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1例原因分析
2014-04-29朱明
朱明
【摘要】 目的 探讨(Lc)中转开腹原因,为降低LC中转开发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对我院2006年以来中转开发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中转开发11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术前准备不充分。②术前彩超误诊、漏诊。③病人发病时间长,胆道局部解剖变异。④腹腔镜设备质量问题。结论 正确中转开腹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临床医生不能片面追求LC成功率,正确中转开腹是保证病人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51-01
我院自2006年以来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近200例。其中11例因各种原因中转开腹。现对11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就提高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出现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例,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5-70岁,平均45.6岁;发病时间:2个月-15年,平均时间:4年。单纯胆囊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癌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囊癌2例。
2 讨 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不能直视下操作,遇到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重,局部解剖不求,或合并其他脏器病变时,仍需要中转开腹手术。造成中转开腹的原因多种多样,分析我院中转开腹病例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 术前准备不充分 胆囊结石急性炎症期由于接受嵌顿,胆囊明显肿大,张力增高;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浆膜面纤维素性渗出,常与附近脏器粘连。病人虽经抗炎治疗症状得到控制,但胆囊壁肿胀、纤维增生变厚、组织脆弱,仍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如在此期手术,由于囊壁组织及Calot三角区组织充血、水肿,局部解剖不清,术中渗血量大,手术视野显露不清,LC手术极度困难,中转开腹的机率相对增高。在我们中转开腹的11例病人中,有两例属于此种情况,1例病人入院时急性胆囊炎症状,经治疗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行LC手术。术中发现胆囊明显肿大,囊壁增厚,分离时囊壁广泛出血,镜下无法控制,随中转开腹。另一例病人入院时虽无症状发作,但一周前曾经有胆绞痛发作史。腹腔镜发现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后中转开腹。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医生从理解病人角度考虑,为了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尽早解除病人痛苦。另一方面病人及家属强烈要求早日手术。因此作为临床医师一定要掌握好LC的适应症,排除外因干扰。对于胆囊急性炎症期或近期有发作史病人,应避免行LC手术,以抗炎治疗四周后行腹腔镜胆囊手术为宜,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
2.2 术前彩超诊断失误、漏诊 彩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5%。临床医生术前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当病人病史、症状及体征与彩超不符时,应辅助其他检查,术前尽可能明確诊断。本组4例病人,2例术前彩超检查均报告有胆囊结石,LC手术室发现胆囊癌,行开腹胆囊肿瘤切除术。1例LC手术时发现胆囊结石,同时发现肝脏右叶有一肿块,随中转开腹。另一例术前彩超诊断胆囊结石,LC手术切除胆囊后未发现结石,进一步探查发现胆总管明显增粗,中转开腹切开胆总管后,发现胆总管内有两个结石块。因此作为临床医生不能单纯、片面依靠彩超检查,而忽视啦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
2.3 病人发病时间长,胆道局部解剖变异 一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发病时间长,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致使胆囊壁纤维疤痕化,胆囊粘膜脱落,导致胆囊萎缩,丧失期生理功能。腹腔镜切除萎缩之胆囊较困难,常需要中转开腹,本组2例病人,病史均报告胆囊结石,其中最长达18年,期间胆囊炎症反复发作,多方拍摄治疗无效。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的胆囊结石病人,术前要对手术的难度有充分估计,选择LC手术时应慎重,切忌轻率从事。
另外有资料显示10-20%的人胆管局部解剖变异,一旦发现这样的病人,术中胆囊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之间的关系辨认不求时,中转开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如盲目操作极有可能误扎胆总管,术后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2.4 腹腔镜设备质量问题 我们遇到1例,在LC操作过程中,气腹级突然停止运转,短期内有难以修复,不能形成人工气腹,手术视野显示不全,后中转开腹。
总之,正确中转开腹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中转开腹比率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的正确诊断、术者操作腹腔镜的熟练程度及器械设备的质量有关。如遇到胆囊萎缩严重粘连、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镜下无法控制的出血,怀疑有脏器损伤,与术前诊断不符等情况时,均应果断中转开腹。切不可片面追求LC成功率,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