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4-04-29马春莹
马春莹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经常表现为抵触老师,顶撞家长,轻则造成矛盾影响学业,重则危及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并施以疏导,使其健康度过人生的这段特殊成长期,意义重大。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1.青春期心理特点。逆反心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独立意识的觉醒。逆反说明个体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行走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路上,他们的接触面扩大了,交往的人群也开始复杂。因此,他们需要证明自己是独特的,是独立的,是卓尔不群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受心智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处理事情,会遇到障碍或者挫折。而一旦受挫,他们就会表现得很激动或者无助,就只好消极抵抗或者是激动面对。这样,就形成了逆反的心理,变现为不听从家长的劝告,对老师的教导也多有抵触。
2.家庭教育不当。作为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的事情指手画脚,甚或强加干涉;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有自己独立的自由,对父母的看法和行为总是无法接受。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新旧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父亲的强势和母亲的唠叨,会让初中生产生强烈的反感,这就造成了逆反心理的愈演愈烈。
3.学校疏导缺失。学校由于受升学指标的压力,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课既没有专职教师,也形同虚设。所以,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我心理难免出现问题。
另外,老师更喜欢那些听话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标新立异或者言行出格的学生,往往是冷眼相对恶语相加。这也就将一些学生边缘化,使他们走向了逆反。
4.影视作品误导。青少年正处在模仿期,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快。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顶礼膜拜。他们会像“古惑仔”一样偷偷在胳膊上贴个纹身,或者躲过大人的眼睛吸烟喝酒。他们就是用这样超越常规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一旦他们遭到别人的反对,就会采取比较极端的行为来还击。
二、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1.逆反是正常的心理。逆反的心理和行为尽管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但是不可视逆反为洪水猛兽而谈逆色变。逆反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必经的阶段,是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的一种显现。
逆反,证明一个人开始了思考,开始需要一种自我和他们的认同与重视。有的人,可能逆反一阵子,而有的人,或许会逆反一辈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愤青”。逆反的心理和行为只要是不危害自己和他人,适度的逆反是可以存在的。逆反,也不都是错误的。有时候,恰恰证明了个体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行为的价值。
2.逆反是可以调节的。逆反心理的产生,源于个体的思想行为与周遭环境和人群的对立。逆反的心理是可以调节的,如通过倾诉、换位思考等途径。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应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教育不单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开设心理健康课,也要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才能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疏导。否则,学生的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甚至会郁结在心里,演变成为心理疾病。
曾经发生的校园凶杀案、虐猫事件、向狗熊泼硫酸事件,都是源于心理问题造成的。所以,学校教育在实现学生成才的同时,更要让学生首先成人,成为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2.及时做好心理矫正。对于出现逆反迹象的学生,教师要爱字当先,多些理解和关爱,要了解清楚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症结所在,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切忌讽刺疏远。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动向,对于那些个人主见比较强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多加留意。一旦发现问题,既不要视而不见,更不可大做文章。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与学生坐下来聊天,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进而做心理疏导和矫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3.做好家庭教育辅导。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国的家庭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不够规范和系统,尤其是在心理教育领域更是无所作为。家长往往将眼光放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学习成绩上,对于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采取简单的说教或者训斥。
所以,学校要建议家长阅读心理教育相关书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确面对孩子偶尔表现出的逆反行为。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敌对;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学校也可以聘请心理教育专家给家长做专业的讲座,以实现家校联手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