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间盘突出的CT、MRI影像学诊断

2014-04-29王立君李春海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

王立君 李春海

【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CT扫描、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有临床症状患者35例,42个腰椎间盘。经过CT扫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15例经手术证实。结果:CT占94.2%.MRI占97.1%。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X线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6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55-0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腰腿痛的常见病因。腰椎间盘病变是导致患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的最主要原因[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0-61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3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放射痛。腰部运动障碍。两侧或一侧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及下肢串痛感。当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大小便障碍[2]。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应用GE单排螺旋扫描机,仰卧屈膝位,层厚2cm,层距3cm,电压120Kv,电流50-120mA时间2S.

MRI;应用Siemens Symphony 1.5T磁共振扫描仪,取仰卧位,包括TSE矢状面,T1WI,T2WI及横断面T2WI。扫描参数;T1WI:TR400ms, TE10ms。T2WI:3500ms,TE120ms扫描视野(FOV)280mm×280mm.矩阵256×256.

1.3影像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每位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CT、MRI表现。

2 结果

2.1 CT扫描 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献报道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100%[3,4],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无痛、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主要有:(1)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有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影,突出物的CT值(61~121HU)高于硬膜囊的CT值;(2)邻近的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移位,是椎间盘突出的典型CT表现; (3)髓核脱出:脱出的髓核突破后纵韧带后形成碎块,常嵌顿在侧隐窝内[4],髓核脱出久者可产生钙化。CT还可以有以下特殊征象:(1)Schmor1s结节;(2)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含气的低密度影,且边缘整齐清晰、无硬化。此外在CT图像上还可清晰地显示椎体骨质赘生、椎管或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上下关节硬化等伴随异常。本组35例病人中,有33例出现腰间盘突出的CT征象,占94.2%,其中椎体后缘出现CT值低于椎管而稍高于硬膜囊的软组织影15例,占42.8%。同时压迫硬膜囊有25例,占71.4%。压迫一侧椎弓根的有8例,占22.8%。有椎管硬膜囊间脂肪层消失的20例,占57.1%。有2个椎间盘突出的7例,占20.0%。

2.2 MRI 35例中有34例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征象,占97.1%。在CT显示的征象基础上又发现有椎间盘退变27例,占77.1%。椎间盘纤维环撕裂7例,占20.0%。椎间盘脱出2例,占5.7%。

3 讨论

3.1腰椎间盘周围相关正常结构,影像表现

CT的横段像上,椎体在骨窗下显示为薄层骨皮质包绕的海绵状松质骨结构。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管骨环,硬膜囊居椎管中央呈低密度影,与周围结构有较好的对比。黄韧带附着在椎弓板和关节突的内侧,正常厚2mm-4mm。腰段神经根位于硬膜囊前外侧,呈圆形中等密度影,两侧对称。侧隐窝(lateral recess)呈漏斗状其前后径不小于3mm,侧隐窝内有穿出神经根。椎间盘由髓核与纤维环组成,其密度低于椎体,CT值为50HU-120HU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稍高于硬膜囊。骨髓腔因骨髓内的脂肪成分而表现为低密度。在软组织窗上,中等密度的肌肉、肌腱、关节软骨和骺软骨在低密度脂肪组织的衬托下也能清晰显示;

在MRI方面: T1WI和T2WI腰椎各骨性结构的皮质呈低信号,而骨髓呈高或等-高信号。椎间盘在T1WI上信号较低不能区分纤维环和髓核,在T2WI上纤维环为低信号,髓核为高信号,脊髓在T1WI上中等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在T2WI上脑脊液信号高于脊髓信号。韧带、肌纤维软骨和空气均呈低信号。肌肉和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骨髓因含脂肪成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较高信号。MRI能清楚显示腰椎椎体、椎管、椎间盘并能显示椎管内软组织,包括韧带、硬膜囊、脑脊液和脊髓等结构[5]。

3.2 CT、MRI影像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是青壮年多发病,20-50岁者多发,男女比4-6:1,20歲以内占6%。因外伤及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撕裂、髓核脱出、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发生一系列腰腿痛症状。腰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较多;

CT扫描发现率较高,椎管、椎间盘、硬膜囊脂肪层有不同的CT值,在CT图像上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1)直接征象为椎间盘软组织密度影从椎体后缘或侧后缘突向硬膜囊。(2)间接征象为硬膜囊外则脂肪层两侧不对称或消失。神经根水肿或硬膜囊湮灭;

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可靠方法,不仅能直接显示CT所显示的病变,并能更清晰显示其突出方向和程度。利用病理生化特性在T2WI上椎间盘信号降低可以提示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上出现高信号提示有纤维环撕裂。用多序列还可以发现脱出髓核的部位,对术前的定性定位很有意义。MRI敏感性97.1%与积水潭屈辉教授文献报道相近[6]。

综合上述二种检查方法各有特点, CT密度分辨率高,无影像重叠,显示骨的病变和软组织改变优于X线平片。脱出的髓核钙化更明确。MRI的多方位、多参数、多轴倾斜切层和病理生化等可充分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情况。对骨髓、骨关节和软组织病变的显示较CT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庆余等,腰椎间盘MRI改变及临床意义,临床放射杂志,2008,2,220-221。

[2] 吴在德 主编 外科学,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875-877。

[3]Schipper J,Kardaun JWPF,Breakman Ret al.Lumbardisc herniationdiagnose with CT or Myelography?Radiology,2002,165:227.

[4] 沈复兴,刘洪光,张继方,等.腰骶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

[5] 吴恩惠 主编 医学影像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61。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MR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