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充满生命活力

2014-04-29高立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作作文

高立平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全面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益。而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式也存在很多困惑,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之中更显得迷茫。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中的作文教学到底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一直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那么,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较差?我们又应该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通过多年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上责任的重大。

要想有效改善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真正提高学生整体的习作水平,我们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学生习作能力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首先,大部分学生从小生长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能力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孩子的家长不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大部分学生从小就缺少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我国许多贫困的农村地区,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就相对较低,不能从小正确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也多为地方性语言。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家庭中重视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很少,学生拥有课外读物的资源也相对有限,这也给学生的语言积累造成了现实的障碍,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的现象。其次,我们教师的教学形式始终无法真正摆脱传统的说教,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好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看到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现在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速成”,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作是评价学生发展好坏的单一标准,这无形中也给广大教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制造了阻力,把教师的教学重点回归到知识的传授上,只要求学生知识的掌握,而轻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导致教师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考试而定,让学生去完成很多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好词佳句,或是要求学生进行抄录,或是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尽管这些词句不能表达学生内心的真实意愿,只要作文过程中能用就好,这种教育思想的长期引导,使学生的作文思路逐步呈现形式化,一味地以固定的模式套用词语,而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却逐渐消减殆尽。也正是因为这种学生家庭课外读物的有限,作为教师,我们才更应该认真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想走出这种作文教学的误区,我们可以在班级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大家交流阅读,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借阅,使有限的课外阅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力求贵在得法,作文教学与其它课堂教学一样。首先,教师要尽其所能让学生喜爱作文,学会如何进行写作,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创新作文的教学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训练,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进行要求,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及时记录自己心灵上的点滴感悟。久而久之,通过这样平时的积累,通过这种细心的观察与记录,学生自己不仅仅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能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词语把文章描写得“有血有肉”。例如,我们要求学生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的山野,让学生亲身去感受秋天的万物,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秋天的身影,通过学生自己的双眼所见、身心所感,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着说说秋天、写写秋天。通过学生这种新身的感受,学生对所要描写的内容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学生在作文时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这样的作文语言也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这样的作文也必然是生动,形象的。

语文的课程教学标准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规定,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真正的把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学生阅读时摘录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从而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勤练笔、善积累的良好读书习惯,为学生全面提高作文习作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只要我们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始终不断地潜心探究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作文教学一定会成为师生教学活动进程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作作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