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研究
2014-04-29张丽娟
【摘 要】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逐步实施,甘肃省在向西开放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本文从研究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甘肃省竞争力的构成,指出了影响甘肃省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提升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
甘肃省地处新丝绸之路黄金段,是沟通西南、西北重要的战略通道;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提升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对于优化对外开放空间格局,改善贸易地理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加深与西亚、中亚乃至欧洲地区经济社会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
1.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近十年来,甘肃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6654.24元提高到2013年的18964.78元,涨幅超过2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1673元上涨到2013年的5107.76元,涨幅超过300%;
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013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8.4万人,比2003年增加148.4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97.05万人,比2003年增加151.06万人;2013年甘肃省有8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930.34万人,参合率为97.53%。
3.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2013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亿元,增长12.1%,增速排名全国第五;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9.8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6.5亿元,增长18.2%。
4.对外经贸健康有序发展
2013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02.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出口总值为46.79亿美元,增长31%;进口总值为56.02亿美元,增长5%。一般贸易出口43.13亿美元,增长59%;加工贸易出口2.52亿美元,增长31%。机电产品出口13.89亿美元,增长29%。在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项目107个,合同金额519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完成营业额30915万美元,增长18%。
二、向西开放视域下甘肃省竞争力构成分析
1.基础竞争力
(1)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是构成基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资源优势通过转化为成本优势而影响基础竞争力。甘肃省矿藏条件优越:在甘肃省已探明的110种储量矿种中,有10个矿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34个矿种居全国前5位,60个矿种居全国前10位。此外,甘肃省新能源开发优势明显:太阳能资源丰富。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日照时数和天数分别为2200~3300小时和240天以上。全省太阳能可开发资源量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约为520万吨标煤/年;风能资源有一定的潜力。北纬40°以北地区及乌鞘岭、华家岭一带属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年有效风能储量大于800千瓦时/米2,有效风能时数在6000小时以上。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通过支撑生产发展,便利贸易活动,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促进人员交流而成为基础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截止2013年底,甘肃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投资总量比上年增加136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比全国19.6%高出10.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同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全省民用机场总数达到8个、全年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8000公里;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044亿元。
2.贸易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贸易能力的提升和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区位优势等方面,具体表现为贸易规模的扩张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化。
(1)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全省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从2003的137个增至2013年的181个,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下图中描绘了从2008年到2013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增长率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在逐年稳步扩大。
3.科技创新能力
2013年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件,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目标。全省2013年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083项,启动实施了10个方面科技重大专项,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609项。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到579.39亿元;全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此外,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甘肃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获得了新发展空间。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就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等十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
三、影响甘肃省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1.总体经济水平落后
甘肃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在2013年全国各省市GDP排名当中,甘肃省仅排名27位。政府和企业的财力都比较薄弱,金融发展不足,融资能力低下,吸引和利用省外资金的能力和规模有限,导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2.产业结构不合理
甘肃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各产业间缺乏关联性。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形成和转换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完成的,带有明显的重工业型特征,并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相脱节,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上重工业和配套产业、重工业和轻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四层断裂。同时,低层次的资源型工业高度自我循环式发展,既不能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也影响了甘肃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甘肃省产业结构失调。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甘肃省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悬殊的省份。省内既有像兰州、嘉峪关这样的工业化进程较快,农业经济转换效率高,财政能力强,居民文化素质高,经济运行质量高的“发达市区”,也有像临夏州、甘南州这样处于工业化前期,农业经济转化效率差,地方财力匮乏,居民文化素质低的“落后县市区”。这种同一省份,不同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制约了甘肃省经济的整体提升。
4.人口素质低,
从全省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城市人口基本保证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基础教育无法普及直接导致全省人口素质偏低。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这部分劳动力会导致社会综合劳动生产率低下,无法达到降低全社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目的。
四、提升甘肃省向西开放竞争力对策建议
1.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有效提升基础竞争力
道路连通方面,加快陇海兰新线东西陆路通道建设,形成一个以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为主轴,覆盖周边区域、辐射西部地区的新经济网络和物流网络。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加快与重要铁路干线相配合的高速公路网建设,积极发展国际联运集装箱运输班列,积极开辟直飞中西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的国际航线及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甘肃省与中亚西亚国家的陆路和空中运输通道。加快能源通道建设,继续支持西气东输四线、五线等油气管道建设,促进疆煤外运,优先安排和布局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电外送通道建设,促进甘肃省与中亚西亚能源资源的开发合作。
2.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竞争力升级
(1)打造向西开放平台。突出特色,将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展会。推进兰州新区率先发展开放型经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力争建设一批外向型的产业园区,培植一批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的生产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
(2)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出口,重视进口,逐步形成与中西亚、中东欧市场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3)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甘肃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牧业、制种业、中医药业在中西亚及中东欧等丝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
(4)推进国际口岸开放。借力兰州机场成为国际航空口岸的机遇,巩固现有国际航线,积极开辟兰州直飞中西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争取敦煌机场口岸尽早对外开放,力争启动马鬃山口岸复关磋商机制。
3.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充分释放科技竞争力
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只有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首先,要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加快培育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金融配套、政府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激励机制。其次,要强化引导和服务,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打造以骨干领军企业、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要清醒看到科技创新的重大挑战和机遇,依靠科技创新的有利基础和条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充分释放科技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渝阳.西部大开发体制创新与政策思考[J].西南金融,2012(6)
[2]刘炳炳,邵一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西开放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
[3]倪超军.新时期新疆在中国向西开放中的战略定位与作用[J].科技与经济,2009(2)
[4]万季飞.向西开放——中国对外合作的新亮点[J].中国对外贸易,2012(6)
作者简介:
张丽娟(1982-),女,甘肃武威,硕士,讲师,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