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2014-04-29姜丹
姜丹
【摘要】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组成研究一组。选取15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组成研究二组。选取15例胃肠部位患有肿瘤的患者,组成研究三组。最后选取15例单纯性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组成对照组。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并同时分析患者的粪便菌落组织。最后将前三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三个研究组患者尿液里PEG600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患有慢性病患者的肠道的通透性强于正常人群。此外,粪便中菌群失调的患者肠粘膜的通透性与菌群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偏差,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应该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致使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的因素。结论 对于治疗肠粘膜功能障碍,应从调节肠粘膜通透性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两个角度入手,救治患者性命。
【关键词】 慢性消化病;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关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2-02
医学研究证实,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是肠粘膜通透性改变和肠道内菌群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时,肠壁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肠道内外的细菌及肠道代谢产物向肠道外移位。而肠粘膜通透性改变和菌群失调则是导致细菌移位的两个独立因素。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权威的诊断和治疗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疾病的方法,因此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通过对多种慢性消化病患者肠道通透性,以及粪便菌群的分析和测定,旨在说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联系,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依据,现将试验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①选取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组成研究一组,其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8岁。②选取15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组成研究二组。其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6岁。③选取15例胃肠部位患有肿瘤的患者,组成研究三组。根据癌症分期原则,15例患者中有12例胃癌三期患者,有3例肠癌四期患者。这其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3岁。④最后选取15例单纯性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组成对照组。其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9岁。
1.2 方法 首先,让所有患者服用质量为10克的聚乙二醇PEG600药剂,服药后6小时,分别采集患者新鲜尿液、粪便,并留作备用。
1.2.1 粪便菌落组织研究 采用10倍于前文所取新鲜粪便量的生理盐水来对患者粪便进行稀释,将3种不同稀释程度的新鲜粪便取出,接种于干净的培养器皿之中,供给氧气,进行科学培养。按照现代肠道微生态学有关分析标准,对培养的粪便菌群结果进行分析。
1.2.2 尿PEG600测量屏障功能障碍法的使用 在不同长度的波长照射下,分别测量硫氰化铁化合物在三氯甲烷萃取物和水相里的最大波长长度。变换时间衡量化合物对波的吸收程度。并把PEG600溶液制备成标准的浓度,将其作为衡量的标准线。算出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1.2.3 尿液吸光程度的测量 依次将尿PEG600溶液,尿液樣本放置于波长最大处,记录其吸光程度。
1.3 统计学原理 将本次试验统计出的数据采用SPSSI6.0统计学软件比对,其中以t来代表数据资料,当P小于0.05时,表示研究具备差异性,此时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原理,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当PEG600溶液存在的情况下,硫氰化铁与三氯甲烷萃取物融合,当光照波长长度为505纳米时,硫氰化铁化合物产生位移。对光波的吸收程度和溶液的浓度有线性关系。这种方式在溶液密度为0.25g/L至2.5g/L时有效。回收几率为104%,相对标准的偏差程度低于百分之六。这充分说明了这种方式的误差性较好,结果真实可靠,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2.2 通过将患有慢性病患者的前三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前三组患者尿液里PEG600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患有慢性病患者的肠道的通透性强于正常人群。现将各组患者尿液的检查结果统计,见表1。
2.3 粪便菌落组织研究结果 对于前文提到的粪便菌落组织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所有患者都或多或少患有粪便菌群失调症,程度不一,但对照组的患者则没有这种情况发生。虽然患有粪便菌群失调症患者的尿液中PEG600含量高于粪便正常人群,本次试验中,两类患者尿液中PEG600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743±12.875)μg,(78.261±10.241)μg。由于本次研究的患者人数较少,故而可能导致统计学差异性不明显,P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本次试验中无法证实粪便失调症是否与患者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有关,本次试验不做过多研究。
3 讨 论
肠粘膜的通透性指的是人体的肠道表面可以通过一些分子物质,这些分子只是通过简单的扩散运动就可以穿过肠粘膜,这种可以通过分子的特性即被称为肠粘膜的通透性。医学界通常将以下三类分子作为判定肠粘膜通透性的介质:糖分子探针,同位素分子探针,PEG分子探针。本次试验主要用到了PEG分子探针,通过分析硫氰化铁化合物在含有PEG600的三氯甲烷萃取物和水相里的分配,再利用波长长度测量PEG600。这种方法虽然只能算是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初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此法不被认为是检测肠粘膜通透性的权威方式,但本次试验所用仪器简单,操作较为简单,且本次试验涉及的试验人数较少,但如果经过大力推广,增加实验人数,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本实验可以用于肠粘膜通透性检测的临床实践。
本次试验通过PEG600两相系统光度定量法,可以证实,三个研究组患者尿液中的PEG600量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可以做统计学处理。而这三个研究组患者的尿液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中PEG600含量相比,则有明星差异,含量明显偏高,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统计;其中研究一组也就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粘膜通透性中PEG600的含量尤其之多,这也就说明肝硬化腹水患者肠粘膜的通透性增强的最为剧烈,长此以往,患者容易患有原发性腹膜炎,危及生命。同样,原发性肝癌患者和胃肠部位患有肿瘤的患者的肠粘膜通透性也增加明显,肠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在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该病并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缓解病变。肠粘膜通透性增强,很容易导致细菌进入肠道,细菌移位造成感染,进而诱导内霉素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全身炎症综合症,最终导致患者的器官全面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细菌移位产生的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也占据其中。
本次研究显示,粪便中菌群失调的患者肠粘膜的通透性与菌群正常的患者无明显偏差,这说明,肠道菌群与肠粘膜的通透性之间不存在致命联系,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粘膜通透性应该是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致使细菌移位的两个互不相干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一套完整,权威的有关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疾病的评估诊断标准,对于治疗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疾病很有帮助。此外,对于治疗肠粘膜功能障碍,应从调节肠粘膜通透性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两个角度入手,全面诠释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救治患者性命,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姚玉川.慢性消化疾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测定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9,(21):627-629.
[2] 姚玉川,冯天杰,赵江华,王磊辉,申民强,王继德,熊德鑫.慢性消化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10,(22):120-122.
[3] 顾林.谷氨酰胺与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19):57-59.
[4] 程抗.益气止血方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初评[J].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33):124-126.
[5] 宋怀宇,杨建荣.肝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谷氨酰胺干预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5):271-273.
[6] 汪卫东,徐方林,李峰,邹颋,杨洪光.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和预后的关系[J].江西医药,2009,(13):134-136.
[7] 张旋.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脑外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多巴胺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2010,(11):96-98.
[8] 王波,宋怀宇,杨建荣.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7):482-484.
[9] 王超.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变化及其相关干预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0,(31):574-576.
[10] 伍民生,梁健.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1,(14):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