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等图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4-04-29张建刚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福娃重合图形

张建刚

一、教学目标

掌握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能够正确判定全等图形;培养学生善于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并且能够准确识别全等图形;难点:运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准确识别全等图形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增加课堂的学习趣味,增加全等图形对学生的视觉冲击。鼓励学生动手,使得学生在制作全等图形的过程中加深对全等图形的理解。促进学生合作,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帮助后进生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过程

先给学生看一组图片,让学生对全等图形有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眼中的全等图形是怎样的。

2. 新课讲解

概念: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全等图形。

让学生来进行比较上述这两组图形是不是全等的图形?并且说出为什么?

通过上述两个图引出全等图形的性质:形状相同。

要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全等图形,最关键的就是看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以后能不能重合,能够重合的则称之为全等图形。

平移过程中要抓住的要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翻折过程中要抓住的要点:沿着对称轴进行翻转

旋转过程中要抓住的要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1)看一看

教师在课堂中问“北京奥运会中的吉祥物五个福娃是不是全等图形?”学生第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相同,因为五个福娃的形状很相似,大小也差不多。但是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讲“想要知道这五个福娃是不是全等图形,可以通过一个动画来将它们重叠,假如能够重合的话那么就是全等图形,不能够重合的话就不是全等图形。”教师这样说完,然后就给学生放映一段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来感受全等图形的性质。

(2) 想一想

下列图形中那些是全等图形,并且说出为什么?

通过上述图形的观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几何图形中,不仅仅是有全等三角形,全等四边形、全等梯形也都是学生要观察的内容。

(3)做一做

剪纸的过程就是利用对称性和全等性的过程,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全等图形的认识,就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剪一朵花,这样的教学过程正好符合初中学生好玩好动的性格,学生在剪的过程中也都会努力完成,剪出两朵一模一样的花。然后学生在进行练习题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个过程,以“只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才是全等图形”来进行判断,这样的一种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过程,就加深了学生对全等图形的认识。

3. 相互合作

教师在学生学完全等图形以后,把学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回顾课堂的内容,并且会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遇到不会判断的图形的时候就会询问别的同学,这样学生就能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比如车轮、电扇、门窗等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品,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数学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例子,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全等图形的掌握,而是使得学生学会了一种数学学习的方法,改观对数学的印象,数学绝不仅仅是定理公式,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4. 课后练习

(1)全等图形的概念是什么?全等图的性质有哪些?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全等图?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得到全等图?

(2)让同学在小组内讨论通过学习全等图形自己有怎样的感悟,并且说出这节课里面的内容和上学期学到的图形的变换有什么区别?

(3)在课堂上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学生对这堂课有怎样的想法,还想将怎样的教学元素融入到这节课中?或者希望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课的讲解?

5. 教学设计意图

《全等图形》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中主要就是让学生与之前已经学习的《图形的变化》联系起来,知道图形经过如何转化以后形成全等的图形,能够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而第二课时的学习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全等图形。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识别全等三角形,就可以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学生对全等图形的识别能力。

猜你喜欢

福娃重合图形
可爱福娃共多少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考虑暂态稳定优化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福娃迎春
图形配对
220kV线路重合闸运行分析
点评《我与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