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2014-04-29刘晖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刘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迅速普及并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被称呼为互联网一代的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上网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营造的空间是自由开放的,既有正能量也不可避免会有一定负能量,对于心理、人格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在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本文拟对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互联网的诞生才三十多年,从社会研究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既属于新兴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涉及信息科技、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体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项目。要解释什么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四点来进行概念的解构与剖析:

1.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一是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前者是从广义上理解,是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方法、途径与运行模式如何发展、创新,是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后者是狭义理解,是把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用以加强和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局部体系的构建问题。

4.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般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一是通过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探讨互联网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及原因;二是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正面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从反面针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失调等心理问题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IPV6、超级云网络、物联网、虚拟现实、智能微终端,曾经这些在科幻片中见到的未来科技,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正在逐一变为现实。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生于互联网时代,处于互联网环境中,未来还将经历更多具有颠覆性的网络技术革新。这些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一代,既享受着网络的便利、高效、丰富多彩,同时也面临着网络这个虚拟环境对他们心理、人格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上网人数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超过2亿。数据显示,个人上网设备持有比例的提升和网络接入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上网时间、次数、依赖度等都有明显提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手机网民数量大幅度增加。与我们以往关注的网吧、台式电脑、便携电脑等上网方式相比,手机上网,具有随时随地入网、全天候在线、服务更个性智能等优势,因其便携便利等特性,使学校、家长对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监管与引导难度加大。青少年过度与不当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现象令人担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失调问题。比如,网络依赖,网络道德失范,网络人格偏移等。事实证明,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面临互联网的挑战,加强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当前教育研究工作亟需面对的新课题。

1.国际:在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和影响已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各国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网络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有的国家开设了专门的网络心理课程或网络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互联网心理辅导课程研究走在了国际前沿,一些做法和研究成果,值得我国在开展类似研究时作为借鉴和参考。由于互联网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所以网络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一个随时代发展不断深化的长期课题,各国对这项研究的重视与投入呈逐年增多的态势。

2.国内: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被忽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触网率逐年攀升,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此背景下,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影响问题国内已有所研究,可以说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但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从规格上看,其作为课题立项的较少,少数立项的不是作为中小学的校本课题开展小范围研究,就是一些高校教师针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的专项调研,范围与研究规模都比较小。

(2)从内容上看,理论分析较多,并存在盲目跟风与简单拿来的问题,缺乏中国本土化研究,甚至与中国的国情不够符合。

(3)从结果上看,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出的总结梳理还不够深入、系统,在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形成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方面实践较少,存在研究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4)从时效性上看,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而国内针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却比较滞后。人们上网方式在改变,上网观念在更新,互联网经营者的理念在发展,国家对于网络管理方向在不断调整完善,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而一些研究人员新发表的论文还在针对旧问题谈老看法,缺乏前瞻与展望,时效性不够。

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开展类似研究时需要重视与克服的。

1.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探究互联网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心理学研究目前还存在盲目跟风与“拿来”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研究什么,用什么方式与工具,我们就跟着引进或模仿。简单的拿来造成我们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够主动,缺乏符合本土化的特色研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代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网络心理学作为互联网文化伦理研究的重要部分,亟待我们高度重视,加快研究步伐,从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因此,开展此类研究,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文化基础,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青少年网络心理现状,尝试创建相应的网络心理标准评价表与关系模型,建立实用的理论框架。

2.从现实问题出发,积极研究有效对策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只有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产生实效,创造社会价值。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自由无界的心灵空间,但也存在信息泛滥、节凑超快、时空混乱、虚实混淆等问题,更容易使处于心理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如信息依赖、过度沉迷、偏执焦虑等,从而荒废学业甚至妨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下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千万个家庭幸福和未来人才的健康成长。广大家长、学生、教师都希望心理学能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这些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此类研究,需要汲取当今国内外网络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成功案例,以生为本、关爱生命、注重成长,结合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将理论的分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加深研究。

3.从社会发展出发,积极探索新科技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拘囿,求新、求变,以充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度与时效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验研究就是一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因此,开展此类研究,需要通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借鉴网络心理学、网络社会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青少年网络心理状况实际出发,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有效的新方法、新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9日中国浙江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当前,中国互联网的主题正在从“普及率提升”转变到“使用程度加深”。在此背景下,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意识到,网络已经足够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要着眼于人的网络应用与人格发展,使科技进步切实惠民利民,促进入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面对加速的科技创新,适应与跟进,使心理健康教育借网络信息技术的迈进,不断进步与发展,实现现代化转型。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