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PTA途径探索
2014-04-29侯金燕
侯金燕
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2012年,由全国妇联、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正式印发。近年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已共同颁布实施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
家庭教育工作已进入社会事业发展大局。家庭和学校在共同育人过程中,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理念和方法却各有侧重,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往往会产生矛盾。家校间如何有效地沟通解决这些矛盾呢?
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家校沟通合作的问题也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当然,家校冲突大多是由一方不尊重孩子引起的。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真正树立尊重儿童的理念,并切实落实到教育行动之中。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打骂孩子、溺爱孩子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是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真正树立了尊重儿童的理念,家校冲突就不会出现,有的只会是强大的教育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现在,很多家长是‘70后、‘80后,未来会有‘90后,家长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又得不到满足,家校出现矛盾是必然的。我觉得家长自己也要改变,如果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可以用一些善意的方式,去帮助具体的学校和教师。”
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遍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是学校的单向组织和号召,家长方面缺少积极主动性去双向交流。家长会上,多是老师向家长通知学生最近的考试成绩等学习情况,希望家长多督促学生学习,很少就学生的性格品德方面有所交流。在家长会的整个过程中,家长也一般是坐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而没有发言的机会。更有甚者,学校只把家长联系作为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老师与家长见面沟通时所谈的就是学生在家里犯了错,要求家长带回家好好管教。长此以往,就给学生和家长一种印象,只要是老师家访或是叫家长去学校,就一定是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好或是打架闹事了。结果使许多在心理上与学校和老师产生了障碍和隔阂。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德的人。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PTA途径的开发利用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简写为PTA)是美国最大的保护儿童利益取向的志愿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是美国最大的儿童问题咨询机构。它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堪称是西方教育特色的典范。
19世纪末PTA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占领军,美国全面参与了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PTA于此时被引进日本。在日本实践的60多年中,PTA 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TA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委员由家长自荐或推举,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再由各班级PTA 委员中产生学校PTA。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是PTA 的会员。每学期会员要缴纳会费( 数额很小) 作为PTA 的活动经费。学校PTA 分各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组织学校的运动会或父母与孩子的体育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组织野营;监督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等等,并担负起儿童在社区中活动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
家校合作的基础在于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领导首先是组织者,要对家校合作进行指导和支持,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
我国家校合作的PTA借鉴
当下,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庭的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影响。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换位思考是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有利于彼此谅解,达成共识。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二是实际的行动。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1.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和家长面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访时一定不能是“告状式”家访,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问题的同时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2.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一般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
3.实行学校开放教学日制度。让家长去参观学校的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开放教学日可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使家长熟悉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老师同学, 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建立家长对学校的信赖感。有些在孩子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的12 年里,连他们坐在教室里的模样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让他如何去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包括孩子的人际关系、他对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等),又怎样配合学校去教育孩子呢?
4.开展多种亲子活动。现在许多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可谓是困难重重,学校虽然也知道组织这些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考虑,宁可不搞这些活动。如果有了家长的参与,家长放心,学校也可以放心。在共同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在他们的成长期不可缺少的活动中,可以培养自理能力、意志力、合作精神、生存能力等等。
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之下的教育。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