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班学生的“我要学”培养过程探究
2014-04-29陶捷华
陶捷华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我要学”的培养过程就是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转化学习动机。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关键词】“我要学” 循序渐进 寓教于乐 减少机械化的程序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热情 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有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学一线人员,思想观念上仍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实际教学中,一味地“关、卡、压”,这样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学过的知识,转眼就忘,教学效果不好。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学生学的苦,老师教的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了,汉语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调动些。对于双语班的学生语言障碍不说,其次,他们还不理解意思。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用肢体语言让他们理解,然后再进行讲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也可以用他们的母语帮助他们理解你所讲授的内容,当然这就要发挥班里的小翻译了。我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循序渐进。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有信心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外在条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之间的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它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鼓舞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优异成绩。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使用、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对于学习较差而又很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来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每一丝微小的进步都应当成为教师捕捉的闪光点,有时还可以给予“大肆渲染”,以激发其积极的动机。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教学。因此要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尊重和信任他们,平等相处,诚恳相待,以情动人,教师一个不经意动作、一句轻柔问话等,这些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情感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困生尤其在意教师的态度,对于他们一点点的闪光点我要给他放大,让他建立信心乐于学习,不怕困难。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富有情感的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智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师生关系和谐,行动堪为楷模,有渊博的知识,有感情奔放妙趣横生的教学,教学效果就突出。
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在教除法的认识时,就让孩子们把班里的学生按我给出的数或组解决写出除法算式,再自己想办法解答出来,这样就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了问题,并掌握了所学内容,也感到如此学习没有压力,在课堂上感觉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特别亲切。
四、展开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方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比谁可以用标准的国语回答问题”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如我在教授解决问题当中的“提问题并解答”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大胆提你觉得好的问题,越多越好,但是看谁的国语标准,谁的问题提的好。同时我也鼓励学困生,大胆把别人提的问题再重复一遍。如此一来,孩子们都想体现自己的语言标准,学习的热情马上调动了起来。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習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