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4-29孙显水
【内容提要】 由于电子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因其强有力的传播力,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必需品。但是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也有弊。本文主要分析了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型载体的途径。
【关键词】 手机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型载体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58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孙显水,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9-0034-03
由于电子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手机媒体因其强有力的传播力,成为了高校学生的必需品。手机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增殖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大学生是其最大的受众群体之一。但是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也有弊,负面的手机信息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不良的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但是若能找到得当的方式,恰当地运用手机媒体,就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便利和效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手机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依据
1. 手机媒体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
手机媒体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使手机媒体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载体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手机媒体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手机QQ、微信、微博等途径,发布一系列的党的政策方针等内容,帮助被教育者接受正面的主流意识,两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熏陶,行为得到规范,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 手机媒体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手机媒体在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是双向的,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而是需要双方的互动和交流。教育这个行为过程离不开教育主体和客体这两个重要因素,双方缺一不可。而手机媒体中的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个条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可以运用手机终端进行交换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
3. 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和应用功能的易掌握性
手机媒体携带方便,操作简易,只要有手机信号覆盖,就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思想政治信息的传递,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的手机媒体大多为手机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如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微信等,而这些软件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相关软件功能能够熟练掌握,更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契机。
二、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1.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提高。手机媒体因其在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优势,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成为了当下热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平台。在校园内,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模式为“点对面”,不受限制,灵活多变,高效便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手机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学校内的先进事例和典型形象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大学生在自己意愿的支配下对此做出反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沟通,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其辨别真伪的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样。第一,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手机短信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隐秘性强的优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利用手机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大学生发布各项教育信息,能够实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以手机报的形式展开。大学生是手机报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手机报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教育者在手机报上要极力宣传积极向上、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内容,使校园手机报真正为学校教育事业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手机媒体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与互联网同步。手机媒体兼具移动终端和网络环境的优势,拓展了多种信息交互的方式,扩展了信息整体的范围和效率。随着手机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多的手机程序和应用将被开发,使之真正成为“移动的电脑”。因此,利用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使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
2.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无孔不入,没有时间空间的局限,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教育空间的同时,由于手机媒体发展时间较短,与手机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成文,所以截止目前为止,手机媒体还是一个并未完全操控的领域,导致手机媒体中的信息量大、范围广,一些无素质、无道德、欠缺真实性的信息也进入其中,还有大量的封建迷信、淫秽色情的信息。不良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及个人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冲击。手机媒体环境下,每一位大学生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与此完全相反的是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下的大学生学习需求,面对面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信息的通畅性,大多都表现得较为独立、自主,他们倾向于通过手机媒体去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是传统的向人咨询、与人交流。所以,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质疑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动态。同时,由于社会经济进步较快,当代大学生更具自身特色,他们敢于质疑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大学教师的权威性。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提出新要求。当下的大学生群体由于成长环境与之前的学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他们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立及自主。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全新的事物也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手机媒体环境中的主体人群。相反,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一定熟悉手机媒体,这两者完全相反的状态导致教育者对于手机媒体缺少认识,对新鲜事物的接触程度远远不及大学生,所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未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型载体的措施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载体的意识
当下,社会经济、科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手机改朝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速。手机携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整个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对当下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强对手机媒体的学习及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全新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自觉使用手机媒体。在用手机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效率为先的原则,恰当选择效果显著的手机软件作为学习及应用的对象。可将手机聊天工具、电子报、微博等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学习对象,在掌握基本使用原理之后创新使用方法,将其有机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去。
2. 提高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增强认识能力
认识、了解是接受全新事物的基础步骤,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网络等同于电脑,殊不知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只会发短信、打电话的工具,已经具备了更加全面的网络应用功能,已经不亚于电脑。所以,充分认识、了解手机功能,利用其强大的网络平台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信息圈,已经成为当下所有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当下的手机网络平台综合了报纸、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应用平台,成为了移动的报纸、随身携带的电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手机由于其随时随地的特性,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平台的首选,这样既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认识能力,又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提高高校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手机文化
手机媒体若要真正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大学生个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时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正面、积极向上的,也会有不良的,所以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学生受其影响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在高校关于手机媒体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四成的学生表示比较相信手机信息,甚至有一成的学生转发过一些不良信息。这些学生并不是品质有问题,而是被手机媒体中的信息影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体的同时应该自觉进行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树立洁身自好的意识,清楚在手机媒体使用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及道德,自觉抵制不良的手机文化。同时,高校对于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平台进行引导也是势在必行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容易走向误区,高校要加强他们的思想监管,让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手机文化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4. 社会应加强对手机媒体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
为了配合高校中的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也需要重视并加强对手机媒体的舆论监督。在面对手机媒体中的不良消息时,尤其是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散布敏感话题或虚假消息的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利用舆论的正面引导机制,即不仅要对散布不良消息的不法分子做出惩治,还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播报事实真相,以此来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积极推行相关的举报体制。对于检举利用手机媒体发布不良消息并情况属实者,可以获得一定的激励奖金,以此来实现全面监督,使举报体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让那些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总之,我们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载体的意识,提高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增强认识能力,提高其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手机文化,社会也应加强对手机媒体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从而使手机媒体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刚,梁小娟. 论手机媒体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2] 李超. 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7).
[3] 郑美红,郭宝平.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 新闻知识,2011,(02).
[4] 安仲森.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困境及超越[J]. 赤峰学院学报,2013,(05).
[5] 郑晓毅. 新时期依托手机媒体建团的思考与探索[J]. 长江大学学报,2011,(02).
责任编辑: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