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蒋哲艳
蒋哲艳
摘 要: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多媒体在课堂导入、突破难点、课堂练习、演示实验和课堂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中的运用,很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物理;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职物理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物理的学科性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突出,难度适中,教材编排逻辑性和科学性得到加强,真正做到了“三个适应”,突出了“三个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备课,吃透教材,还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这一点对中职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由于中职学生缺乏物理学习兴趣,底子都比较差。中职物理被普遍认为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学科。教师必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简要介绍多媒体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课堂。如在“机械功”的教学时,一上课可以通过投影,梳理复习初中有关知识,重温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然后引出更普遍情况下功的计算公式,进而讨论正功和负功。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Flash动画演示吊车提升水泥,分别从原地不动、缓慢吊动以及吊在半空中不动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做功及消耗能量的问题。
二、突破难点
借助多媒体,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化,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比如在“机械功”教学中如何突破“负功”这一难点。从公式上看a>90°时,cosa<0,W<0,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很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在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时上升、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情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明确功只是标量,而不具有方向性,强化对“负功”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课堂练习,必须亲自把练习题抄写到黑板上,效率低,课堂容量小,师生也容易发生抄写错误。而通过多媒体演示练习,就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一定要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不能华而不实,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在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讲解时不能直接将解题过程及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而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逐步展示解题思路或解题过程,这样便于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自己的错误原因,学会正确的思路与解法,进一步强化理解。
四、演示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认识和发现物理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知识以及课堂实验视觉观察的局限性,会导致操作不当,使教学效果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可以更好地完成操作过程,促进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的虚拟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物体的宏观和微观世界。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通过电脑课件动画模拟一幅天体运动图像,使学生对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及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牢牢地铭记在脑海里。在微观领域,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显示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布朗运动、α粒子散射、U核裂变反应、光电效应、电子能级的跃迁等现象,然后再逐层分析,深入讨论、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课堂延伸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并被人们广泛应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外知识。如在讲“重力”时,首先播放影片《旅行到宇宙边缘》片段,让学生知道太阳系是被太阳强大的引力所控制的,表明万有引力的存在;接着介绍万有引力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宇宙、太阳系、地球与月亮、土星光环等神秘奇观,进一步展示万有引力的风采。通过播放影片和图片讲解,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着引导学生对苹果下落、运动员跳伞、水往低处流等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地球引力存在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总之,中职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用好用活多媒体手段,并不断探索,充分挖掘其优越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谢智娟.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Z1).
[2]郑伟平.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