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2014-04-29杨学峰
杨学峰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强悍的授业解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心理健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才能在前进的蹉跎中冲破险阻,使我国昌盛富强。
一、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提高教师健康心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教育环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大自然按摩师每时每刻都用他温暖的手抚慰着师生的心灵,使人心情舒畅,为培养教师良好的心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教师容易创造民主的氛围,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民主与平等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产生较强的自我心理保健、学会自我约束一些不良行为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和提高对社会一些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理论
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建立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每学期都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并纳入课程,加强重视,开设心理咨询室,有正规专业毕业的心理学科教师,为学生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从十三、四岁开始,孩子表现为不听话,爱和长辈顶嘴,这是他们的第二反抗期,反抗的对象往往是父母亲或者教师。心理学家认为,反抗期与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和迅速成熟有关。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能够清楚地把自己当作主体而从客体中分离出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自己的义务等等。作为教师,应重视在反抗期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珍视他们每一次独立的幻想和行动,注意培植他们思维中微小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心理学的学习,使整体教师队伍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的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另外,要让教师学会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要定期为在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有心理障碍的积极进行矫正,保证每个教师都有健康的心理。
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师的每一个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处理学生一些问题也不够理智,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伤害,损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对立情绪,不自觉地形成一些不良心态。如果想要了解和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心态向健康方面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努力去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要能主动接受未来发展的挑战,如果教师未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具备良好的心态,没有加强自我适应能力,结果必然陷入逆境之中,不仅不利于教学,也使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陷入危机。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了解新鲜事物,更新观念,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师识别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所面临的孩子成长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也各不相同。同样一件事,孩子的分析角度不同,导致他们判断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师要善于观察,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正确判断导致学生行为的原因。面对问题时,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加以分析后做出准确的判断。
教师的识别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沟通能力也不可小视。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对老师说出心里话。在现实中,许多为自己工作放弃了为人妻、为人母责任的教师,即使受着家人的白眼也依然勤勤恳恳站在教育战线上,为教育献上一切。整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教师,也并没有成为学生们最崇拜和喜欢的人,这不仅说明沟通需要爱心、耐心,任重而道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知识,一种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在身范之时,学好心理健康知识,在以心灵感染之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确立健康心态,养成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