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塑造

2014-04-29黄雪燕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信力网络时代政府

黄雪燕

【内容提要】 本文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征做了简单总结,接着从两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对党政领导公信力造成的影响,最后着重探讨了网络时代党政领导提高公信力的举措。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政府 公信力

【作者单位】 中共那坡县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9-0007-03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网络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网民也日渐增多,网络使信息得以快速传播,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这是我国政治文明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一、网络信息传播影响政府公信力

(一)不利影响

1. 网络给人极大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会使网络中充斥着一些虚假消息。网络环境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各色人等都在其中,他们具有不同的地位,来自不同的环境,自身修养各具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发表自己的言论,借助网络宣泄情绪,不用顾忌后果,如此以来,就给社会的不安定埋下了隐患。

谣言、流言,均属民众信口开河无凭无据的说辞。传播学认为,当一个和谐社会的正常信息传播功能削弱时,那些非常态的流言就会侵袭,继而成为主导。据分析,流言的产生一般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散播流言的人,大都比较关注社会焦点事件,比如今年的“甲型H7N9”就有一些纯属娱乐或者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到处散播该病毒扩散的信息。第二,官方的消息太慢,无法满足人民的好奇心,消息的闭塞会引起民众无端的遐想,使真实情况在猜测中变得复杂,政府在信息处理上面还明显缺乏透明公开的诚意。

2. 网络舆论可能加深信任危机。网络给人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人们正在借助这一工具充分的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但实际现象表明,我国的诚信体制大不如前。

造成人与人、群众与政府、群众与领导干部、群众与社会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的因素有很多,在网络环境中主要表现在对于某件事的争议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方式,一般客观而公正的评判是以大众化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但常常会有人情绪过激,而不惜谩骂,侮辱诽谤对方,如此就让其他的人对网络洁净产生质疑,凡事在心中皆保留疑问,延续下去,就使诚信体系变得异常脆弱,这时如果政府也不能及时证实言论,最终必然会引发社会危机。

(二)有利影响

1. 网络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网络本来就是一个供人民自由交流思想,发表意见建议的平台,它使各种思想在此汇聚,并实现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便捷途径,因为其受到的各方面的限制比较少,所以人们可畅所欲言,不管是正确的、错误的、客观的、主观的、私人的、大众的思想都会在此呈现,通过了解掌握这些信息,政府可以知道人们所思所想,继而制定出符合民意的决策。

2. 网络加强监督。网络为人民参政议政打开了一扇窗,网友对身边一些不合理的事件予以揭发和批评,会引发很多网民的评论、跟贴,从而形成一股具有震撼力量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机关不得不及时回应,根据民意调整政策。近些年来,不少高官落马,反腐倡廉取得巨大突破,网络舆情发挥了巨大的监督作用。

二、信息时代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及时公开政务信息

现如今,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传统的隐蔽的政务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诉求,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遇到一些敏感话题,总喜欢隐藏或者避而不谈,这是一种很消极的态度,如此以来,党政领导干部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树立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在第一时间让民众能够了解国家最新政策方向、了解国家最新动态、了解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政务信息的公开需要坚持两点原则:

首先,把握好信息公开的时机,保持主动态度,在面对公共危机时要第一时间传递最新信息。比如在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中,我国政府就很好的坚持了这一原则,在雅安地震发生初始,即迅速发布了消息,公布此次地震为7.0级,此后半个多小时内,当地又发生多次地震,这些余震从3.6级到5.1级不等,随后,各大网站、新闻社都大幅度报道了抗震救灾的现场情况,中央电视台更是保持对其24小时的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用最权威的声音稳定了广大民众的心。

其次,全面地公开最真实的消息,网络舆论颇多,这就给民众信息辨别能力提出了挑战。据了解,现在最值得被信赖的还是官方公布的信息,官方信息的客观全面公布,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公众情绪。以今年的新闻焦点“甲型H7N9”来说,网上不断有人无端生有,传递消息说山东的泰安、青岛等出现了甲型流感,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然而官方的数据显示上并非如此,这在无形之中就给民众打了一剂镇定剂。新浪网、人民网、凤凰网等知名网站,连续的播出了有关“甲型H7N9”的动态,并对其传播方式、病源做了说明,使人民得以获取有关这一病毒的常识,也使民众不再慌乱。

(二)积极应对网络舆情

1. 政府与公众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互动机制。政府对待公众是否积极坦诚,极大程度影响民众对其的印象和评价。网络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领导干部只有放低姿态,寻求与网民的沟通,体察民情,听取民意,才能赢得好评。

现在的官员大都有意识去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不再谈网色变,而是学会了利用网络这个快捷方便的平台,及时传递政务信息、疏通民怨,丰富了党政的工作方式。《南方周末》2013年9月3日报道说:“9月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是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主办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将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阵地。”该网站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举报平台”,从原来体制内的“内部监督”,转变为让“公众参与”,由此,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凸显在民众面前,政府公信力得到塑造。

2. 借助网络舆论洞察民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随着网络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事务之中,这种参与相较于其它方式更具真实性,它是政府广开言路,察言纳谏,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

近年来网络中经常会看到有关城管辱骂街上小贩的视频,引起极大的反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揭发或者披露,这样的一段视频,有不少人跟贴回复,笑谈中国的城管最英勇最无畏,舆论背后,折射的是公众对城管以暴执法的强烈不满,城管执法本是为了保证民众生活安定有序,何以备受嘲讽,倘若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城管的管理,督促城管调整服务态度,就能成功的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为政府赢得一个好口碑。

3. 掌握网络舆论发展态势和规律,引导舆情走向。2009年年轻的周森锋当选湖北省宜城市的市长,当地媒体立即就以“最年轻的市长”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如此,引发了大众的猜疑。

按照中国民众的思想,如此年轻即当选市长,肯定是有强大的背景,当然初期只是停留在质疑和猜测阶段,网民此刻并没有材料去证实,如果政府因为害怕牵连过多,把事情复杂化,而不去告知民众真实的情况,就会使疑团越来越大,当时当地政府一开始就没有做出积极应对的姿态,如此导致了一大批人对周森锋家人进行人肉搜索,直到周森锋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后,证实了自己出生农民家庭,这件事才得以平息,但在此之后,网上又爆出“抄袭门事件”,称周森锋的论文是抄袭的,面对这一事件,周森锋采取了抵制和回避的态度,最终清华大学对此进行了调查。网络时代,如果一味回避,不能掌握网络舆论发展态势和规律,势必会把事情引入不可收拾的境地。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不少非法分子借助网络,从事一些违纪违法活动,比较普遍的如恶意的人肉搜索。2009年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著名歌星王菲获此遭遇,最终当事人因涉嫌泄露他人隐私的罪名受到了法律的裁决。这一事件的判决,让公众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尽管网络世界是虚拟不受限的世界,但仍旧要以国家法律为准绳,倘若有人想以此为跳板从事非法活动,最终也难逃恢恢法网。从某个方面说,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速度不若网络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为人们服务的速度慢了下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防治网络流言蜚语,未雨绸缪,先发制人,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防范流言于未然,毕竟,政府始终是民众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是权威的代表,领导干部的态度和言行,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事态发展与走向。

政府应不断的调整技术手段和应对之策,来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秩序,从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美国一知名杂志《纽约客》曾登过这样一幅画,一只坐在电脑前的狗,对躺在地上的小狗说:“互联网中,不会有人知道你只是一只狗。”此画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诠释了画家对互联网的一种理解,正是由于这种匿名性、隐蔽性,所以网络环境不可避免地具有复杂性。

政府必须加强监管网络的力度,防范一些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较为偏激忽略事实的言论,同时,打击那些有意篡改程序,散播网络病毒以攻击政府网络的违法违纪行为,既要给民众充分的自主,同时也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目前,我国通过技术攻克,监控手段有了很大提高,比如防火墙的设置、敏感网站及时封锁等,为了使这一代青年人不遭受网络有害信息的熏染,制定了多项网吧管理方法,推行网络实名制。良好的网络环境,能够有效防范恶意舆论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总而言之,我国网络覆盖率越来越大,针对网络舆论,政府要加强应对,关注网民意见建议,让网络成为监督的有利工具,提高网络素养,积极寻求与民众的沟通,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民众就会信任政府,政府的公信力才会被塑造,久而久之,政府就会是民意的代表,民心所向政府,二者才能达成共赢。

参考文献:

[1] 周红,赵娜.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1).

[2] 褚松燕.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3] 龚上华.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任危机与执政能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王彬彬.政府在网络时代面临的四大挑战[J].党政干部论坛,2011,(05).

责任编辑:夏 苗

猜你喜欢

公信力网络时代政府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