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动态关系研究
2014-04-29何琳何文
何琳 何文
【摘要】基于1978年~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探讨,重点侧重于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隐含了一种互动循环机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来自金融发展的随机扰动的效应有所波动,最终稳定时呈现正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且金融深度贡献值相对较大。
【关键词】金融发展 城镇化 VAR模型
一、前言
城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1]。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中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4个方面,既政府、个人(包括小集体)、社会基金和金融机构,由于我国当前广大农民收入不高、可用于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资金少,因此,我国城镇化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信贷资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功不可没。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无论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还是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都非常丰富,但这其中对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文献却相对较少,比较具代表性的有,郑长德(2007)[2]对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王士伟(2011)[3]从金融对农村城镇化建設的支持作用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978年到2012年历史数据,对我国城镇化与金融发展进行系统性描述及全面性分解,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
二、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定性描述性分析
从理论上讲,金融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隐含了一种互动循环机制。首先,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说,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进储蓄有效率地转化为投资,实现金融资源有效率的配置[4],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更具体地说,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城镇化水平在50%以下),而根据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人们通过内部资金积累来准备投资资金,需要用储蓄存款的形式完成资金积累。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很少在50%以上,金融体系的储蓄、融资与资源配置功能将成为这些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
其次,从城镇化的角度来说,城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的动力源是原料、资本、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一集聚将会产生集聚经济,促使集聚的进一步发生。再者,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城镇转移,进而促使消费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交通、住房、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假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给金融产业的发展提升大量空间。
三、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定量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选取及数据说明
参照郑长德、郭璐等学者研究选取的一般经验,本研究选取的指标体系入如下:
1.城镇化指标(UR)。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因为目前对城乡人口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因此,本研究用城镇就业人员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UR)来表示城镇化指标,即:
2.金融发展指标(EM、FIR)。考虑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本研究选取经济货币化指数(EM)和金融相关比率(FIR)来衡量中国金融的发展水平。经济货币化指数(EM)测度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深度,金融相关比率(FIR)表示金融发展水平的广度。
本文选取1978年到2012年的年度数据,共35个样本点,各年的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就业人口数据、1990年到2012年货币和准货币数据以及GDP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1978年到1989年的货币和准货币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数据。因为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可以消除异方差问题,而且取对数不会改变时间系列的性质,因此,本研究对UR、EM、FIR取自然对数,变为LGUR、LGEM、LGFIR。
(二)相关性检验分析
研究需要的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指标的相关性系数均通过F(0.01)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达到0.95以上,具有高度的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表1 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系数检验表
(三)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动态分析
1.模型介绍。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又叫向量自回归模型,由西姆斯(C.A.Sims,1980)提出,主要用于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用来预测相关联的经济时间序列系统,并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进一步解释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表示为:
其中,y■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xt为d维外生变量向量;ut是k维误差向量A1,A2,…,Ap,B是待估系数矩阵。
2.建立模型。VAR模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滞后阶数太大,则模型的自由度就太少,但滞后阶数太小,则难以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根据LR、FPE、AIC、SC和HQ五个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5个指标中LR、FPE和HQ都显示当滞后阶数为2时效果最优,因此,最终确定最优滞后阶数p为2。以此建立VAR(2)模型,表达式为:
3.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通过上述的相关性检验我们知道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证明他们就有确切的经济学含义。采用VAR模型下的Granger Causality/Block Exogeneity Wald Tests方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下,金融相关比率和经济货币化指数都是城镇化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金融存贷款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10%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指数是金融相关比率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货币化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法(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IRF)是研究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2为基于VAR(2)模型所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冲击的力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城镇化受到相应指标的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从图中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冲击开始时逐渐减小,随后出现一段时间的负效应,之后又重新转为正效应,并逐渐趋于稳定。这一特点可能是由于可能与我国历史发展有关,由于受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的影响,我国至1977年才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至1984年11月才发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股票,至1986年7月城市信用合作社才开始成立,因此,金融发展的初期(1978年起算,下同)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很难体现对我国城镇化有多大的支持,但随之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也不斷的凸显。
5.预测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表4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方差分解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期时,城镇化发展贡献值全部为外生的,反映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化水平的外生性逐渐减弱,被其他一些变量所解释。到第6期时,城镇化水平被自己解释的部分已经下降到56.65%,而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货币化指数的贡献率之和已经达到43.34%,到第10期时,城镇化水平被自身冲击引起的变化贡献率仅剩35.66%,而金融相关比率和经济货币化指数对其冲击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13%和49.22%,这两者对城镇化水平冲击的贡献率之和将近达到其自身冲击贡献率的两倍。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显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水平一直在平稳增长;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对这两者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的发展。另外,从动态学的角度来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来自金融发展的随机扰动的效应与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相互对应,进一步说明城镇化与金融业发展的不可分割关系。进一步通过方差分解证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且经济货币化指标,既金融的深度起到的作用更强。
(二)主要建议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我们能够洞悉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内在机制,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二者的平衡关系,促进良性循环。在二者关系中,金融发展往往处于主动一方,因此,在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调整内部机制,主动推动和适应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在于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投资消费的增长,为此,金融机构因适当做出一些调整,把服务的中心投入到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领域,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及信贷相关比率,在有效支持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的同时,适当放宽信贷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城镇的集约化、多样化发展,进而促进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静,戎爱萍.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2,1.
[2]郑长德.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3.
[3]王士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纵横,2011,7.
[4]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等著.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30).
作者简介:何琳(1986-),女,汉族,广西富川人,农行经理,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