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体验教师成长
2014-04-29于俊锋
于俊锋
摘要:让学生 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堂上通过不断地探讨、交流、寻找,让学生自己感受课堂带来的乐趣与收获,从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教学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思考的力度与广度,使生生之间对同一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进行研究,做到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关键词: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 合作交流 创造课堂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也已有十几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在授课之余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创新,发现课堂效果显著,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课的魅力
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堂上通过不断地探讨、交流、寻找,让学生自己感受课堂带来的乐趣与收获,从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教学基本技能。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堂课时,我知道学生都曾接触过圆这种图形,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圆?”激发学生主动联系生活,从生活经验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圆有哪些?例如,学生知道汽车车轮是圆形的,可以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呢?”“汽车的车轴为什么安在车轮的正中心?”从中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探究出与其他图形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无形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很容易从原有的生活经验进入到新知的学习探究中来。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把生活经验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催化剂,让固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从而享受数学活动课的快乐。
二、“课堂中的交流”——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生动的数学活动课所代替,学生敢问、敢想、敢答、敢争论了。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思考的力度与广度,使生生之间对同一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进行研究,做到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知道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在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1立方分米有多大,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他们想象不出1立方分米到底有多大,于是我事先自制了6个1立方分米的纸盒子,然后分组摆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分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理解了1立方分米是多大的空间,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形成感观认识。并通过实际测量理解了1立方分米的意义,原来是每条边都是1分米。从中学到了操作、观察等方法,为参与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堂才会使学生的印象深刻,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与认识,师生共同分享发现与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知识的多样化”——-让思维的灵性在数学课堂飞扬
数学教学应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但学生的学习毕竟是被动接受的,只有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才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解决问题出现不同的方法时,我们教师不应立即进行评价,而应该组织学生交流、 争辩。在争辩中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得以发展,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新知,相信,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牢固的。
例如,我在教学“通分”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了通分的目的是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通分时可以找出它们的公分母。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将下面的分数通分:
1 4 和 1 8 。
当在学生自己进行通分时,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他们在通分时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这时,我就灵机一动给学生创设一个争论辩解的机会。
师:“谁能用自己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题的做题思路呀?”
生1:因为 1 4 和 1 8 公分母是32,所以 1 4 = 8 32 , 1 8 = 4 32
生2:我觉得 1 4 和 1 8 的公分母是8,所以 1 4 = 2 8 1 8 = 1 8 。
生3:我觉得你们这样不行,如果这样下去的话, 1 4 和 1 8 的公分母还可以16、64 、128……
生4:我觉得没有完了,因为公分母的个数是无限的。
随后我让学生从上面的几种做法中寻找那种做法更合理简便一些,通过一番讨论,一个学生发现了问题:“其实刚才大家说的数都是它们的公倍数,如果我们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是最好的,就像第二名同学说的那样,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8做公分母来通分最简单。这位学生的发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即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单。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猜测、质疑、分辨、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掌握新知,这样的课堂才是灵活的课堂,才是效果最好的课堂。
四、“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牢固程度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那么在学生眼中数学不再将是一门枯燥的数字游戏。
我在教学“图形与变化”这一节课时,我积极借鉴了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这一节课在学生理解旋转与平移的前提下,让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哪里有旋转,哪里有平移,等到第二天再来回答。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实例,在第二天的教学中每名同学都积极发言,都正确地说出了很多关于平移与旋转的例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理解了图形变化的特点。毫无疑问,这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总之,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首先学会的是创造课堂,然后才是完成课堂,我们的目的不单纯局限于学生学会知识,更应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习惯及能力,让学生在创造中成长,真正体验课堂价值的所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