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习作教学的联系性

2014-04-29戴秀美

考试周刊 2014年90期
关键词:联系性教学方法

戴秀美

摘 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作者结合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从“课文安排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教材内容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习作评改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三方面,阐述在不同学段不同课文教学时对习作教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 联系性 教学方法

习作(写话)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一块难啃的“骨头”,习作课不仅难上,而且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见效。实际上,写作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后,根据单元要求,布置一道习作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来,老师批改后,利用一段时间,选几篇所谓的好习作读一读,一个习作轮回就结束了。对于学生在这一次习作练习中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习作发展的联系性。

一、课文内容安排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

以写景的习作教学为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景教学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段为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根据上述阶段性目标,在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中,编排了许多关于描写景物的课文内容,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多彩的春天》《快乐的夏天》;二年级《爽爽的秋天》《夸夸美丽的家乡》;三年级《心中的秋天》《家乡的景物》;四年级上《自然奇观》《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五年级《走进西部》《异国风情》;六年级《走进大自然》等。从这些教材的安排中不难看出,其遵循的正是《课标》中的从易到难的习作之路,每个单元都有其侧重点,教师应该纵观全局,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以读促写,落实教材与写作教学的联系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发现一些同学的习作流于形式,没有丝毫的创新和想象。最常见的习作是对校园的描写,笔者发现,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笔下的校园必定是这样的: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校园,接着写校园的春、夏、秋、冬,最后结尾为我爱我们的校园。这样的习作丝毫体现不出学生的习作素养,更体现不出习作教学在训练上的联系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每次训练点不同,写出来的习作效果也就不同。同样写校园,不同学段要求不同,学完课文《桂林山水》一文,笔下的校园是这样的:

“我见过伟岸的柏树,也见过婀娜的女贞树,却没见过这样令我震撼的香樟树。香樟树的叶子可真绿啊,密密麻麻地挤压在一起,像一群群绿色小精灵在唱着欢乐的歌谣;香樟树的树干真大啊,要两三个小朋友伸直手臂才能围拢过来;香樟树上真热闹啊,你瞧,黄色的那只小鸟,舞动着双爪,好像在弹着吉他。旁边飞舞的小鸟又像是S.H.E组合,她们正在准备上演一场大型迎春晚会吧!”(摘自学生习作《天堂校园》)

这样的校园,学生学会通过比较、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开想象写出校园的美。学完《颐和园》一文,学生笔下的校园又是另一番景象:

“进了水南小学的校门,再往左走,就来到了气魄雄伟的综合大楼。……综合大楼和教学楼之间,自然就是操场了。……穿过操场,就来到了高大的教学楼的脚下,抬头向上望,……登上教学楼,站在楼顶向下望,水南小学的景色尽收眼底。……”(摘自学生习作《美丽的校园》)

这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当成一名导游,根据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了美丽的水南小学。这样的习作,较第一篇的训练点有了不同。学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学生明白了可以利用把自己和校园融为一体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笔下的校园变得清新灵动起来:

“校园里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高高的旗杆,你在空中俯视着我,是在等待我为你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吗?你好,五色的德育墙,你如一面明镜,指导我如何净化心灵。你好,橘红的跑道,你是在邀我与你赛跑吗?你好,优雅的钢琴,你天生的金嗓子,是邀我与你唱和吗?……”(摘自学生习作《再访校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不同阶段、不同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注重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训练点侧重不同,习作自然有了不同韵味。

三、习作评改与习作教学的联系性

一说起习作教学,自然少不了习作的评改。虽然“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又有几个能做得到呢?现在习作评改的通常做法是:改错别字、病句,圈出好词佳句,写上千篇一律教条的评语。笔者认为,习作的评改要循序渐进,遵从小学生的认知表达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时,就要让学生把评改重点放在“按一定顺序写、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这三方面。这样,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习作教学指导,在不断评改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习作时,要根据单元目标,明确课文内容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性,有的放矢地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得到一个“点”的练习,日积月累,到时自然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融会贯通。

猜你喜欢

联系性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谈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使用的感受 体会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用联系的观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质量
回归基础教材,重构知识体系
高三数学复习课应体现“三性”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浅谈农村中学数学作业的布置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