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招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29宋岩松郭晓曦
宋岩松 郭晓曦
摘要:在中职生源减少、适龄学生总量下降、多种地方保护、扶持和低收费的情况下,我校走“优质特色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仍吸引众多莘莘学子报考我校。
关键词:学生 质量 就业 招生
[中图分类号]G40
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附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医科大学多层次办学的一部分。2011年,我校走过了辉煌的八十周年风雨历程,共为国家培养中级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近万名,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医护工作人员。年招生规模360人,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国内外医疗领域。团结一心的医大卫校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领导正确引领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抓出口,带入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做好招生工作。在生源减少、适龄学生总量下降、多种地方保护、扶持和低收费的情况下,仍吸引众多莘莘学子报考我校,源于我校走“优质特色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1308人。开设“3+2”五年一贯制护理、护理(英语方向)、医学检验、护理(美容方向)等专业。护理专业是我校的长线发展、重点建设专业,其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并获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是深受考生欢迎和社会认可的热门专业,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居于全省各类院校首位,成为全省热招学校和专业,其社会知名度高,并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我校始终坚持:一方面依托大学发挥资源共享的办学优势,另一方面克服困难,不等、不靠、创造条件带领全校教职工继续坚持以示范专业为引领、突出品牌、立足当前、兼顾未来,力求扎实办好中职卫生教育。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招生工作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招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学校领导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专门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多次组织相关负责人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招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实施解决方案。校领导班子做到亲审招生宣传材料、亲临招生咨询展会视察、指导工作。
2 借助国家政策,多渠道展开有效宣传
(1)以学校的品牌优势吸引生源,品牌是无形资产,在招生竞争中品牌优势有很重要的吸引生源作用。多年来,以品牌为优势吸引生源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很多决定报考我校考生是因为周围人的口碑相传。
(2)借助国家政策增加招生优势,宣传国家助学金政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逐步免除学费;同时,我校设有奖学金制度,享受奖学金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43%,受奖面大,可更好激励学生学习。
(3)拓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招生渠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远去,良校也需宣传方使招生效果锦上添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招生简章、招生咨询会等,形成立体化的招生渠道。今年学校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放招生简章五千余份。下移宣传重心,招生工作人员深入到省内的外市、乡、村,深入到学校进行宣传,弥补了因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他宣传方式所不及的不足,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4)树立观念,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招生前学校领导着重树立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就招生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反复强调,保证了家长和学生获悉的信息的全面准确,针对学生与家长的需求解疑释惑。开通招生咨询热线,敞开办公室,由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辅导员负责接待咨询家长、学生,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疑问。
3 “抓出口,带入口”,以就业促招生良性循环
招生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许多工作相辅相成。我们采用“抓出口,带入口”的方式,用升学率、就业率拉动学校的招生。
3.1 “升学”提高未来“就业”筹码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实际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建议和辅导。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中专升高职的目标,同时结合往年升学情况、当年高职招生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综合排名,帮助学生确立对自己的合理定位,不可因好高骛远,而填报志愿过高,丧失升学机会。我校每年中专升高职的升学率达65%以上。中专升入高职,学生一方面提升了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在未来就业上更具竞争力。
3.2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定位,拓展就业领域
学校的就业率一直高居辽宁省中专学校榜首,就业率均到达95%以上。我校的毕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强、知识面广,深受省市级各大医院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用人单位持续到我校招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推荐到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陆军总院、上海整形医院、广州东莞医院、深圳儿童医院及沈阳市级医院等,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大,就业前景好。
(1)校领导重视扶持就业,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助。我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将毕业年级生产实习、学生管理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根据就业政策研究制定、贯彻和落实符合我校实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学校领导经常抽时间专门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搜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领域。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双向选择,因此,我们更进一步的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从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的畅通、到信息网站的建立和就业服务,各个方面都力求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求职和招聘的信息化平台。学校在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搭起“双向选择”的桥梁。以2010年为例,我校陆续召开招聘会28场,参加人次386 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56 人。为了易于更多的学生就业,方便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我们还在去年的冬季参加辽宁省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气氛火爆,成效显著。同时,全校各部门及辅导员主动走出去,利用各种关系,开辟就业市场,并帮助学生择业。此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就业信息交互平台,把用人信息随时发布到网上,同时注册的毕业生也可以随时查看参考选择用人单位,如: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辽宁卫生信息网、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等网络平台,通过网上报名的学生达500人次,录用216人,拓宽了就业领域。
(3)做好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新生入学期间,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年就业形势,增强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入学第二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放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择业观方面。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就业作好准备。就业动员工作放在毕业前,通过就业指导等形式积极引导毕业生降低期望值、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目光不能仅局限在名牌医院,应当考虑实际情况,护工、导诊均为就业选择之一,职业理想在不能一步到位时可考虑曲线接近。培养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4)采取实习、定岗实习、就业岗位三结合的方式,提高就业率。我校为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省金秋医院、东电医院等二十余家用人单位选送符合要求的生产实习学生与定岗实习学生。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全面素质,考察学生的临床工作的能力,实现实习、定岗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辅导员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动态,便于向用人单位推荐。
3.3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开辟就业新途径
目前,护士短缺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为了更好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升学及出国就业方面加大力度,使护生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的人才竞争,为我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护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及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积极推进护理专业与日本合作项目的培训工作。到目前,多名日护班毕业生通过国家日语一级、二级考试、赴日学习。我校作为ISPN 项目主任委员单位,成功举办了全国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组织成立大会,并主持制定了该项目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受到了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全国护理专家的认可。
3.4护士执业资格证、计算机合格证高通过率增强人才竞争力
学校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将有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计算机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考前对学生再次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收效显著。历年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超过80%,并高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的20%,居全国前列。另外,我校省中职计算机考试通过率为100%。两证的高通过率增强了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我校对毕业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出口畅”,自然“入口旺”。
4 贯彻落实“质量优先 特色发展 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校于 2001年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学生毕业可升入高职专科继续学习,学校已形成中专、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条龙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中,我校进一步突出“质量优先、特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大学,发挥资源共享的办学优势,同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带领全院教职工继续坚持以示范专业为引领、突出品牌、立足当前、兼顾未来,力求扎实办好中职卫生教育。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我校招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招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各级领导关怀、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校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使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护人才,为卫生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