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014-04-29李莹莹

东方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感恩生物教学生命

李莹莹

【摘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和不良的信息,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关键词】生命;生物教学;知恩;感恩

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其实,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天然地具有意义。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因此,生命需要体验,也需要在体验基础上的使用。否则,生命的意义就只是一个时间。所以说在生物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就是生命意义的具体体验。

据调查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德育问题:留守儿童为数不少,这些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管教,爷爷奶奶根本没有有效的办法约束孩子;独生子女中较多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感受,无视周围人的付出;虚荣心强的人养成攀比的习惯,比吃比喝比穿,甚至比谁的老爸更有钱;有的学生课堂上打瞌睡,把教师苦口婆心的规劝当成耳旁风,不知感恩他人;迟到进教室不打报告,课堂玩手机;对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反而肆意破坏而心安理得,公德意识差,肆意污染环境,如乱丢垃圾,用一次性包装袋,一次性筷子等;自控能力差,翻墙外出上网彻夜不归等。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生物学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

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渗透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感恩教育应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生物学科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感恩素材,生物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生物教育相得益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体验生命,感恩父母

课间与学生交谈,无意中发现不少孩子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总是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谁关心过你们的父母,谁又为你们的父母做过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做过的话,那你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指望你们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一担国家有难,又怎么敢奢望你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可言!

在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和发育”章节教材,“怀孕和生育的艰难”应该是实施感恩父母教育的最佳素材。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胎儿发育过程时,首先让学生看胎儿各发育阶段图和胎儿、脐带、胎盘的关系图,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胎儿的营养从哪里来的?胎儿产生的废物靠誰排出?怀孕对母亲造成哪些影响?” 周末让学生在腹部包裹一个球形大抱枕体验48小时,让学生感悟到妈妈怀孕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观看分娩录像,让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生育的艰难和不易,使学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之情。

在学完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章节有关内容之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动手实践,亲自设计并烹饪一次营养合理的午餐,让学生用心和行动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付出,关心父母的饮食健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烧菜做饭的辛苦”。有的学生说“洗菜听起来容易,当双手伸进寒冷刺骨的水里,没过多久手就冻得跟胡萝卜似的;炒菜也不容易,炒着炒着手又酸又麻又累了,休息一下再炒,又怕炒焦了。此时想到了父母,平时一日三餐都是他们做的,又几时喊过苦、喊过累呢?”。有的学生炒菜时不知道如何放调料,在菜下锅时不小心被烫了一下,想到父母天天为我做菜,也会被烫出一些泡来,而他们没说,父母真伟大。

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恩,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起码的道德。实践证明,感恩需要感悟,感恩更需要行动。学生在感悟和行动中学会了感恩,就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体验合作,感恩他人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抱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血液和血型”章节教材,要求学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在实施教学时,我对学生先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如果你长大后身体的各方面都符合无偿献血的条件,你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呢?结果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愿意。不难看出,当前的孩子们“关心他人的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多了”。现实再一次召唤着“感恩他人”的教育!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属于O型血型,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多次无私献血,1939年10月20日,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手术中,不慎割破手指,受到致命的感染,病情日益恶化,于1939年11月12日清晨5时20分停止了呼吸。还有徐州帆布厂有一位女工,十几年间一共献出约12000mL的血液,救活了上百名全国各地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症的小生命,使他们健康地存活下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还有那些现代人群渐渐丢失的崇高、克己、无私、敬业、忘我……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那分感动,更需要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感人的事例无法让学生继续沉默,学生们纷纷表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之后班级里漠视他人、漠视生命的现象少了。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学生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更细心了,个个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并在放归自然时为自己的实验动物未受伤害而兴奋不已;在一次次“关爱盲人”、“捐助贫困生”等爱心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踊跃……事实告诉我们,不是学生没有感恩之心,而是学生的感恩之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唤醒。

三、体验恩赐,感恩大自然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和生物的生存、延续、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圈,因此,感恩生物圈应该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人的职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漠视生物圈、破坏生物圈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养成“感恩生物圈”的意识应该成为生物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交流了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资料。学生认识到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回收,任意排放含重金属的污水,重金属就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在对砍伐森林、沙尘暴、捕杀小鸟、太湖水域污染等环境破坏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后,学生们意识到了人类行为的无耻。面对大自然的无私给予,我们却不知感恩、只知索取,这种以怨报德的行为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己。由此,课堂上学生提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含磷洗衣粉”、“拒食青蛙、天鹅等野生动物”等倡议,开展了“爱鸟周宣传”、“校园护绿行动”等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美化校园、回报自然、感恩大自然。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

[2]《中学生物教材研究》

猜你喜欢

感恩生物教学生命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