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4-04-29邢倩
邢倩
摘 要:阅读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其重要的产物。本文以学生的阅读成绩为着眼点,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本文针对大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以及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1)大学生经常使用哪些阅读策略?(2)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阅读成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能够适度使用英语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的阅读成绩显著相关。本研究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师培养及指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成绩;显著相关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014-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03
1 . 引言
有效的阅读对于提高第二语言能力的方方面面都有益处,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众多的大学生而言,阅读英文资料和学术文章等都是他们未来成长和深造的一项重要技能。根据Grabe与Stoller的理论 (Grabe & Stoller, 2002: 4),阅读可以作为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解读相关信息的有效方式。学生们通过英文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汲取有益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英文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大家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充足,特别是对于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换言之,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一方面,大学英语教程介绍了一些阅读技巧,例如,略读法、跳读法、依据语境猜测词义以及预测下文等等,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显著,也不够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如何学习和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另一方面,很多英语教师经常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而不是阅读本身,或者说教师较少关注其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学生阅读时的思维过程才是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方面,同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训练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方面,着重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改善其阅读方法,而不是单单解释所读文章的意思和讲解阅读题目。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所读的文章以及他们为什么应该选择某项正确答案,但是很多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在今后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换言之,他们对于阅读的过程不甚了解。如果学生们掌握了足够的阅读策略,并得到教师相应的指导,他们就可以自如地在课上和课外进行英语阅读了。
2 . 阅读策略
2 . 1 阅读策略的定义
对于阅读策略的定义,每位学者的意见不一致。Wallace(1992: 146)认为阅读策略是读者阅读时选择性运用的灵活多变的各种方法,它们随着文章的文体、语境和阅读目的而变化。Barnett(1988: 153)认为阅读策略指的是读者解读文章时的思维过程。虽然对于阅读策略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阅读策略的几方面特点:首先,阅读策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运用它们的目的是更高效地阅读;第二,阅读策略包括读者内在的调控和外在的行为;第三,阅读策略是人们阅读時潜意识和有意识思维的结合体。对于阅读者而言,经过大量的相关练习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使用阅读策略,同时阅读策略的运用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 2 阅读策略的分类
阅读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同样适用于阅读策略。依据OMalley和Charmot(转引自路文军、胡慧勇,2007:119)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阅读策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指的是和阅读直接相关的策略,包括从语境中或利用构词法等线索猜测词义、略读、跳读、翻译、词义转换和记阅读笔记等策略。元认知策略与阅读过程间接相关,但仍然会影响阅读活动。通常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阅读计划,确立阅读目标,依据阅读目的和阅读任务的不同调整阅读速度,积极运用之前储备的知识促进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后的自我评价等等。而情感策略包含与他人的合作,比如和他人一起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收集信息,检查阅读笔记;针对所读文章向教师和他人提出问题以求进一步的解释和更多的例子;以及自我的心理调适,以便于阅读的时候心平气和,减少焦虑感等等。
3 .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3 . 1 研究问题
本文针对大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以及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大学生经常使用哪些阅读策略?
(2)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阅读成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3 . 2 研究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天津城建大学非英语专业的207名大二本科生。笔者随机选择了天津城建大学八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四个班学生的专业属于人文社科,另外四个班专业属于理工科。参与调查的学生比例分布见表1。本调查研究共分发了21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7份。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习惯,而且他们的阅读能力也较之中学时期有所提高。
3 . 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和两次英语阅读测试的平均分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定量研究。利用SPSS 17.0版的统计分析软件并采用了两种统计学方法: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本文引用了刘亦春(2002:29)的关于阅读策略的问卷调查(参见附录)。为了便于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上面的45条阅读策略被分为三类,其中(1)28条属于认知策略;(2)12条属于元认知策略;(3)5条属于情感策略。
3 . 4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4.1 描述性分析
问卷调查中每条阅读策略都具有1~5的区间度,即学生们使用每条阅读策略的频率由1~5个数字体现。每条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会通过平均分值和标准差显示出来。学生们填写问卷时,要根据自己平时阅读过程中对某项阅读策略的实际使用情况从括号里的“1、2、3、4或5”这些数字中做出选择。1~5这些数字分别表示:1=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2=这种做法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种做法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种做法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按照Oxford(转引自刘亦春,2002:25)提出的方法,每个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了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具体对应关系为:平均值在1.00~1.49之间表示“从不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1.50~2.49之间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2.50~3.49之间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3.50~4.49之间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4.50~5.0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
3.4.2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 17.0版的统计分析软件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来显示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们的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依据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理论(丁国盛、李涛,2009:250),主要存在三种相关性,即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相关系数介于-1到1之间,其绝对值越趋近于1表明相关程度越高,绝对值越趋近于0表明相关程度越低。相关系数的正负号代表相关方向,即正相关和负相关。在本项研究中,如果统计数据显示某种阅读策略与学生的阅读成绩正相关,即表明学生越频繁地使用它,其阅读成绩就越好。相反,如果统计数据显示某种阅读策略与学生的阅读成绩负相关,即表明学生越少使用它,其阅读成绩就越好。
4 . 研究结果和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即两次测试的平均分)被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 17.0版的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研究结果,其结果是依据问卷调查问题的顺序汇报的。SPSS 17.0版的单样本K-S检验显示46个变量(包含45条阅读策略和阅读测试成绩)都属于正态分布,即其显著性水平(双尾数)均大于0.05的临界值。
4 . 1 三类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整体分析
问卷调查中的45条阅读策略可归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将天津城建大学的207名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输入电脑中,利用描述性数据分析显示出学生们使用不同阅读策略的频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的平均分值可以显示出每一类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
表2可以显示出学生使用三种阅读策略的整体情况。根据Oxfords(转引自刘亦春,2002:25)变量分值在3.50~5.00视作高频率,而分值在2.50~3.49之间的为中等频率。变量值在1.00~2.49之间的视为低频率。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阅读策略使用频率的均值都在 2.50~3.49之间,表明学生使用它们的频率处于中等水平。在接受問卷调查的学生中,认知策略是使用最频繁的,其平均分值为3.05;紧随其后的是元认知策略(平均分值=2.83);情感策略是使用频率最低的,其平均分值为2.78。分析结果显示出我们的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而情感策略使用得比较少。
4 . 2 45条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研究将问卷调查上的45条阅读策略逐一做了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出45条阅读策略中每一条的使用频率。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六条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它们的平均分值都高于3.50,即第5、17、18、34、35、36条阅读策略。而阅读策略第3、4、10、16、25、28、41、43、44条的平均分值低于2.50,显示出学生较少使用这些阅读策略。此外,在问卷调查的45条阅读策略中有30条的平均分值在2.50~3.49之间,显示出学生有时会使用它们。
4 . 3 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的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阅读策略的使用是否与学生的阅读成绩存在相关性?哪种阅读策略的使用更加有助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的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的相关系数表明在0.05(双尾)的水平上相关较显著。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45条阅读策略中,有12条阅读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相关。在这12条中,有4条(策略14、18、37、41)与阅读成绩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另外8条(策略 4、12、15、29、36、38、39、43)与阅读成绩在0.05的水平上较为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以上这12条阅读策略经常被阅读成绩较好的同学使用,而阅读成绩低的同学较少或几乎不使用这些策略。同时结果表明:学生们越频繁地使用这些阅读策略,他们的阅读成绩就越好。将这12条与阅读成绩正相关的阅读策略分类,可以看出其中7条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即策略4、12、14、15、18、37、43);4条属于元认知策略(即策略29、36、38、39);其中1条属于情感策略(即策略41)。另外的两条策略(即策略1、19)与阅读成绩负相关,表明学生越频繁地使用它们,阅读成绩越低。策略1、19属于认知策略。
5 . 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适度使用阅读策略。在这三类阅读策略,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中,认知策略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其次是元认知策略,而情感策略是使用最少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注意到阅读策略的使用,但是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至于第二个研究问题: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生阅读成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结果表明阅读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显著相关。
本研究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明确使用阅读策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正确运用那些有益的阅读策略。同时,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以便于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更加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它们。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掌握关于阅读策略的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应该在如何适当地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方面得到更多的指导和训练。第三,阅读成绩较低的学生比成绩较高的学生更需要在使用阅读策略方面得到相应的指导。英语教师应介绍给他们更多有用的阅读策略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运用它们。
诚然,本研究具有其局限性,首先研究的样本不够大,研究对象为本校207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实际上,研究的样本越大,参与调查的人数越多,得到的研究结果就越准确。此外,学生阅读成绩是以两次阅读测试的平均分进行统计的,两次阅读测试可能会包含一些不确定性。希望今后的研究会在以上方面得到改进和完善,以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Barnett, M. A. Reading through context: How real and perceived strategy use affects L2 comprehension[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8: 153.
Grabe, W. and Stoller, F. 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M]. London: Longman, 2002: 4
Wallace, C. Read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46.
丁国盛、李涛. SPSS统计教程——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9:2 5 0 .
刘亦春. 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 J ] . 国外外语教学,2 0 0 2 ( 3 ):2 5 - 2 9 .
路文军、胡慧勇.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J ]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7 ( 6 ):1 1 9 .
附录: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
您好!本问卷是调查外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您提供的材料和答案的准确性对此研究意义重大,请各位同学务必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认真填写。本次问卷调查仅供学术研究之用,所有个人信息我们将为您保密。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习生活愉快!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班级:
Ⅰ阅读策略情况调查表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阅读策略,请根據数字所代表的意思,选择其一,在相应的数字上√。所选数字一定要能够如实反映您的学习情况。
1=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
2=这种做法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
3=这种做法有时符合我的情况
4=这种做法通常符合我的情况
5=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1. 阅读时一遇到生词会立刻查字典;1 2 3 4 5
2. 查生词前总考虑该生词是否值得查;1 2 3 4 5
3. 只要是生词都会逐一查清他们的用法;1 2 3 4 5
4. 对不同阅读目的的文章,即要求掌握大意和必须精确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在生词处理上会采用不同的方法;1 2 3 4 5
5. 对于只要求了解大意的文章,我会对文章确有大碍的生词才查字典;1 2 3 4 5
6. 对要精确理解内容的文章,我会很仔细的查字典搞清楚每一个生词的含义及用法;1 2 3 4 5
7.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经常用词缀、上下文、同义、反义等方法推测该生词的含义;1 2 3 4 5
8. 注意出现在文章不同句子中的同一生词,能将各句结合起来猜词义;1 2 3 4 5
9. 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判断哪些生词重要,哪些生词不重要,希望老师给予指点;1 2 3 4 5
10. 定时通过自测来检查对生词的掌握程度;1 2 3
4 5
11. 通常找出一句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1 2 3 4 5
12. 尽量想办法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中的省略部分;1 2 3 4 5
13. 特别注意文中一些代词如:it, this, that, they等,通过上下文判断该代词的真正含义;1 2 3 4 5
14. 对于难理解的长句,如并列句、主从复合句等将其化解为几个简单的句子去理解;1 2 3 4 5
15. 理解一句话不仅要理解其字面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文去推断其隐含的意义;1 2 3 4 5
16. 在阅读时总爱读出声;1 2 3 4 5
17. 喜欢不出声地在心里默念;1 2 3 4 5
18. 阅读时已养成视读的习惯,即只用眼睛和脑子去读;1 2 3 4 5
19. 阅读时喜欢一字一字慢慢细读;1 2 3 4 5
20. 知道如何划分意群,在阅读时按意群去读;1
2 3 4 5
21. 遇到难句通常要反复读上几遍,弄懂意思再往下读;1 2 3 4 5
22. 通常能跳过不理解的句子继续读下去;1 2 3 4
5
23. 在阅读过程中能不断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想象、理解文中提供的新信息;1 2 3 4 5
24. 阅读时喜欢边看边将文章在脑中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汉语;1 2 3 4 5
25. 阅读中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某段的大意或自己對该段的看法;1 2 3 4 5
26. 认为阅读的重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掌握文中的一些生词、词组;1 2 3 4 5
27. 对于不同阅读目的的文章(比如用于学习或用于消遣的),我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1 2 3 4 5
28. 有自己的阅读计划,例如每学期读两本英文小说等;1 2 3 4 5
29.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1 2 3 4 5
30. 注意利用文中非文字材料帮助理解,例如文中的图表、标点符号、插图等;1 2 3 4 5
31. 在听力理解中,常能运用英语阅读中所获知识;1 2 3 4 5
32. 在口语对话中,常能运用英语阅读中所获知识;1 2 3 4 5
33. 在英文写作中常能运用英语阅读中所获知识;
1 2 3 4 5
34. 拿到一篇文章会先去看标题,然后根据标题预测文中的内容;1 2 3 4 5
35. 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预测随着文章内容的推进不断进行相应调整;1 2 3 4 5
36. 在阅读中经常用到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1 2 3 4 5
37. 阅读中注意查找段落主题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1 2 3 4 5
38. 能就文章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1 2 3 4 5
39. 常对已学过的或用过的阅读技巧进行总结,并在下次的阅读中能灵活运用;1 2 3 4 5
40. 对自己仍需要提高哪些阅读技巧心里很清楚;
1 2 3 4 5
41. 经常在课外找一些英文报刊、杂志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1 2 3 4 5
42. 阅读完一篇文章喜欢用中文总结文章大意、作者观点及文章结构;1 2 3 4 5
43. 阅读完一篇文章,喜欢用英文总结文章大意、作者观点及文章结构;1 2 3 4 5
44. 常用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文章的结构;1 2 3 4 5
45. 每次阅读完总要做一些自测题,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和提高。1 2 3 4 5
【引自刘亦春. 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20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