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探究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
2014-04-29王旭红
王旭红
摘 要: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课堂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做好课前预设保证合作探究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合作探究顺利进行,对师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進行恰当定位,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合作探究 历史学习 课前预设 课前准备 恰当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70-01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对学习方法改变的重视,这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彻底摒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为课改的基本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积极性,从而建立新型的课堂模式。合作探究,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是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但是,合作探究并不是随意安排和展开,而是在教师的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之间进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合作探究活动的高效呢?
1 精心做好课前预设保证合作探究方向正确
问题是合作探究的对象,也是合作探究的中心。问题质量直接决定合作探究的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做好课前预设,并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合作探究提供载体,保证合作探究方向的正确。问题的设置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历史素质为目的,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宗旨,围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或者与当前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来思考。问题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的综合性。作为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探究性,否则就缺乏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比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这种需要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打破日常教学因章节带来的知识割裂的综合性问题,能促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整合,促使知识构成体系化。问题的新颖性。我们会发现,即使历史考试方向和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每年的高考历史命题都会有新题型出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置问题时,也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固有的问题形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究空间。比如,如果清王室接受了君主立宪制的提议,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发展?这一假设问题,会激发学生对现存的君主立宪国家——日本、英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思考和总结,并结合中国当时的状况,进行多样化的推理和设想。这种问题的合作探究,除了能推动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整合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合作探究顺利进行
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式的课堂学习方式,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这里所说的课前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课本、了解学习内容,或者整理内容、标出疑问,而是结合教师展示的问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在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基本观点,并能找出相应的支撑材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合作探究法,课前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课堂。大家的合作探究过程,其实就是将自己的课前自学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发言要有明确的观点,并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同时,还要并听取别人的发言,归纳自己观点和对方观点的异同,思考分歧在哪里?并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准备。
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大家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员有平等的发言权,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大家和探究只停留在对历史问题、历史知识的探究上,不将个人的情感和好恶带入到探究活动中。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不跑题、不偏离,紧紧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合作探究并不追求大家统一认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别人的观点,了解别人所举的历史实例,对自己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对自己的正确理解进行补充,对于不同的观点给予尊重和包容,从而促使历史学习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推行历史素质教育,不再以固定的答案和统一的认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思想。
3 对师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行恰当定位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探究是新的课堂活动形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师生进行恰当的定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当合作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时,学生就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必限制学生的发言形式、声音大小,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能会因分歧而产生争论,甚至很激烈的争执。教师不必在意,也主动去调解,要冷静认识到这是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思想激烈碰撞的外在表现。但是,教师不是合作探究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巡视并聆听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当发现他们的探究偏离了问题的方向,或者学生的观点出现了偏激,背离了主流的历史观点,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以点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错误,并虚心接受别的人的观点。当学生的探究无门陷入沉默时,教师要借助于引导技巧,巧妙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当学生的探究进入“死胡同”时,探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无效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调头,改变探究的方向,寻找新的突破点。
当然,合作探究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运用初期,会导致课堂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可能出现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参考的资料过多、信息来源过于繁杂,学生将一部分历史学界的争论带进课堂,导致课堂学习出现过深、过难,远远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只要教师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优化问题设置,细化探究程序,并做到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成功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仲玲.浅谈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阅读:中,2010(10).
[2] 王师逊.浅谈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