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字》与《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角的婚姻观对比

2014-04-29杨同军

作家·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婚姻观红字对比

摘要 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表面上的相似经历并没有抹去隐藏在她们两个人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虽然这两位女主角都为了追求真挚宝贵的爱情而奋不顾身,但是她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同,在爱情中遇到困难时所做出的反抗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爱情中,海丝特与安娜都是孤独的,她们的悲剧本质就来源于孤独。当婚姻无法维系的时候,安娜选择的是冲动与爆发,而海丝特·白兰则用她的坚强、隐忍与宽容最终感化了丁梅斯代尔,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对她的敌视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赢得的是惋惜与同情,海丝特·白兰在隐忍过后却赢得的是人们的尊敬。

关键词:《红字》 《安娜·卡列尼娜 》 婚姻观 对比

《红字》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女主角海丝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曲折爱情故事。《安娜·卡列尼娜》则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杰出作品,故事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典形象长期以来被读者津津乐道。这两部作品的发表时间较为接近,都是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两部小说虽然讲述了不同的内容,但最终都为读者呈现出爱情悲剧的故事结局。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虽然性格迥异,但在小说中,两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曾经为了追求爱情而奋不顾身,又因为结婚而结婚,并且最后都因为婚外情肩负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作者对海丝特与安娜两个人的描述来看,她们两个都在缺乏感情基础的的婚姻生活中不断挣扎,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不惜违背社会道德,处于婚外恋的她们迫切想要改变自身处境,却不断遭遇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宗教信仰等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最终受到打击并付出自己沉重的代价。下面,本文对照分析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姻观。

一 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性格的相似点

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虽然性格上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如果将她们的人物形象进行抽象化就会发现,她们都是个性与生命的象征,她们并不以世俗的眼光去对待人生和世界,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绽放,她们从来不会压制自己内心的情感,甚至不惜蔑视一切人为的羁绊,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已经超脱于世俗,凌驾于道德之上,这也是她们最为相似之处。

《红字》中为我们透露出来的讯息是,女主角海丝特·白兰在爱情面前更加强调的是自己与爱人之间心灵的相契合。面对自己的爱人丁梅斯代尔,海丝特表现出了浓烈的爱意,她忍辱负重,从不抱怨,即使是在丁梅斯代尔因为承受不住非议而软弱退缩时,海丝特仍旧表现出了强大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从始至终,海丝特对牧师的爱始终都没有丝毫的减弱。在遭受众人非议之时,海丝特始终坚信生命是自己的,她的自我意识尤为强烈,与她的自我意识始终相伴的还有她的情欲意识,海丝特宁可被放逐出境过离群索居和被歧视的生活,也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与生机,这是来自海丝特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的人性的力量,她所做过的一切都是对自我欲求的肯定与追求,是出于生命本能的欲望,是为了追求趋于完善的自我,在海丝特的不断坚持与努力下,最终她用自己的生命意识战胜了人为规定的法则而获得灵魂的自由。

安娜·卡列尼娜所追求的是灵与肉完全结合的爱情,她希望自己的爱人可以长长久久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两人要始终如一的长相厮守耳鬓厮磨,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爱情能够保持恒久的热度,安娜·卡列尼娜不但自己抛弃了家庭与社会,同时她还希望渥伦斯基与自己一样远离各种束缚,由于安娜长期的偏执,渥伦斯基对她的热情渐渐减退,最终导致他们之间爱情的悲剧。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作者托尔斯泰赋予了安娜·卡列尼娜以无穷的魅力,她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迷人的芬芳,她的这份魅力无人企及,这是一种年轻生命的躁动与呐喊,她的爱太过浓烈了,正是这份热情使她的生命力变得勇敢和坚强,以至于她敢得罪整个上流社会。安娜把自己奉献给了渥伦斯基,她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肉欲的满足,而是渴望与渥伦斯基达到灵魂的共鸣,实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并在此基础上维护自己独立生活的权利。

二 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婚姻观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当然,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的相似性格特点并没有抹去隐藏在她们两个人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虽然这两位女主角都为了追求真挚宝贵的爱情而奋不顾身,但是她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同,在爱情中遇到困难时所做出的反抗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可以看作是伊甸园中的夏娃,千百年以来,夏娃的抉择困扰着现世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关于女性的抉择,是该循规蹈矩,时时刻刻遵守道德的约束而压抑自我的激情与骚动?还是冲破桎梏,追求自我人生的种种乐趣从而失去稳定与安逸?这似乎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而霍桑与托尔斯泰通过他们的小说给了我们答案。

1 二者对待爱情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海丝特·白兰的爱是付出与给予,而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是自私与占有。海丝特·白兰在爱情里选择的是奉献,她在非议与压力中苟活着,这种生活艰难而沉重,但是不论是来自哪方的压力都始终冲散不了海丝特心中那份坚守与信念,这种爱是无私的。相比海丝特来说,安娜·卡列尼娜却是十分自私的,她根本不能忍受渥伦斯基对自己的冷落,爱情就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她已经忘了自己还有儿子、还有女儿,虽然她的离家出走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体现了安娜的自私。在面对渥伦斯基的冷淡时,安娜选择了死亡,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安娜的离去对于她的女儿和渥伦斯基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死亡只是安娜对渥伦斯基的报复,这种轻率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给女儿和渥伦斯基心里留下永久的创伤。

她们的爱情破坏了宗教戒律,都受到了虛伪的道德法则的约束,并以各自对爱的不同理解做出了不同方式的反抗。海丝特·白兰选择的是沉默和隐忍,她把自己对丁梅斯代尔的那份浓烈的爱情深埋在心底,面对惩罚,海丝特独自一人默默承担,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她毅然扛起了巨大的压力,始终不肯供出丁梅斯代尔的名字。在此,纳撒尼尔·霍桑为读者展现了海丝特·白兰坚强而隐忍的性格特征。与海丝特不同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在爱情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做出了火山爆发式的剧烈反应,为了追求自己向往已久的自由的爱情,安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家庭和社会决裂。占有渥伦斯基全部的爱是安娜活着的全部意义,对于上流社会表现出的社交游戏,安娜嗤之以鼻,她厌恶那些不断周旋在自己丈夫与地下情人之间的贵妇人们,她看不惯她们的阳奉阴违和两面三刀。为了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安娜提出要与丈夫离婚,在丈夫不同意离婚的情形下,安娜抛开所有束缚,公开与渥伦斯基同居,她把一切都做得轰轰烈烈,爱情是她的所有,但是安娜不明白的是,她的毅然决然对于渥伦斯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感觉到自己抛弃所有换来的爱情在日渐走向冷却之后,安娜选择以卧轨自杀这种极端的反抗方式来葬送自己的爱情。

2 二者有着相似的婚姻经历

海丝特与安娜都曾经为了结婚而结婚,而且她们的婚姻都是老夫少妻的组合,可以说,海丝特与安娜各自的婚姻都缺乏感情基础,她们还没有体会过爱情的味道便已经走入婚姻的殿堂,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和性格上的不和更加加剧了她们各自婚姻的破裂。海丝特曾经试图努力去爱自己的丈夫,但是面对毫无生趣可言的齐灵渥斯,海丝特根本对他喜欢不起来,所以说,海丝特的婚姻在没有遇到丁梅斯代尔之前就已经名存实亡。同样的,安娜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因为她和卡列宁之间缺乏了解与沟通,他们都不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更无法理解彼此的追求,在卡列宁看来,婚姻只是他事业的必要点缀,而妻子也只是他社交生活里的一个摆设而已,他根本就不懂爱情为何物。一桩没有爱情做基础的婚姻可以说是人间最大的折磨,所以,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两桩婚姻都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3 二者对待婚姻有着相似的理解

海丝特和安娜都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她们虽然都有了各自的婚姻,但是她们都没有体会过爱情带给她们的快乐与忧愁,因此在面对形同虚设的婚姻时,她们都选择了为爱而爱。当遇见自己心爱的男子之后,即使爱情姗姗来迟,她们也都如飞蛾扑火,选择了不顾一切奔向自己的爱情,甚至顶着周围各种各样的沉重压力生下了孩子。这两位女主角的生命因为爱情的降临而重新鲜活,同时情人也唤醒了隐藏在她们内心深处的对爱的渴望,长期处在了无生趣的婚姻中的她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不仅长相英俊,而且满怀宗教热情,拥有很好的口才,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海丝特·白兰,他们爱得热烈而真诚,爱情给了海丝特无穷的力量,她甘愿为丁梅斯代尔受惩罚,同时爱情也给予丁梅斯代尔以勇气,使他最终终结了对内心自我灵魂的拷问。面对举止优雅的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的追求,安娜最终动摇了道德观念,并且不惜抛弃婚姻与家庭,而占有渥伦斯基的爱,也成了安娜唯一的追求。

4 二者的婚姻悲剧的本质都来自于孤独

在小说中,海丝特与安娜的愛情都受到了重重阻力,她们的婚姻都蒙上了沉重的悲剧色彩。在爱情中,海丝特与安娜都是孤独的,她们的悲剧本质就来源于孤独。安娜渴望卡列宁给她温暖热烈的爱情,当这场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可言,已经到了无法维系的时候,安娜选择的是冲动与爆发,她以有夫之妇的身份公开与渥伦斯基同居,这样的离经叛道使得安娜众叛亲离备受孤立。但是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情也并不长久,孤独之中,性格刚烈的安娜最终走向了死亡。与安娜·卡列尼娜相同的是,海丝特·白兰也是孤独的,当人们把各种嘲讽、不屑的眼神与谩骂、诅咒的语言扔向她时,海丝特孤苦无依,犹如独自漫行于浩瀚海洋的一叶小舟毫无归属感,但是她用她的坚强、隐忍宽容与忍耐了这一切,最终感化了丁梅斯代尔,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对她的敌视与偏见。

纳撒尼尔·霍桑和列夫·托尔斯泰都为读者设定了一个婚外恋的女主角,由于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爱情的真诚与反抗精神令人佩服,她们都赢得了读者的理解与喜爱。不同的是,海丝特·白兰在隐忍过后赢得的是人们的尊敬,而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赢得的却是惋惜与同情。但不管怎样,《红字》与《安娜·卡列尼娜》使我们无法用世俗道德的标准去任意抹杀作品中的处处体现的生命意识,在这里,海丝特·白兰与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女性化身,勇敢追求爱情与自由,并不断地在追逐个性解放的道路上自我求证,这是她们身上最为动人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桂琴:《爱的悲剧和爱的追求——〈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 李苗苗:《理性与情感冲突下的悲美人生——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人生》,《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2期。

[3] 龙兰云、陈可培:《读〈红字〉探求女性的爱情》,《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3期。

[4] 万冬梅:《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中列夫·托尔斯泰的女性观》,《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 赵光慧:《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杨同军,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婚姻观红字对比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浅议工程建设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