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014-04-29代娟
代娟
【摘 要】目的:探讨双侧髋关节同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及预防性使用抗血栓药物,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立即给予治疗。结果:经过我科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为1.7%,在我科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行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需及时对症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關键词】双侧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89-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一旦发生,将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DVT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1-4d是发病的高峰期。相较于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同时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DVT的发生率更高,并且已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警觉。有关DVT的发病率,国内最新数据显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病率高达47.1% [1],现从护理角度将我科针对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DVT的早期发现及预防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56例同时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26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1.7%,该患者为术后第三天,出现一侧患肢肿胀疼痛伴腓肠肌压痛,浅静脉怒张,经多普勒超声确诊为DVT,后经抬高患肢及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2 DVT的预防
2.1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 手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血粘度、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手术风险。在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风险教育,让患者了解其临床表现、预防以及治疗方法,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护士应做到勤巡视、多沟通、多鼓励,维护患者乐观积极的心态。
2.2饮食 低钾血症患者肌力下降会影响功能锻炼,导致血流缓慢,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进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指导患者进食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改善血液浓缩、粘稠状态。糖尿病患者执行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糖,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劝吸烟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2]。
2.3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聚集而成。它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是预防和治疗DVT的首选药物,首剂应于术前12小时及术后12小时开始给予,治疗应持续7—10天,至少至病人可以下床活动为止。由于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低分子肝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2.4围手术期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入院即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动作,指导并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并讲解其目的。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DVT形成最有效的方法,在麻醉恢复期,应采取被动活动,辅助改善双下肢静脉回流。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行踝泵运动,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活动前将双下肢置外展中立位,以此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手术后第2天可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4次/d,20min/次,对于活动量小的患者给予患肢向心方向按摩,2次/d,30min/次,鼓励患者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康复过程应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患者主动锻炼对康复可起积极作用。
2.5肢体气压治疗 肢体气压治疗是一种物理性、非浸入性治疗方式,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势。其主要是运用环状间歇压力,通过套筒气囊的反复膨胀和收缩作用,对肢体的远端脚踝部到小腿、大腿根部进行均匀有次序的挤压,达到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及肢体肿胀作用,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回流,且该治疗使患者感觉舒适,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3 围手术期DVT的观察及护理
3.1适当的体位促进静脉回流 患者平卧位,术后抬高患肢及床尾,高于心脏20-30°,髋屈曲<45°,腘窝5cm以下垫一软垫,双患肢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双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
3.2引流管的护理 手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若引流不畅形成积血积液,不但会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易使血肿下血管受压,从而使血流缓慢。
3.3严格执行床旁接班制度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出现以下情况:①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单侧肢体肿胀,双侧肢体周径>1cm者;②皮肤颜色发红、变浅、浅静脉曲张;③小腿部疼痛、压痛,Homans征阳性;④下肢局部疼痛伴发热等,一旦发现,均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溶栓处理[3]。患肢肿胀者,禁止按摩或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3.4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发生便秘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5注意保护静脉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患肢避免人为造成血管壁损伤,输注有刺激的药物时,应给予稀释缓慢静脉滴注。
3.6预防压疮 患者因双侧髋关节同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为防止髋关节受压引起脱位,故导致翻身受限,或患者因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全身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因此,术后应卧于气垫床上,指导并协助患者每2-3h抬高骶尾部等受压部位,并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
4 讨论
4.1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和静脉血流缓慢。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创伤性较大,多有静脉壁损伤,而且翻身及双下肢活动均受限,常出现双下肢血液回流缓慢,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增加了形成DVT的风险。部分患者又因伴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不同程度的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由此可见,手术前后做好相关的检查及预防工作,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对DVT的形成应以预防为主,术后通过积极行功能锻炼,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
[2] 臧学慧,林宏生,吴昊,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
[3] 刘端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