的教育手段是构建“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核心。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策略 手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学生”时会进入我们的视线。这些“问题学生”有的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有的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话听而不闻,对同学的异样眼光视若无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无端猜疑别人,不能宽容他人的过错;有的对学习厌恶到极点,……。老师一想起他们,就会感到头疼;家长一提到他们,就觉得一筹莫展。作为问题学生的班主任,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把“问题学生”转化成正常学生。班主任如何做好班集体中“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呢,笔者在此略谈一二。

一、识别“问题学生”是构建“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第一环

怎样识别“问题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第一,观察学生。班主任平时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例如“问题学生”到校的情况,平日在班内的表现等。那些经常迟到、无故旷课、且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透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谁是“问题学生”基本清楚。第二,看档案了解学生。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档案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从家庭成员来看,可以看出哪些是单亲家庭,从家庭成员的姓氏来看,可以看出哪些是因离异而组成的新家庭。从父母的职业来看,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从父母的工作单位及其地点来看,可以看出哪些是父母在外的留守儿童。如果学生档案中有成长记录袋,要仔细翻阅,看学生以前在学校有哪些表现。那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中有特别记录的学生都应当是班主任特别关注的对象。这些学生也是“问题学生”出现频率高的人群。第三,调查学生。一是通过找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这种方法虽然便捷,但由于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戒备心,学生的谈话往往言不由衷。二是留意学生的家庭住址,向熟悉的亲朋好友或者与之有联系的人打听。三是通过学生的好朋友或者经常在一起的学生调查学生的情况。多找几个熟悉这个学生的人,很快能了解其表现。

二、好的教育手段是構建“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的核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说明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责无傍贷,应该通过科学的行为管理方法,有组织的德育活动,有意识的家校沟通等教育手段,稳定“问题学生”,使事态不致扩大,并转化“问题学生”使之健康发展。

采用“零起点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适合那些在校内早就“赫赫有名”的调皮学生。但只要教师本人从未教过,全可装作对他们以前的情况一无所知。对其进行“零起点教育法”,一般来说班主任都会担任该班级课程教学,利用自己所教的学科与他们沟通,找一些他们水平范围之内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加以表扬,借此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良好形象。这些学生大多有很强的自尊心,会努力维持班主任心目中难得的“良好形象”,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把部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闲暇少了,打架机会也就少了。如果教师能对这样的学生坚持关注半年以上,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对于他们犯的小错误,可宽容看待,毕竟坏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或许能坚持一段时间,但离开了教师的监督马上又会暴露出原有的蜘丝马迹。这既是对“问题学生”能否真正蜕变进行严峻的考验,也是对班主任耐心的检验。班主任千万要注意:切莫失去耐心,不要使“问题学生”和自己的努力前功尽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亲其师,方信其道。”班主任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问题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才会向班主任敞开心扉,教师方能打开其心结。班主任要蹲下来与“问题学生”沟通交流,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呢?可以多听听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例如看看他们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比如问“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和老师为什么不理解你?”多问一些启发性问题,然后拿问题孩子的办法或是看法,来引导他思考,促进其进步。

多用“赏识教育法”。要想让“问题学生”接受你,你先得接受学生,班主任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亮点,从而接受学生,感化学生。比如,我们发现孩子开始交作业了,可他是在抄的。若家长询问“孩子现在是否有什么变化?”你可以肯定学生有进步了,但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问题学生”的基础不可能独立解答,能开始抄写至少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通过这种办法逐步把“问题学生”往学习道路上引领,长此以往,总有所获。

以自身崇高的师德,影响“问题学生”。学校可通过讲座的形式,并要求每位教师联系转化“问题学生”写听后感,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作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应时刻以自己崇高的理想影响“问题学生”,使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从而克服盲目。以自己广泛的爱好影响“问题学生”,使他们拥有自己的爱好,从而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自己浓厚的爱心来感化“问题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从而克服心灵的孤独,逃离异常,走向正常。

任课教师以“帮教”形式走近“问题学生”。班主任的精力毕竟有限,班主任既要上课,又要管理所有的学生,还要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如果班级有二三个随时都可能发作的“问题学生”,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大得难以承受,工作效果也不会好。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问题学生”的转化中,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时”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在自己课堂出现的问题要主动处理,不把这个问题推给班主任。如果实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与班主任及时联系,并协助处理,直至问题解决。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掌握未成年人个体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抓住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使问题行为向犯罪行为方面发展,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目的,这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有可为的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人民教育,1994,(10).

[2]倪高武.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03).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手段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