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训练”
2014-04-29刘新
刘新
我们提倡的“三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中的三个主体是密切相关的,教学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的过程,前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再者,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润物细无声”,这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它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增加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而这一切,都要从“练”中来获得。
一、练字
我们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成为一门精湛的艺术——书法艺术。正如有人说:“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规范、工整、美观的字,就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而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只重视对学生理解、写作等能力的训练,却忽视或放松了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和要求,导致学生的字越来越难看,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写字训练。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预习作业上向学生提出练字要求;节假日放假时让学生临摹字帖;以作业评比的方式鼓励学生写好字;有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练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个小小书法展,以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写字……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写一手好字,不仅自己看了是一种享受,还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练“读”
多读、多背是积累语文知识、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喜欢读书,从书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从而体会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并自觉自愿去读书,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我们要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名著故事、名著续写、辩论赛、表演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也能为写作打下基础。
三、练“听”和“说”
学生时期是训练一个人说话的关键时期,只有先会说才能会写,说话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不怕学生说错,就怕学生不说”,所以,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信,讲话时不要害怕,克服恐惧的心理,让学生可以站在大家面前自信地发言;在众人面前说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能够“开口”; 然后就是命题的表达训练,让学生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演讲与辩论,进行全面地口语表达练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多听、多说、多交流,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四、练“写”
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更有必要加强写作训练。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是不容易的事,对理论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高考和中考中出现了好多优秀的作文,为什么这些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能写出好作文的学生都表示:平时要注意积累,多读书、多思考,通过读好的文章积累写作知识。这样来说,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要素。另外,教师要结合课内内容训练学生仿写、续写、即兴写,这样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学到了写作技巧,积累了写作经验。教师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参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培养主人翁的意识,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使主体感受得到加强,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训练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能够体验人生,了解社会的热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练“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目。语文教材从内容的角度来讲,包括语文知识、写作知识与古今文体等内容,其中的每一类又包含着许多小类。在语文教材的要求上来讲,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语文知识,还要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所以,面对这些要求我们不能再走“重教轻学”的老路。要训练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比如我们无论教什么文章,都可以让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他们就能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像朗读方法、演化推理方法、拓展延伸方法等都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1)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