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2014-04-29许斌
许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新课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23-01
在以基础教学为主的初中教学中,母语学科——语文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历年来不同的教学要求中都有对于语文教育的不同技巧。而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界的大事件,在新课改中中学语文老师更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当今学生特色研讨出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
1 以新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要求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因此,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极高的。在教学中尤其不能使用填鸭式教学的方法,只教授知识而不引导对语言的探索性学习。在过往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恰是语文教学中的大忌,在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后,学生什么都不记得,文字之美文学之美远没有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而新课改后,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探索引导教学为主,在不同观点的讨论中让师生共创语文教学之美。
比如,在根据课纲要求完成授课进度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些阅读类的辅修作业。这些阅读作业甚至可以不仅局限在世界名著,而应该扩展到当下的流行文学和流行影视。近阶段,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很多年轻人会去追剧,包括中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在课堂安排部分片段播放,探讨朝鲜时代的汉文化影响。这样不仅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 以新的教学手段顺应不同年代的学生需求
2.1 创设问题情境
缺乏问题的课堂,是平谈无奇的。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抓住突破口,有意识的为学生制造障碍,提出疑问。这些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了突兀,会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冲突,当学生的知识体系与问题发生了碰撞时,就会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样一来,也就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之后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巧设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孔乙己”,很明显,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教师在开篇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孔乙己姓甚名谁?”这个问题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文的研读和学习中去。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2.2 时代化教学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本的变化跟不上孩子的变化。
当今的孩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长大,通过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已经没有任何信息可以通过人为屏蔽而不让他们知晓。因此,如果语文老师还只是照搬课本或者坚持教学大纲的观点则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
拿鲁迅先生文章为例,《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祥林嫂》等在90年代都是必考篇目重点篇目,在当时,只要学好了鲁迅的文章就基本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而如今,因为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些篇目在我国有些地方教材中已经不被选进了。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理解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和政治隐喻。相反的,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以及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这些体现人类普众情感和审美的篇目却在大幅增加。
这也就给我们一个思考,如何给到不同时代的孩子以文学营养?同样是鲁迅作品,《社戏》就是让不同时代孩子都很喜欢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里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物生动机趣的描写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2.3 审美式教学
语文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语文所在。因此学生的阅读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中。中学生应该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比较地来读,才能了解时代背景和真实历史。鲁迅时期可谓群星灿烂,有梁启超、胡适、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谢冰莹、梁实秋等诸多著名作家,还有已选入语文教材的冰心、朱自清等。不同年龄的学生可有不同的选择,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应该多读一些充满人情味和爱的作品,而不是从小学得过于尖刻,对所有事情都带有成见。比如,周作人的小品,朱光潜对美学的研究等,都很值得一读。
而过去在语文教材体现的是教育思想,文学性考量从来“退居三线”,因此,中学语文教材里大多是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其实,小说才是文学中的最大类,如法国儿童文学大师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样不朽的杰作,还比如老舍的《猫城记》这样的名作,随便阅读一二章,都是美妙的文字欣赏。说到底,语文教材不是快餐文化,它十分注重文化的积淀,是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去欣赏、理解、认识进而传承好经典,这是语文教育的使命之一。
2.4 分层教学法
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统一的授课方式,众所周知,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们的语文基础又不同,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采用这种授课方式,那么肯定无法满足全体同学的需要。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设置,将教学目标细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语文。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上课进度不应该过快,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听懂,都能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把握好这个“度”,在分层导学的前提下,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好这个提问技巧,那么很有可能去的“适得其反”的效果,有效的提问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运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不同的,难题交给优等生,简单题留给中差等学生,给予优等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对于中差等生,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3)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我们应该增强课外提升的练习,而对于差等生,则应该布置基础部分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对语言文字的追求与研究是没有尽头的。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大师在涌现,他们带领着我们前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们不可能向大师一样去教学,但我们应该有创造孕育大师的精神,把每一位孩子都当做未来的大师来对待。
参考文献
[1] 马应昶.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2(1):18-19.
[2] 李耀中.著力优化提问评价方法,推进提升语文有效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3):31.
[3] 王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几点疑问与反思[J].青春岁月,201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