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探讨

2014-04-29周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继续教育家庭教育

周小花

摘要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从文化资本视角下提出了构建外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即除了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重视家庭教育之外,还应通过改善条件促进学习、由外而内注入、加强继续教育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资本存量,从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文化资本;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10043-03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口在农村,随同进城务工就业的父母在城市生活、学习,年龄在6~15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或年幼者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既包括受教育者在家庭中受到家庭成员刻意或无意的教育行为,即“显性教育”,也包括家庭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即“隐性教育”[2]。

父母的教育观念、言行、教育投入及家庭环境等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性格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2013年4~6月江西理工大学在赣州市章贡区进行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在赣州市章贡区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立小学随机抽取了48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家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分为家长篇和孩子篇,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73%。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鉴于此,笔者从文化资本视角下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进行了探讨。

1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

1.1不注重对孩子的正面评价与鼓励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长足然后给予鼓励。表扬、夸奖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及自信心的培养。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业上、家庭条件上与城市户籍儿童存在差距,处于不利地位,容易自卑,因此,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需要家长及学校不断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但是,在回答“您有没有经常表扬您的孩子?”时,60.2%的家长选择了“没有”,而只有39.8%的家长选择“有”。这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子女的正面评价不够,忽视了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引导孩子的成长。

1.2重言教,轻身教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颜之推曾说过:“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5]”这就是说家长的思想、观念、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楷模。但笔者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身教关注明显不够。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很少读书。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却要求子女要努力学习、多读书,这种单纯的说教是难以令子女信服的。另外,超过56%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说脏话,超过23%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面前打麻将、玩游戏、夫妻吵架。

1.3亲子沟通少

美国学者查尔曼认为,低阶层亲子间较少有口头交往,特别缺少互动的、正式的灵活交往类型。大多外来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工作时间长,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少,即使有时间也是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极少与孩子做游戏、谈心。亲子沟通少,会直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感情上的关爱和支持,从而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差和人格、行为上的异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自卑、虚荣心强、嫉妒、疑虑、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有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和暴力化倾向[6]。

1.4对孩子的学业指导不足

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想的是努力挣钱,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更好条件,但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不足。42.3%的孩子的学习在家无人辅导,57.7%的孩子虽然在家有人辅导学习,但辅导质量不高。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反映是由于文化水平低无力辅导。

据调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在问及“如果你觉得学习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绝大部分孩子认为英语和计算机是最大困难。本地户籍的学生,大部分在上学前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英语和计算机,有些家长文化程度较高能给予指导,因此学习起来较为轻松。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之前对英语和计算机接触较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给予指导,因此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吃力。虽然他们学习刻苦努力,但成绩并不比本地学生好,与本地户籍学生相比,49.3%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

1.5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技能、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品质和价值判断、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章贡区被调查的352位外来务工人员中,在回答“您平时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状况?”时,比重较大的分别是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和身体状况,分别占总数的31.3%、20.9%和17.0%,而选择日常生活、行为举止、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家长分别占9.4%、8.8%、5.2%、6.9%。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第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关心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状况,但忽略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由于居住环境不稳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以及学业不理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比较自卑,人际交往面很窄,难以融入本地户籍儿童中。此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之间难以形成亲密关系,结果导致较高的孤独感、对人焦虑感和过敏倾向。对此,外来务工人员应予以特别关注。

2文化资本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不足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它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为进一步理解文化资本的概念,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区分为3种形态,即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客观化形态文化资本、制度化形态文化资本。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本的第1种形态,布迪厄认为:“这是一种具体的状态,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它预先假定了一种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包括了劳动力的变化和同化,所以极费时间,因此它们的获得必须由投资者亲力亲为”[3]。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具体指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机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制度形态文化资本,是一种将行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以考试的形式予以认可,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等方式将其制度化的资本形态[4]。迪厄认为,再生产是文化资本的主要获取方式,而早期家庭教育对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不同家庭由于社会地位及文化资本存在差异,他们的孩子在接受文化资本的过程中是不平等的,那些出生于具有丰厚文化资本家庭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1外来务工人员身体形态文化资本

身体形态文化资本是社会文化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主观内化。父母是否具有良好的、被社会所认可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对子女的教育及将来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从内容上来说,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主要是指其修养、品位、学识、语言能力及行为习惯等。总体来看,外来务工人员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薄弱,他们的子女从一出生就处于不利地位。其一,语言。外来务工人员大多讲方言,而其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的也是方言,这种语言惯习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学校教师授课采用的是普通话,而城市通用的语言也是普通话,由于语言与学校教学要求不相符,限制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考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发展,以致于学习困难,学业表现不佳。其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父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可以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且通过父母与孩子间共同阅读,也可以培养亲子间的和谐关系。而外来务工人员本身没有良好的阅读及学习习惯,不利于其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三,有些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如讲脏话、抽烟、酗酒、赌博、迷恋游戏等,这严重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

2.2外来务工人员客观形态文化资本

外来务工人员可能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主要是书籍、报纸、收音机、光盘音像资料等。在书籍的拥有状况上,新华社记者在一次有效问卷为87份的调查中发现,40.2%的农民工表示“一本书都没有”,34.5%表示自己的书在“5本以下”,仅有25.3%的农民工有5本以上书[7]。总体而言,外来务工人员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总量很少,而在有限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中,与孩子的教育有关且能够继承和分享的则更少。大多数农民家庭均无藏书可言,而部分家庭虽有一定书籍,但主要是供父母消遣娱乐的小说杂志或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类书籍。对小学生而言,这些书籍远不在他们的阅读范围之内[8]。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未能为其子女提供丰富、有效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以促进孩子的教育。

2.3外来务工人员制度形态文化资本

外来务工人员的制度形态文化资本是指外来务工人员所获得的教育文凭,即文化水平。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证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紧密相关。一般而言,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有效。据笔者调查,在352位外来务工人员中,22.4%为小学及以下学历,48.4%为初中学历,拥有高中学历的占19.0%,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10.2%。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较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教育方法等。如,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意识薄弱,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自己的任务是尽量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在教育观念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偏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能力方面,突出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业指导不足,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认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在教育方法方面,主要表现在不讲究教育方法,不重视亲子沟通,当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时,往往采用批评、惩罚的方法,而忽视鼓励、表扬等正向的引导。

3构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3.1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初始教育,在家庭所受到的文化熏染会沉淀到孩子的身体和思维当中,产生潜意识功能,从而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而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传递给孩子丰厚的物质财富,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全的人格、过人的智慧。孩子就是未来,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重视家庭教育。电视台可开辟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专题节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举办亲子活动,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家庭教育的热情,也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知识;妇联等人民团体可以联合社区组织“父母学堂”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公益活动;企业文化宣传也可以增加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

3.2改善条件,促进学习,提升外来务工人员身体形态文化资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应注意提升自己的修养、品味、学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父母身体形态文化资本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最为深刻的。外来务工人员应努力提升身体形态文化资本,为子女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身体形态文化资本的提升需要个体亲力亲为、时间投入及不断学习。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如合理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以及合理的休息时间,让外来务工人员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参与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使他们能通过继续学习、积累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精神和身体的一部分,实现其文化素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社区可联合文艺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富有教育内涵的精神文化活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融入城市文明。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部门应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使外来务工人员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不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

3.3由外而内注入,弥补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不足

由于经济资本的薄弱,外来务工人员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拥有量比较匮乏,其子女文化资本的获得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力量来实现。政府应加强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每年可向学校拔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图书,不断增加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便于孩子们借阅。政府通过对学校文化资本的投入,来间接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文化资本的注入。妇联、共青团及一些公益性组织可动员社会力量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赠送书籍等文化用品,增加其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存量。一些儿童公共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也可以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开放,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社区可开办“小小书屋”,书籍等文化用品可由社区居民捐赠,免费开放,便于孩子们课余时间阅览,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推广建设“流动图书馆”,把书籍、报纸、杂志、儿童读物等文化物品送到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身边。

3.4加强继续教育,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获得

父母的制度形态文化资本,即学历越高越能激励子女追求更高的学业成就,对子女的学业能给予更多指导,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更强调方式、方法。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缺失,而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缺失又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不足。外来务工人员可通过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获得教育文凭和各类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从而快速提升其文化资本存量,改变其弱势地位。通过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有了学历及从业资格证书,外来务工人员也有了更多的从事较好职业的机会和选择,能较大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加强其对子女的教育。鉴于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低,无力支付继续教育费用,政府、企业应给予更多的支持,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外来務工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或培训的补贴。企业应创造条件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或培训,把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权益写进合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继续教育权益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繆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2.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5.

[3]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0.

[4]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4.

[5] 张霭堂.颜之推全集译注(勉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4:137.

[6] 刘华锦,叶正茂.由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引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7):41-42.

[7] 范炎.关注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N].法制日报,2005-02-02.

[8] 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73-77.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继续教育家庭教育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