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初探

2014-04-29黄辉胜

亚太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殊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技术

黄辉胜

摘要:随着社会及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聋校的德育工作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然而在当今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结合聋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实现聋校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将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架上了一座方便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聋生融入社会,让他们真正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中,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德育工作;信息技术;特殊学校

聋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的限制,使其在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一条鸿沟,如何在残疾学生与社会之间架上了一座方便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跨越这条鸿沟成为我们聋校教育德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迎接美好明天;掌握一技之长,能用自己的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真正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中,实现自身价值。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发挥其自身的独特性,结合残疾聋生的身体缺陷特点,可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座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为推进聋校德育工作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聋校的德育工作面对的困难

(一)社会对聋生的不正确认识

由于社会发展的某些原因,还存在一部分人对残疾人存在着歧视和偏见,不能正确认识残疾人。如聋哑学生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通过手语来交流,在一些公共场所则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嘲笑和蔑视,这些对将给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有一次,我带班级的嘉安去看病,路上和他用手语聊天,引来了很多路人惊讶、好奇的目光,对我们指指点点,他当时满脸通红,而且很生气的让我不要和他讲话。像这样长期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渐渐丧失与社会交往的信心,一遇到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

(二)家庭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不正确的引导

家庭教育在聋生的德育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面对身体残疾的子女,许多家长的心理状况很复杂,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过分溺爱心理;由于家长充满对自身的责备和对子女的愧疚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放任、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心理出现偏差,小偷小摸就随之而来。有一名学生,小小年纪就用上了MP5,对金钱大肆挥霍,霸道孤僻,喜欢什么就向父母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以“不听话”、“不去上学”等要挟父母。像这样的孩子在溺爱中长大后,怎么会关爱家人,回报社会呢?一旦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会不满、滋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二是放任心理:对孩子只管温饱,其他事情不问不理,造成学生的身心不同程度伤害,导致孩子孤僻、主观、冷酷、冲动、暴力,并且容易染上社会的恶习。三是动荡心理。溺爱偶加教育,由放任而施行粗暴惩罚,导致逆反心理和暴力倾向。如一名低年级的聋生×××,由于家长的放任和棍棒教育,同时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在学校出现暴力欺负同学,小偷小摸行为。

(三)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和不良情感

由于自身的缺陷,对信息感知不完整,常常引发错误的归因:满腹狐疑,不信任身边的人;同时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极少,又存在着交流障碍,缺乏倾诉的对象和可供借鉴的榜样。因此,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懂该如何面对,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针对上述情况,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地给深受困扰的学生以疏导、排解,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和行为习惯。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效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一)完善校讯通平台,构建德育教育“三结合”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求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德育工作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合理地运用了每一部分资源。

1.完善校讯通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无障碍的桥梁。 在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规划到软、硬件建设都进行了整体、系统的安排。 在硬件方面,我们先后完善了网络机房、教师用机和校园网络系统,同时加强了信息化队伍的力度,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掌握软件使用,同时配备了5名教师,专门负责负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一些网络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校讯通平台的管理和使用。

2.积极构建德育教育“三结合”体系。在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实施的是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连锁反应机制。利用学校网络和网站,开通网络交流平台、班级家长QQ群、校长信箱等途径,加强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联系,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网络资源,继续了解社会动态,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利用QQ、MSN、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搭建起师生联系的无障碍桥梁。它突破了传统的师生沟通模式,一般有面对面谈话式、书信交流式、周记或作业式等,这些沟通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也许多的不足。比如,有些学生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不愿把自己遇到的困惑与别人做交流。学生可以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实时或留言沟通。可以让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透明了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多面化的与学生沟通,它也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的主动,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其他方式不能发现的问题,让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相同话题,师生的情感变的更加的融洽,让我们的管理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和谐。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聋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由于聋生自身缺陷,知识的结构不完善,分析能力差,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弱;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平等的对待和歧视,加之受到家庭和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聋生的心理问题越趋严重,聋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严峻,为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在对聋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信息水平高、信息量大、手段灵活、形声化等特点,寓教于乐,通过具体、生动的动漫等,让其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比如,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一些精彩的视频剪辑片段,让聋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如何预防火灾及逃生,使聋生从案例中学会处理突发事故,让他们掌握安全意识和逃生的技能。在对聋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通过采用新鲜活泼的方法,使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材,加上适当的讲解,可使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充分调动了聋生的感知觉,聋生容易形成较深刻的印象,使行为规范产生约束作用。

三、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整合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误区,需要我们注意如下几点。

(一)不要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略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信息技术由于其不受时间、空间等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但由于它存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缺乏了现实的面对面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切交流,使得德育教育过程缺乏人性的鼓动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清楚信息技术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辅助,要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辅导手段和方法,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的达到德育工作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的应用中还存在过于受到网络环境的不良影响。比如有个别学生在聊天的时候语言过于网络化,郁闷、BT、94、88……这种网络语言其实很不利于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过分的使用网络用语将不利于他们正确的养成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学习、使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拥有良好的素养,学生才能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制作等,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四)杜绝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许多精彩、稀奇古怪、变幻莫测的游戏等吸引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彼此,迷失自我,完成沉迷网络世界,导致无心上学,成天就是上网。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各方面来辅助进行德育引导工作,也需要特别注意,严格追踪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以及学习动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不可迷恋,杜绝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信息技术是德育工作中一把利器,也是开展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瓶颈突破途径。在聋生的整个德育开展过程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其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服务,定能开创聋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特殊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特殊学校手工课程开发探讨
对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提高特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