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申三百年祭》的三个版本

2014-04-29陆其国

寻根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册子新华日报宋体

陆其国

跨越三个年代,出版同一位作者的同一本小册子,这样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出版史上似乎尚不多见。所以当这样的小册子出现在喜好藏书的我的眼前时,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我说的这本小册子,就是郭沫若于1944年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三个年代分别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文革”时期。

郭沫若撰写《甲申三百年祭》时,正是“甲申轮到他(它)的第五个周期,今年(1944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然而甲申年总不失为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运动,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了异族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潜流了二百六十余年。这无论怎样说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事。”(郭沫若语)正是有鉴于值得回味,郭沫若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随即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后出版单行本。《甲申三百年祭》分析了明朝灭亡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而农历甲申年,是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难年。不过这本小册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以明末政治腐败直至灭亡,来影射国民党黑暗统治,并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历史覆辙。1944年3月19日至3月22日,《甲申三百年祭》首次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发表。该文得到了毛泽东肯定,延安《解放日报》于同年4月18日、19日转载,并加编者按,称该文“充满爱国爱民族的热情”,它也由此成为中共整风文件之一,在解放区用土纸本印刷发行单行本。毛泽东强调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白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这里展示的是笔者收藏的三个版本的《甲申三百年祭》,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也是当时国统区出版的初版本,是民国34年(1945年)10月由上海野草出版社出版,称“野草版”。书为32开,繁体字,竖排,左向右翻开,从右至左读,封面为白底中蓝色,宋体书名竖置其间,左下有一副标题:——明末亡国史实。字为蓝色,右上角为郭沫若毛笔署名。扉页背面为版权页,下端标有印数:3000。左页即目录页,分列为前言、甲申三百年祭、注释、附录。附录有三:《甲申事变》(明末亡国的历史)、《三百年前》、《在情理之上》(读史笔记)。其中后两文作者,一为宗顾,一为舒芜。这个版本中的前言,即《甲申三百年祭》在延安《解放日报》连载时的“编者按”。附录中的三篇文章则同时发表于《新华日报》。三文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明亡根由,农民起义之必然,以古讽今,影射腐败统治。此三文仅见于“野草版”《甲申三百年祭》,此后其他各版本均未见收录。据收藏界人士表示,“野草版”《甲申三百年祭》已属革命历史文物,眼下已难以见到。

我收藏的第二个版本的《甲申三百年祭》,系人民出版社于1954年3月出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版本。该版本仍为32开本,繁体竖排,左向右翻开,从右至左读,只是封面书名改由郭沫若自题行书,贴签式竖排于左侧。书中除正文外,增加了《关于李岩》一文作为附录,此文系作者1946年2月12日写于重庆。文章对李岩作了新的考证和补充,还充分流露了对李岩的深厚同情。与“野草版”不同的是,这个版本将“注释”部分放在了每页左侧,紧随文后,便于读者互文参阅。值得回味的是,这个版本出版时,正是我国“三反”“五反”运动刚过不久,恰值肃反运动开始之际。这样的政治背景,加上这样的时间节点,就给人们解读这本小册,再一次提供了许多联想的空间。

我收藏的第三个版本的《甲申三百年祭》,系人民出版社于1972年年初出版,32开。其时“文革”尚未结束,故这个版本被称为“文革版”。“文革版”的《甲申三百年祭》再鲜明不过地凸显了时代的印迹:封面为标志性的红色,书名字体为黑色宋体,居中竖排,由右向左翻页,内文为简体字横排,扉页前摘录一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的文字,题为“毛主席语录”:“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些文字都是醒目的黑宋体,这是当年凡摘录“毛主席语录”必用的“流行式”。

再一与以前其他《甲申三百年祭》版本不同的是,1972年的“文革版”还加了一则简短的“出版者说明”,印于扉页、版权页之后,目录页和正文之前。其中写道:“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四四年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曾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又说:“印行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最后特地表明:“这次重印,作者作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改。”正文结束后,则有作者郭沫若新加的“附识”:“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

就像1944年延安和各解放区印行《甲申三百年祭》,不可能是郭沫若本人策劃和推动一样,1972年初再版《甲申三百年祭》,肯定更不会是当时已处处火烛小心的郭沫若本人所为。如果没有相当层面的人物首肯,这本小册子绝无可能在当时再版问世。

猜你喜欢

小册子新华日报宋体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九阳真经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留 白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
武汉导通集邮收藏品公司-外国纸币售品目录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公司-外国硬币售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