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4-29孙宝童
孙宝童
摘 要: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是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基本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而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实验创新能力也是生物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中学生物实验的增多,实验教学已成为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尝试。
一、改变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弊端较多,学生的积极性较差,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自主创新能力遭到扼杀。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渗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运用新模式和巧妙设问这两点来讲讲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1.积极采用新模式
现在的教学模式很多,有合作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主思考、发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知识。作为一线教师,对这些教学模式不仅要充分运用,还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摸索,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对不同类型的课,我努力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例,它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思维,最终获得新知识。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觉得这些新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的,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己也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产生创新意识,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巧妙设问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层层深入地发问,当然也可一题多问。问的方法巧妙,问的问题有趣,自然也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例如:学习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之后,呈现给学生一张茎弯向一侧生长的盆栽植物图片,让他们想办法如何使其恢复直立生长?有说用铁丝绑,用绳子扎;有说反方向放在阳台上不动。你一言,我一语,兴致高昂。达到了问的目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
二、实验中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做无定法,但做可择法,亦可创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把书本上的方法、步骤、结论先教给学生,然后学生顺着教师讲的路子去做,这样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实验方法没有改进,知识没有创新,培养的学生应变能力差。教师应勇于抛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学生也可以对书本的实验操作过程提出问题,进行改革。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是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发问,让他们敢想、敢问,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给他们以鼓励,并帮助分析错误、失败的原因,这样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不仅提高了实验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能力,使学生产生的创新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养成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
三、关注现实生活,以需求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秋天的纷纷落叶,环卫工人的办法是清扫、堆集和燃燒,而燃烧之后带来的却是更严重的空气污染。那么,如何解决落叶问题?引发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奇想,最后经过对落叶进行化验成分、粉碎、发酵、添加必要元素等处理的多次实验,终于使落叶变废为宝,成为家畜养殖的优质饲料和对人类有益的新型燃料,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净化了环境,还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就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教师学科培训丛书(生物).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炜梁.生物学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