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曲线》中的反讽与喜剧效果

2014-04-29盖伟

作家·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喜剧效果反讽

摘要 小说《美丽曲线》是英国作家阿兰·霍林赫斯特最负盛名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以同性恋情为题材而获得曼·布克奖的小说。作品中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了文学界学者争相研究的焦点。本文对《美丽曲线》这部小说中所包含的反讽手法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喜剧效果,以此来彰显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所在,进而更深刻地了解作者霍林赫斯特的创作手法和思想。

关键词:《美丽曲线》 反讽 喜剧效果

阿兰·霍林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1954年自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欢建筑艺术和歌剧,1988年通过处女作《泳池图书馆》(The swimming-Pool Library)一举成名,2004年,他的第四部小说的《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凭借“写作风格光彩夺目,并且深入了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时代中心如此精巧地搜寻了生活中的爱、性和没理”而获得当年度的曼·布克奖,这也是布克奖自设立36年以来第一次颁发给描写有关同性爱情的小说。

小说《美丽曲线》自出版以来就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作品以上世纪80年代女首相撒切尔掌权时期的英国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中产阶级出身的男主人公尼克在闯入上流社会之后,生活和事业上成长发展并最终堕落的故事。通过对小说中男女两性的关系、爱与性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以及美与道德的关系的论述,展示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作品在语言的运用、普通人性的剖析和立体塑造上尤见功力。下面,是对该作品中讽刺手法的分析。

一 反讽的定义

小说作品中具有非常高的成就的都是具有反讽技巧的文学作品。反讽的写作技巧是文学作品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写作技巧,它是彰显文学作品特点的必要手段,是描述想要表达思想的重要修辞方式。

反讽的写作手法和讽刺的写作手法是不同的。所谓的反讽是指在写作的过程中选择带有讽刺含义的话语或写作技巧。仅仅从文章的字面含义的理解上是不能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而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恰好与字面的含义相反,通常需要与作品的上下文相互结合才能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

反讽最初指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也就是自己贬低自己的奇怪风格,“苏格拉底”反讽之后,反讽的含义又更改为想要表达含义与所表达出的意思是相反的。也有将反讽定义为作者自己作品所要表示的虚实相差悬殊的完整结构和修辞手法。在《现代的修辞学》中,将反讽定义为,反讽所涉及到的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含义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文字表面上看,作者在陈述的事情与实际上作者要陈述的事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丹麦某哲学家在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基础而创作出的书籍中说道,在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含义的时候,反讽的写作手法便不再仅仅局限于明确某些事物的真实的存在,而是将所描述的目标指向某件事情或状态之后的整个社会现实。

苏格拉底被公认为社会上具有审美的反讽作家,他的思想,审美他是许多人的向往。由此可以看出,反讽的表现手法中必须既包含否定又包含肯定这种相互对立的语言,完美的反讽就是要能够成功地将肯定与否定的矛盾语言充分的融合,从而达到作者想要表现的具有讽刺效果的目的。在不确定的语言描述中,可以让读者通过作者对于书面文字表达的意思,领悟到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真正的隐匿起来的态度。

米克将上述这些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性的表述,即反讽的目的在于能够表现出人们对于所存在生活环境的复杂的感触,或者是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价值观的认识,也在于能够传递出比直截了当的讽刺更具有深意的内涵,同时将写作的表现形式避免了简单枯燥、呆板的讲解,表明人们能够通过表现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潜在状态而塑造对立面的手段,来获得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见解。米克所提出的综合性的反讽的含义在于他将反讽的定义提高了等级,开始注重人的自主性,开始以读者为主体,避免读者阅读单调直白,可以让读者越过文章变幻的描述,对想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有所体会。

二 《美丽曲线》中的反讽内容

1 《美丽曲线》的基本内容

该作品以尼克的三段不同程度的同性感情为主线,对托比的暗恋、和里奥的初恋以及最后一段无法见光的密恋。这些感情存在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存在于不同人类种族之间,他们之间的生存状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们除了拥有共同的同性恋之外,没有共性,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其存在的特殊意义。作品从第三人称许叙事的角度将上世纪80年代时候英国的社会生活充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 审美上的空洞

主人公尼克自认为是詹姆斯式的审美人士,他极度喜爱詹姆斯的反讽写作特质和写作律感,并且特别喜好在詹姆斯的作品中摘录其中的语录:“是艺术创造了生活,兴趣和重要性”“我知道没有任何作品可以替代它形成过程中的力量与美丽”。这些语录的含义是在加强对艺术塑造的过程,依照尼克对这些语录的理解,形成的过程对于他来说不那么重要,自认为是审美人士的他最看重的是过程之后的结果。尼克将对于詹姆斯的错误的理解作为自己空洞审美的根据,其实不然,詹姆斯只是尼克的一个借口,文章中写到:“有时候,他对假装读过的书的记忆几乎和他确实读过又忘记的书差不多,要想起来还需要旺盛的自我暗示。”从这段话的分析可以看出,尼克的审美空洞体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在对霍尔曼所创作的绘画作品的观赏中,尼克认为是完全空白的,对于这一点尼克想当然的认为詹姆斯也是这样认为的。他通过詹姆斯对于绘画作品的含义的诠释,正好映射出尼克的空白的审美。在美德方面的空白充分突出了反諷的效果。

反讽的特点是在同时拥有矛盾性的两个相互对照的描述中形成的,产生的对比越突出,反讽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就越来越明显,充分展示了在表扬的话语描述中隐含讽刺的内容,在歌颂的话语描述中包含的挖苦嘲讽的意味,恭维推崇的描述中其实想表达的是极大的无视与轻蔑。《美丽曲线》中的女主角费登,她在作品中被描述成一个上流社会当中的新时代女性,她在表面上表现得彬彬有礼,内在涵养极高,但是其实却是一个内在毫无素质的,缺乏高雅气质的典型女性。她用她与生俱来的德国口音发出的具有法语腔调的发音将尼克深深地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她既具备了高雅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气质风范,同时身上又存在着异域女子的风情万种。文章中描写到,“他热爱她上流社会语言的简洁,她缄口不言,只略微示意赞同与否。他希望自己也能掌握这种说话艺术。”也就是说,尼克喜欢费登流利简洁而不失大方的交流方式,以及充满魅力的举手投足,他羡慕这种内涵。

杰拉德也非常的自负高傲,经常喜欢摘录《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句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谈吐举止的优雅风趣、高品质。尼克被上流社会所接受,他便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模仿高雅的言谈举止,效仿这两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这些赞美之词的下面所要表达的就是作者在当时对于人物的旁观感受和洞察,以及无语的轻视之情。

3 排外的“客人”

尼克在作品的描述中虽然被上流社会所接受,允许他自由地来往于上流社会,出现于上流社会的各种交际场合之上。但是尼克还是无法彻底摆脱掉他是客人的事实。尼克与上流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永远无法抹去的。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已经通过某种手段进入到了当时贵族的上流社会,赢得了具有反讽意味的上流社会人士的忠诚的认可。尼克通过手段进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和上流社会对他进入方式中肯的认可形成非常鲜明的反讽对照,非常显著地突出了尼克作为“客人”被排外的特殊身份。

尼克以一个审美家的名称定义自己,却放纵于同性恋、毒品等有违社会道德的底线之外。作品背景时代的英国,崇尚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塑造,并且非常地排斥同性恋的人,歧视具有这一特性的人,在当时凡是出现同性恋倾向、滥用毒品都被视作道德方面的丧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尼克的假象与上流社会的道貌岸然自然就集聚成了矛盾,当尼克的真实身份被拆穿后,他所面对全是贵族世界的残酷和侮辱。因为上流社会一直不相信尼克的身份,当他的身份被发现后,他从一个自认为是审美家的人一下子沦落到遭人唾骂的青年,上流社会人们所伪装出的善良高尚也荡然无存,通过这样的方式,作品的反讽表现得更为清晰。

三 《美丽曲线》中的喜剧效果

《论反讽的概念》这一作品中将苏格拉底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创作人物,他是一个反讽者,他的反讽精神有其独特的特点,那就是无限制地绝对否定下去。苏格拉底所推行的,自知自己无知,完全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他所提到的无知,可不是真正的无知,而是建立在具备相应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而苏格拉底最看重的具有价值的提醒人的名言就是“认识自己”。反讽的语境表达主要包含了三种感觉:其一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其二是具有身心的愉悦之感,其三是具备超凡脱俗的感想。所谓的反讽可以通过机智的描述,保证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与反讽的对象存在一定的差距感,在明白作者的想法之后可以体会到一种轻松的快感。从作品的表面文字可以看出尼克在生活和恋情上的放任自由,但是实际上,作者只是通过同性恋这一备受当时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展现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那段对当时不安动荡的历史进行分析,展示出作者强大的思想能力。小说作品中的反讽手法在揭露作品主体思想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反讽的写作手法将不易表达的心中所想反映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反讽的对照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思考,获得积极向上的感受,并时刻保证不装腔作势,不走排场,在虚浮的社会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反讽的社会中,善于反省自己的不足。

四 结语

《美丽曲线》是英国作家阿兰·霍林赫斯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作者通过小说中的各色人物的活动和命运将生活中所存在的爱与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认为,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文学方面的研究造诣,还可以为文学的创作提供写作的艺术素材及灵感,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小说《美丽曲线》内容的了解,不仅可使读者对反讽手法的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如何丰富文学作品内容以及创作文学创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了解反讽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即:如果你不能做一个真正革命者,就只能做一个平衡者。

参考文献:

[1] 颜斌:《误会与巧合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7期。

[2] 陈娟:《〈百年孤独〉与〈白鹿原〉反讽修辞异同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3] 刘倩倩:《论〈美丽曲线〉中的平衡》,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4] 李婷:《〈小世界〉中的反諷》,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5] 朱光玮:《线形结构与萧式讽刺和幽默》,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6] 余秀芬:《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不可儿戏〉浅谈王尔德的语言魅力》,《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7] 李嘉娜:《重审布鲁克斯的“反讽”批评》,《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8] 宁一中:《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盖伟,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喜剧效果反讽
从合作原则看《破产姐妹》的喜剧效果
浅析反讽在《变形记》中的几种形式及其效果
临界之美
狂欢背后权力“颠倒”的闹剧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当杂志封面“巧遮”路人
语用预设在小品中的应用
一场以“生存”为名的饥饿游戏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破产女孩》中的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