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机制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4-04-29杨渊
[摘要]高职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当前高职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学生、师资、学校教学管理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形成性评价机制”的理论溯源与优势,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树立终身学習理念、“优质师资”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改革教学与评价方式、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英语教学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杨渊(1978-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四川 乐山 614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研究——以大学英语教育为例”(项目编号:WLWH13-12)、2013年度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西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Y13C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06-03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扩招,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比以往有所降低,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校生源质量较以往总体有所下滑,这在高职类学生生源中表现尤为突出。然而,当今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却没有任何下降,反而较以往有很大提高,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传统模式及评价机制亟待改革与调整,以更好地培养人才、促进就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英语语言文化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高职类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教育相对发达的区域,也有教育相对滞后的内地或山区,受地方英语教育水平的影响(包括地方的英语教师师资水平、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生家庭因素、英语语境等),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还有些学生为了进入大学,临时调整报考方向,这类学生的文化课程成绩更为不佳。总之,高职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高低不等,且普遍偏低,用传统的“一次性”期末测试来判定此类学生的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合理。与此同时,英语水平还受到学生所在地方方言的语言习惯影响,发音不准,纠正难度大,往往阻碍学生的英语学习。
其次,高职类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英语教学,且英语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只是注重教材、辅导资料等书面知识的学习,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的单词记忆、句型背诵,辅以一定的练习题或考试题型,缺乏对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对于高职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实践平台或基地也不足,或是根本没有。在一些一般的普通高职院校,其实践平台仅限于学校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英语口语角,缺乏针对高职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硬件、场所等,尤其是针对高职具体专业(如财会、护理、汽车、旅游管理等专业)的英语应用方面更是欠缺。学生花了精力和时间在课堂内外学习了英语知识,经常由于没有实践应用的机会,没有转化为内在的应用技能,久而久之,导致其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无法提高,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再次,高职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够积极。由于高职类学生在初中、普高、职高阶段,成绩都通常不理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扎实。通过调查成都及乐山某些高职学院了解到,这些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其知识掌握程度相对其他科目显得更为薄弱。据统计,在高职类学生的高考成绩中,英语学科的得分往往都低于其他学科的得分,说明高职类学生忽视了英语的学习。加之英语知识的学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词汇、语法、句型及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另外,现有英语教材的内容,很多与高职类学生的专业知识脱节,也造成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甚至抵触。
最后,高职类学生缺乏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注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不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导致学习者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做出不得不放弃学习这门科目的选择。在这一点上,高职类学生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耐性来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英语学习策略,同时在学校里老师也不会专门针对某个专业的学生培养其英语学习策略,通常都是针对大多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讲授一些方法或策略。
2.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学及考核评价经验不足。由于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自然教师的补充也是必然趋势。新进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也有优秀的本科生,他们有的是英语师范专业,有的只是英语类专业,还有的是在国外留学,会英语但非英语专业。由于刚刚进入高校工作,对教材教法都没有深入的研究,缺乏教学及考核评价经验,缺乏对学生真实心理的了解。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和效果。
其次,师资结构及学缘结构不合理。相对于专业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职类英语教学,学校尽管重视,但一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在实际中感受到其重视的程度。这一点在师资结构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如成都某高职院校共有英语专业教师22名,其中高级职称0人,副高职称6人,其余为中级或是初级职称,具有硕士学位17人,学士学位5人,没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多数毕业于同一所高校,师资结构及学缘结构极不合理;其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副高职称教师多集中在50岁左右,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外籍教师也不足,仅仅是2人次/年,难以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再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英语专业知识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就英语知识而言,现有的英语专业教师基本能够胜任教材的教学工作,但对所教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够,或是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英语讲得流利,语法知识讲得清晰,教材讲得透彻,但未与学生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大,其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教师的知识复合不够,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3.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其一,大班化教学情况普遍,少则40人左右一个班,多则上百人,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合班在一起进行教学,也有班级容量少的但是跨专业方向的学生合班教学。这样的大班化教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二,分级教学模式考虑欠妥。许多学校通过一次入学英语测试,按分数高低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让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便于教师教学安排,但同时也挫伤了分在B,C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形成性评价理论溯源及优势
1.形成性评价理论溯源。“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理论最早是1967年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Michael Scriven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前者强调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后者强调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可激发其他智能同步发展。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Bachman和Palmer从考试的角度探究了形成性评价,得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及时帮助教师调整教法。几乎在同一时期,Black和William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所做的需求分析及学习者应怎样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方式方法,修改或调整运行计划,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部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到的,即通过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改革,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進学生有效地学习。
2.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树立自信,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即主体性优势:把学生纳入为评价主体;过程性优势:对教与学全过程进行评价;多元性优势: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如测试、观察、访谈、学习记录、课堂表现等;发展性优势:评价的目的不局限于评定学生成绩,旨在促进“教与学”的提高;开放性优势:轻松自然状态下公开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均衡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形成性评价机制下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出台有利政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在思想意识上转变教学理念,即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由注重考高分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由强化教师主导地位转变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业务上,强调教师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专业技能锻炼,向“知识复合型”教师转变。建立相对完善的学习机制,坚持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可建立学科团队、学术梯队分组就教学科研等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呈良性发展趋势。此外,还可针对高职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适当开展入职后的教育与培训,对青年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定期举办高质量的专家讲座等。
2.“优质师资”引进与培养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职能部门及院系要在积极做好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的同时培养现有教师,既要在人才引进上出台优越的政策,吸引人才;同时又要针对本校培养的人才出台优越政策,鼓励回校工作,坚决防止人才培养一个流失一个的局面。众所周知,有经验的熟手有时并不亚于新进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处理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对于稳定师资、优化队伍非常必要,是确保教学质量“生命线”的关键。
3.狠抓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多元文化观及民族文化认同观。站稳讲台,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英语应用技能,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课程组织协调能力,此外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亲和力也很关键。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又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其内容包罗万象,凡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都与使用英语相关。因此,英语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教师只有结合英语的多元文化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方能取得良好成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西方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有深刻了解,有利于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4.鼓励教师在“教学与评价”方面积极“改革与创新”。高职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与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科专业特点及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善于对教学模式或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高职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应用技能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辅以网络、多媒体,用图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最新信息的同时愉快地学习了英语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结合现有教材内容,把网络、音频、视频的有关知识综合起来用英语表述、表演(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既能生动课堂、活跃气氛,又能实践培养英语技能,一举两得。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进展和程度进行有效监控,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类学生英语的考核评价方面,因学生基础较差,应试能力也相对较差,只凭一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做评价既不合理,也不恰当。对此采用“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表现(语言的使用、课堂发言、自主学习、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既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教师要当好先行者和督促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资源相当丰富。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有效进行英语及相关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西方多元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当好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知识学习英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点弱势,指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如推荐难易度适当的语法基础专题学习网站、听力训练专题网站、写作训练专题网站、英语趣味故事阅读网站、文化背景等基础知识或能力应用的网站,并通过E-mail、微信或QQ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把这些自主学习过程纳入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高职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贯穿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教学双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发扬“教与学”中的优势做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面临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与并存的社会就业环境,网络信息技术日趋先进的电子时代,高职大学生在精通所学专业的同时,掌握好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技能,对于就业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网络文化等多元文化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冯超.论扩招后地方外语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3).
[2]姜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鸡西大学学报,2007(3).
[3]李晓荣.构建基于反思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3).
[4]谭光鼎,刘美慧,游美惠.多元文化教育[M].台北:高教出版社,2008.
[5]司耀龙.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合作项目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4).
[6]项金枝.扩招后地方院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8]赵同林.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