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04-29王旭
王旭
[摘要]内心听觉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音乐领域,在音乐这个领域中,内心听觉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享受音乐,文章就内心听觉能力在音乐领域的培养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内心听觉能力;音乐领域;培养策略
内心听觉是人除耳朵之外的另一种听觉能力,它是不依照现实中的声音而存在的音乐想象能力,是音乐家最重要的音乐听觉之一,内心听觉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音乐家所创作出的的作品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是否能打动人心,同时也是决定一个音乐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
一、培养内心听觉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发声器官
塑造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音乐艺术实践的基础,也是使人们认识音乐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声音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观念性音响效果的内心听觉,因此,人们凭借正确的内心听觉概念的帮助,调整和改进声带的生理状态和发声技能,进而有效地保护发声器官的健康,是音乐艺术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手段和重要方式。比起乐器而言,人的声带毫无疑问是最脆弱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曾经说过:“我们应该经常力求像一位器乐演奏家那样去唱,而声带不是一种乐器,它会疲劳。”因此,就要求我们培养内心听觉,在音乐训练过程中,运用内心听觉能力进行音乐训练,这样可以保护发声器官,节约用嗓,保持嗓音的新鲜,避免声带过度疲劳,进而提高音乐训练的练习效率。
(二)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
歌唱者如果有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就可以为准确的听辨、唱准音乐提供条件。反之,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欠缺的的歌唱者常常会很难听辨音乐,无法借助内心的音乐意象记忆来阐释音乐,最终导致歌唱的音调偏离或音乐处理不当等结果。音乐有诸多的要素构成,音乐的形态也具有多样化,人在对音乐的把握中,内心所作出的反应也相应具有多样性。
(三)抵抗外界干扰能力
在歌唱环境中,外界的乐音声响的听觉刺激和噪音声响的听觉刺激,会对歌唱者的内心产生消极的影响,内心听觉能力较强的人,在外界噪音的影响下即使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也能通过内心听觉指导自己唱歌,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反之,内心听觉能力较差的人,常常会被影响的压力所干扰,使自己的听觉、感觉和发生状态失调,可能会感到眩晕。内心听觉把歌唱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想象力上,不因外界的干扰而自乱阵脚,扰乱正常的演唱,也就不会出现熟练地演唱技巧发挥不出来的情况,从而避免了歌唱者失去信心造成演唱失败。
二、培养内心听觉的策略
要想使内心听觉以高级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内心听觉培养训练,音乐中的内心听觉培养主要有以下六种策略:
(一)对于音乐记忆的训练
加强对音乐记忆的训练,培养自己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内心听觉的积极性,加深音乐在内心的基本印象,这种方法需要被培养者积极地、大方地、勇敢地对听过的音乐进行默唱,同时也要注重音乐节奏和节拍的变化,并对这些方面都进行练习,用心去感受音乐情节中的旋律起伏、音调的强弱,逐渐培养和加强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歌曲进行记谱练习,这样有利于接受内心听觉培养的人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并随着日积月累,逐渐地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素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进行训练:
1.瞬间记忆
模仿别人唱歌就是瞬间记忆,它作为记忆的最初阶段,所以准确性很重要,此外,默唱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这种训练要求接受训练的人的声带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完全是用心去唱,在心里唱出音乐的高音和曲调。
2.短时记忆
我们学过语文都知道背诵和默写都属于短时间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会逐渐被忘掉,如果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整理,会延长我们的短时间记忆,这对培养内心听觉有很大的作用。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具备需要进行大量的瞬间记忆训练和短时记忆训练,当前两者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长时记忆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
(二)注重听觉预感的培养
如果想让自己的音乐水平更进一步,形成较强的内心听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听觉预感。听觉预感在音乐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通过前一个音符的流出,就可以判断下一个音符是什么的能力,听觉预感的培养是内心听觉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听觉预感能力会受到听觉印象的丰富程度、记忆力的好坏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限制,所以在培养听觉预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培养。
(三)培养音乐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音乐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自身的听辨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具体来说就是培养感性经验的积累,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善于聆听才能产生内心听觉,因此接受培养的人要从下面两个方面人手:
1.多听、重复听
每首音乐作品都是由歌词、旋律、节拍、节奏、和声等等一系列基本的要素经过合理的组合、合理的配合产生的。我们听的音乐越多,大脑中音乐记忆也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当我们再次听音乐时,就会发现音乐中所蕴含的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经验的逐渐积累,对于刺激我们内心听觉的音乐,就会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感觉”。
2.细听
训练培养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不仅仅只是让被培养者用耳朵听就够了,一定要注意用“心”听,仔细地听,内心的领悟才是真正的领悟。
因此,接受内心听觉培养的人要多听、重复听并不断对音乐的意境进行揣摩,除了这些还不够,音乐的世界是广阔的,音乐的种类自然也就十分广泛,这就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广泛涉猎各种音乐的类型,拓宽音乐的欣赏范围,开阔音乐视野,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素质,才能为内心听觉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克服听觉惰性现实。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学生提供发展积极情绪的机会和资源,做好学生的榜样,帮助学生建立真诚、适当的积极情绪。
三、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视域下的特殊教育构建路径
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结果显示针对积极情绪实施的干预能够使建构的个人资源在干预结束之后依然得到保持,并且改变个体的生活,使其获得新的认知行为模式。除此之外,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的心理疗法也应用到了心理健康领域,激发被治疗者的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在特殊教育期间,大家能够借鉴那些长期效果好、简易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情绪,激发感知觉、直觉等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已经存在着众多资源,这些资源尽管是在病理心理学理念中建立,然而积极心理学的诸多理念和研究模式都是以病理心理学为基础,发展成为病理心理学的补充,因此这些资源不仅在过去帮助了很多有心理需要的来访者,在未来依然在心理治疗领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巨大帮助,我们要将这些资源更好地应用起来。如使用艺术治疗来帮助个体平复情绪,更好地体验生活;利用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变来访者认知和消极情绪的同时,有助于来访者实现“欣欣向荣”。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指导措施可以为我国的特殊教育给予帮助,然而积极心理学在应用界的研究正处在探索时期,所以,我们不但要看到积极心理学的先进理念给特殊教育带来的帮助与契机,同时也不能被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冲昏头脑,完全地放弃病理心理学和现有的教育资源,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让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理念成为现有心理教育的补充,进而更好地达到特殊教育的目标,让特殊儿童可以更好地成长与更快地适应社会。
听觉惰性是指在接受内心听觉训练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懒惰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内心听觉的培养,接受内心听觉培养的人出现被动地接受听觉训练的状态,并失去对课堂的积极性,逐渐失去培养内心听觉的兴趣,最终放弃,要消除训练中的听觉惰性,就要在音乐训练中穿插播放一些优美的、经典的音乐作品,提升接受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逐渐清除听觉惰性。
(五)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
内心听觉的培养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声的音乐,就是对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进行感受,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让音乐情感贯穿整个训练过程,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可能每一个学员对同一首音乐都会有着不同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六)加深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人创造文化的同时,又被文化影响着,塑造着人,渗透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之中。因此,高度的文化修养水平是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人们加强对音乐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音乐领域,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往往与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息息相关,拥有高度的文化修养水平能加强人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而这将直接有助于其在演唱过程中的艺术表现。从音乐的本质来看,音乐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升华的过程中,无处不渗透着人类的智慧、思想观念和音乐逻辑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同人类的进步不可分割、密切相联的,文化修养对于演唱者来说不像运用文字的文学家那样,在作品中直接体现。但是文化修养对演唱者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他在不断增加演唱者心理积淀的同时,也造就了演唱者所特有的审美心理。
三、总结
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内心听觉主要强调音乐形象在心理上的形成和灵活运用,通过内心听觉进行的音乐欣赏不仅仅只是通过耳朵来欣赏,而是让人通过心灵来实现音乐欣赏,更让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由此可见培养内心听觉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内心听觉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重要能力,音乐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产生的结果,人类通过长时间对音乐活动的研究而逐渐形成了对音乐活动的一种新的知识,这种认识就是人的内心听觉能力。音乐的流动是通过客观存在的设备,人们通过客观存在的设备对音乐所描述的情境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音乐的形象,这种思维就是内心听觉能力的使用,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感悟音乐,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内心听觉能力,我们一定会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