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对策
2014-04-29刘亚琳
刘亚琳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阐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特征,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基本策略,即:提倡自主,尊重个性;注重情感,关注心灵;以人为本,语言立人;作文突破,鼓励创造;多方评价,重视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策略
莫斯科大学的一位校长指出:“我们认为狭窄的专业视野,不仅有害于学生文明个性、人道主义品质和为世界、为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志向的发展,而且有害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而人文学科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和艺术想像力得到发展,使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专业和整个世界。”
所谓人文学科,是指涉及人类及人类文化的诸学科的总称。假如要对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领域进行划分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分为二”,即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凡是与人类本质有关的学科即为人文学科。目前我国划分的12大学科,人文学科占了一半,包括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其余的除理学、工学、医学、农学属于单纯的自然工程学科外,军事学本身是一个综合学科,其中包含有人文学科的内容;而新增加的管理学科,其本质内容也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无疑也应划入人文学科范畴。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的能体现人类最高思想境界的思维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可见,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本质最美好的、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它是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动力。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语文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一、捕捉审美因素,以培养审美能力
赞科夫曾经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正如荷尔德林所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在这个星球上”。那么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因此我们怀着一颗“诗心”学语文,诗情画意便会油然而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
语文文本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等审美因素。文学欣赏教学应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分析,应从美学的高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获得审美享受,追寻那种“形上之美”。所以文学欣赏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差、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形成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敏锐的感受力是审美能力最基本的因素。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营造了江南梅雨季节诗意化的小城环境,揭示了江南浓郁的古典人文环境,创造了一个朦胧、含蓄、幽深、意境美的境界,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深沉、含蓄的情感世界。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描绘出了清幽、素淡、朦胧的画面意境。阅读、欣赏、吟悟这些美文,将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二、体味人物人格魅力,以打造高尚人格
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个正常个体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鲁迅说:“美术家固然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现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塑,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三、开掘作品文化内涵,以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负载着传承文化和精神的任务。语文文本“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无不体现在语文文本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开掘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因素,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崇高,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是人文教育的基础,是构成人文精神的核心。当然,学生步入欣赏领域之前,要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具备文学欣赏的基础。
例如,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对滋养性情、陶冶灵魂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探究作品思想意蕴,以提高思想境界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语言文字是文学作品形象反映生活的载体,文学作品也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可以看到爱国者的拳拳忠心、成功者的上下求索、智者的理性剖析、仁者的宽厚慈爱、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等。
五、唤起生活体验,以丰富人生经验
生活体验是一种实践,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这些体验,人文教育就是苍白的。因此,学生要多深入生活,多接触社会,多观察,多体验,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语文小天地,社会大舞台。”姚竹青说:“我所谓的大语文,是真语文,实语文,活语文;是贴近生活的人性语文,注重实践的素质语文,体现智能的长效语文;是让学生受益终生、享用一辈子的黄金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创设人化情境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领会。这样,文中作者的体会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在学生心中彻底内化,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1][美]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第一版)[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第一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亚力.互助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