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管理的金融物流管理平台研究
2014-04-29吴中岱叶明海李梅
吴中岱 叶明海 李梅
[摘 要] 针对目前物流企业面临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总部整合管理难度较大、金融风险较高,以及信息共享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以协同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了金融物流集中式标准化信息系统,作为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总部管控统一化,有效满足业务操作和物流企业管理的需求,实现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加强对监管员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关键词] 金融物流;协同管理;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21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32- 03
1 引 言
金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中的金融问题,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供应链系统管理水平不高,金融物流服务效率较低,金融风险较大,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阻碍了金融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协同管理方法融合了供应链的集成性、协作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有利于降低风险,加强控制,为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提供保障。
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物流(Finance Logistics)是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结合的产物,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全面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同时也能为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增加利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所构建的金融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是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该平台集存货质押、金融质押、风险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以金融质押为主体,实现了各模块无缝衔接,并融存货实物监管、工作量统计及成本核算于一身,为存货质押各方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决策依据。保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同时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服务[1],还可以有效防范仓单质押服务风险、结算服务风险、融资服务风险等金融风险,提高业务运转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使物流监管方、银行、生产商、经销商等多方获利,最终提升产业链水平。
2 金融物流
2.1 金融物流的概念
金融物流,即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有机结合,主要是指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种金融服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式的新型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2]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机结合,为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提供物流和金融集成式服务,从而实现传统物流的金融服务创新,实现供应链增值。
在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方面,国外相关的文献很多,成果也比较丰富。Buzacott和Zhang[3]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Barsky和Catanach[4]认为与金融物流密切相关的商业融资不同于传统的信用贷款,实践业务控制应该由主体准入的基础风险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Diercks[5]认为金融物流业务必须严密监控,介绍了一些如何实现有效监控和提高管理的具体监控方法,阐明了要求第三方或物流企业参与监控的必要性。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少有现成的模型可用,风险控制水平较低,需要更多的关注。[6]
2.2 金融物流的业务模式
目前,我国开展的金融物流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基于存货的金融物流模式,包括仓单质押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两种业务形式。其二是基于贸易合同的金融物流业务模式,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和订单融资两种业务形式。[7]
本文研究的物流企业业务模式主要有仓单质押、全流程业务、海陆仓、未来货权4种。
仓单质押:以仓单为标的物,货主企业把质押品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质物清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授信额度。
全流程业务:物流公司对质押产品的整个运输和仓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管,实现全程无缝动态监管。
海陆仓:指结合物流传统海运业务,借用仓单质押理念,基于海上在途监管并包含两端仓库(堆场)监管在内的一种全程质押监管模式。
未来货权:是指质押物分批入库,最后根据银行的出库指令统一出库的业务模式。
2.3 金融物流的监管模式
本地监管:物流公司利用全国各地的自有/自营仓库,存放各融资企业的质押产品。适用于仓单质押和未来货权业务。
输出监管:物流公司直接派驻专业监管人员进驻监管企业仓库或场地,对其质押给银行的质押产品执行现场监管。适用于仓单质押和未来货权业务,也是目前物流金融物流业务的主要监管模式。
在途监管:物流公司直接参与各融资客户的货物采购或销售运输业务,将监管范围延伸至收/交货地,将货物运输环节纳入监管范围。适用于全流程业务和海陆仓业务。
综合监管:物流公司对质押产品的整个运输和仓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管,实现全程无缝动态监管。适用于全流程业务和海陆仓业务。
2.4 金融物流的金融风险
实施金融物流的风险一般包括: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
本文主要研究实施金融物流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2.4.1 仓单质押服务风险
仓单质押服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质押产品,质押产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润的获取,不对称的产品信息使得质押贷款业务有可能面临极大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源于:质押产品价格通常随时间而波动,当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时,质押贷款的保障程度就会降低;质押产品来源不明或是走私产品,存在罚没风险;质押产品品质风险,可能存在品质不符合质押贷款协议要求的问题。此外仓单的唯一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存在造假风险。
2.4.2 结算服务风险
物流结算服务主要涉及金融物流服务企业利用各式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提供的金融结算服务,包括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物流业的高速运转性质,使金融物流所面对的风险被杠杆效应放大了。与传统的静态结算服务相比,物流结算服务的产品形态一直处于变动状态,带来了额外的管控风险。此外,金融物流结算业务涉及大量的金融创新和电子网络结算,这对金融企业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3 融资服务风险
融资偿付是建立在企业资金流的有效性和交易的真实性之上的,虚假交易直接影响到资金的回收,而我国现在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信息,更增加了融资风险和对虚假交易的监督成本。融资涉及多个参与主体,但现在缺乏参与各方的风险分担和收益互惠机制,导致各主体片面转嫁风险,出现“逆向选择”的融资风险。传统的融资风险评价体系难以适应金融物流的运转状况,体制上的缺陷也带来了额外的融资服务风险。
2.4.4 物流企业风险
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水平不高。中小物流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资产负债率通常都比较高,绝大部分财产已经抵押,因此导致新贷款申请抵押物严重不足。此外,一些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当经营出现困难时,想方设法拖欠贷款利息,不但给金融机构贷款资金安全形成很大的威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增加了物流企业再次贷款的难度。[8]
3 基于协同管理的金融物流管理平台构建
要将金融和物流融合并形成统一的金融物流管理平台为企业服务,就必须依赖于协同管理。协同管理就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 包括人、客户、财物、信息、流程) 关联起来, 使之能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或目标而进行协调或运作,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实现这些资源的利益最大化,消除在协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基于协同管理的系统包括4个主要元素:人员、信息、流程和应用,其中的核心是人的协同,信息、流程和应用的协同都是为实现人的高效协同服务的。
本文研究的金融物流管理平台覆盖传统物流企业运输、生产、营销和管理各环节,以及仓单质押、全流程业务、海陆仓、未来货权4种金融物流的业务模式,既能满足日常业务操作需求,也能满足统计分析、商务结算、决策管理方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效率,减少了金融风险,实现了信息共享。
基于协同管理的金融物流管理平台主要解决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协同,以及各类数据的协同共享问题。仓单质押、全流程业务、海陆仓、未来货权4种金融物流的业务模式基本实现了人员、信息、流程、应用的协同。
(1)金融服务机构、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协同:物流企业通过银行信息接口和物流信息接口,连接金融服务机构和供应链企业,企业能够即时掌握供应链物流信息,物流企业也可以就业务中涉及的金融和款项信息与银行及时沟通。这样的信息系统平台建成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降低金融风险。在物流企业内部,总部管控与分类的模块也需实现协同管理,总部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监督和管理各模块的运作流程,享有充分的管理权限。
(2)数据协同共享:如即时通讯E-mail、报表中心、基础数据等,实现相应的协同。如财务系统接口、Web服务管理实现应用协同。同时这样也使得数据在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协同共享。
4 应用案例介绍
该金融物流管理平台在国内某大型物流企业上线运行后,使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效率方面,由先前的手工操作、人工监控,变为现在的全部信息化、系统化,将项目调研审批流程纳入系统管理。初步统一各片区原先混乱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缩短了审批时间。提供多种监管员分派方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统一的信息平台能够及时掌握相关金融信息,能够及时掌握质押产品的情况,及时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至于因掌握金融信息的不完全造成巨大损失。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同步,保证财商数据一致,提高企业资信水平,便于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减少融资风险。提供多种监管员分派方式,并提供监管到期预警功能和出库操作预警功能,降低了风险。方便快捷的电子结算方式和结算业务不断创新,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承兑汇票等金融信息在同一信息系统内及时传递共享,使得金融物流参与方的金融风险大大降低。
在信息共享方面,建成了公司级业务数据中心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为企业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构建了集中式作业平台,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5 结 论
金融物流管理平台是物流公司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的技术保障。针对目前物流企业面临的管理水平较低,金融风险较大,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数据共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本文以协同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了金融物流集中式标准化作业平台,初步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总部管控统一化,满足业务操作和物流企业管理的需求。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确保总部对下属网点的运营情况的严格管控,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促进精细化管理,使系统的管理作用得以逐步体现。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金融物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金融风险,加强了对监管员的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建成公司级业务数据中心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完成和强化公司内部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为企业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该平台构建紧紧围绕着协同管理中的“人员、信息、流程、应用”四大核心要素,将协同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平台的开发和构建中。实际应用案例表明,该平台能够提升运作效率,降低金融风险,规范和简化实际操作流程,促进不同组织和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升企业内部的协同水平。因此,该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物流公司,以提高物流企业整体运作水平,提升其在国际和国内金融物流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冬春,李毅学,冯耕中. 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56-59.
[2]陈祥锋,朱道立. 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 物流技术,2005(3):4-15.
[3]J A Buzacott,R Q Zhang.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50(9):1274-1292.
[4]Barsky N P, Catanach A H. Evaluating Business Risks in the Commercial Lending Decision [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5,20(3):3-10.
[5]Diercks L A.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Troubled Borrowers in Asset-Based-Lending Scenarios [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4,19(3):38-41.
[6]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1):1-13.
[7]刘龙政,徐智凤. 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及其对物流业的影响[J]. 物流技术,2011(12): 65-67.
[8]李建平,郭志钢. 物流银行在物流金融中的风险研究[J].武汉金融, 2010(4):49-50.
[9]杜栋. 协同管理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