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链》教学为实例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对烹饪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
2014-04-29刘文东
刘文东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如何结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置身于职业学校中的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赋予了职业学校“技能第一”的理念,这必然导致相对于专业课程,语文教学则由中学时期的“主课”变成了“副课”,语文教师则从“主角”变成了“配角”。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显职业特点,明确语文的辅助目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切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劳动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课堂实践的总结,笔者从莫泊桑的《项链》课堂教学出发,来分析语文教学对烹饪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
职业学校的创新意识即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积极向上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创新信念品质。创新精神即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于创造的精神。创新能力即学生具有信息加工能力,分析探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表现和物化能力以及产生创造发明成果的能力等。创新是生存的源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创新,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创新,而素有几千年灿烂饮食文化的烹饪,它的进步、发展、生存仍然依赖于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创新赢得市场,以创新塑造品牌。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中的获奖作品更能说明创新意识在烹饪专业中的重要性,精美的拼盘,细致的雕工,精致的面点,奇思妙想的创意,不仅展示了学生过硬的刀工技术,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此,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就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養,而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启发学生之心智,激发学生之才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笔者以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下面即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讲授《项链》的部分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小说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利用小说未完的结局,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编“项链后续”。
二、教学对象
职业学校二年级烹饪专业学生(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三、教学重点
突出学生专业特点的同时主要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前准备
1.小组学习
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请小组成员通读课文,找出小说中主人公马蒂尔德每天都在幻想的生活,幻想的美食、幻想的精美餐具在烹饪文化的长河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体现专业特色)。
2.资料查询
(1)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餐具选择使用的资料(种类、特点、象征寓意等)。
(2)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请各小组在熟悉小说的基础上,分角色将小说改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体现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1.各小组讨论交流东西方文化中餐具的种类及特定的寓意。
2.让各组上台表演已准备好的课文情景剧。
3.交流体会:请各组成员讨论,对情景剧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主人公马蒂尔德的人物特性进行解读。
4.找出马蒂尔德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中“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忧愁、苦恼、喜悦、自豪、留恋、回味等,请各小组根据马蒂尔德的心情讨论设计宴席,什么样的宴席设计能够体现马蒂尔德不同时期不同的心情(与专业的巧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课后作业:围绕“马蒂尔德知道真相以后”续写“项链”;围绕“如果马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续写“项链”(作业布置发散思维较强,可以发挥学生的充分想象)。
通过此次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达到预期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
第一,巧妙结合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篇小说《项链》教学案例从小说的主旨出发,挖掘小说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巧妙结合专业特色,融入烹饪专业宴席设计知识,为不同时期不同心情的马蒂尔德设计可以体现心情的宴席,用烹饪专业的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好地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能力结合在一起。
第二,立足未完结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本篇小说《项链》教学案例借助小说扣人心弦的未完结局,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在想象的海洋中展翅翱翔。在整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在烹饪菜肴的制作、冷拼的设计等方面能够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颖菜肴。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