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良苦不易 推进课改颇艰

2014-04-29郝加根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历史课史学基础知识

郝加根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本届高考承上启下的宗旨,兼顾了稳定与创新,对推动课程深化改革和基层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历史课堂的灵魂是什么?做到史识、史味、史艺三位一体。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试题(下称“浙江卷”)较好地体现了本届高考承上启下的宗旨,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稳中求变”的特点。命题者遵循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主干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即以基础为平台、以能力为方向的命题导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史学理论和研究范式为指导,追求新情境的创设;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紧扣课程改革方向;彰显学科特色,以材料为主要载体,能力立意为方向,立足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凸显选拔功能。综观整篇试卷,稳定和创新是它的主基调。对于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推动高中历史课改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即打造历史课堂的灵魂:史识、史味、史艺。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论从史出,史从证来,足见历史事实是非常重要的,脱离了历史事实的史学研究犹如无源之水,无砖之屋,是空洞说教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课堂一定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堂。当下的历史课改,存在着一种偏激的声音,历史课堂无须让学生知道历史上有什么,只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样?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主张课堂教学弱化历史知识,这实质是一种历史的虚无主义。2014年浙江卷通过高考的指挥棒告诉中学历史教育届,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历史基础知识应该秉承这样的态度:基础知识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能力与基础只是一个主次问题。2014年浙江卷作为课程改革第一阶段结束年,力求稳中有变。其中,“稳”体现在落实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其中,第20题,以《英汉辞典》解释“bus”为切入点,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演进;第22题,考查纳赛尔的生平事迹;第39题第(2)问,考查法国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文学流派或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试题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得分率相当高,其中,第20题高达92.2%,22题84.6%,39题第(2)问达82.2%。诚然,部分题目有的也不完全是单一考记忆能力,没有基础知识储备即使读懂了材料也是枉然,因此,这类题应该是知识记忆和理解迁移能力的结合。第14题和第23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图表解读,进行知识迁移。这让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不至于盲从,而是有章可循,有源可溯。

历史不是简单的轮回,学习历史在于知古鉴今,正如哲学家汤因比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课堂仅仅在于教会学生了解历史常识,历史这门学科真的走进了死胡同。论从史出,“史”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指史料,学生缺乏对材料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何来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能够从纷繁杂乱的史料中理清历史线索,归纳历史规律,总结历史启示,揭示鉴今方法,这才是历史课堂的真谛,历史课具有史学研究的味道。能够精准地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史学研究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平时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一般分为通用阅读能力和专业阅读能力,通用阅读能力更多体现在语文素养上;历史专业阅读能力则更侧重于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二者实践中主要区别在于,阅读材料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阅读技能,而是学习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知识,是求知而非育能;阅读材料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阅读技能,而非学习材料的知识,是育能而非求知。能够做到二者的统筹兼顾是教学的上乘之选。

2014年浙江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除第22题之外全部以材料作为主要呈现方式,以材料的阅读和信息的提取能力为前提,注重共性中个性特点的探究与归纳,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总计全卷与提取有效信息设问有关的达87分,材料呈现方式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地图材料、图片材料,形式多样,情景活泼。其中,第14、15、18、19、21题着重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16、17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2014年浙江卷特别注意以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新的史学研究范式考查学生,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第39题第(3)问让人眼前一亮,在2013年浙江卷首创开放性试题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首次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上海卷自2006年采用以来就不断完善SOLO分类评价法,取得了较好的以考查推动教学的效果。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五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学生对于某项具体知识的掌握水平,它可以有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打通了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一个多维的知识网,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辩能力,引导创新精神的培养。浙江卷的尝试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历史课史学的味道更浓,估计以后会保留这类试题并不断完善。

“史艺”是我国著名学者赵恒烈先生提出来,他强调历史课堂应该充满语言艺术、人文艺术、智慧艺术。近20年来,中学历史课堂越来越失去趣味,其重要原因在于历史学科出现两个极端:知识碎片化、纯粹记忆性和大学专业中学化。缺乏专业性、智慧性的历史课堂是没有价值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盛满历史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一个可以随时燃烧的具有历史思维品质的火种;过于专业性、缺乏艺术性、趣味性的课堂同样不受中学生欢迎。美国学者恩尼斯强调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它强调学生独立而不盲从、审慎而不武断。历史课要着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独立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范式拓宽学生视野,创设贴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新材料、新情景,培养学生“求真”、“求是”,让历史课堂充满艺术性和人文性。2014年浙江卷注重人文情怀,彰浙江地方风格。第12题中外思想家关于“物质需求”的主张、第14题区域特色的浙江方志目录、第16题留辫与剪辫风俗变迁、第19题学者与企业家言论、第20题辞典中“bus”一词含义、第39题法国文学作品等。试题设计的灵动与创新,使知识活化的同时又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39题(3)问要求学生在学术界对拿破仑评价的四种主要主张中任选其一进行论述,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凸显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学改革方向。

综观整篇试卷,真正做到基础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创新并举,这样的安排既反映了浙江历史命题团队的成熟,也与当前的教改方向相吻合。近两年来,浙江省在推进课程改革方面措施之多,力度之大可见一斑,特色示范高中、走班制教学、三级课程开发与应用等等。然而阻力空前,尤其来自学生家长和一线学校层面。究其原因,普遍担心新瓶装老酒,教材新,教法变,评价体系不变,用为家长和教育一线的师生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要卸去这样的担心绝非几句口号,几次会议所能解决,需要全盘统筹,拿出实效的措施。从这个大背景下思考,2014年的浙江卷或许就是其中组合拳之一,命题团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历史课史学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史学漫画馆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