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朝江总诗歌中生命意识的根源

2014-04-29唐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

唐洁

摘 要: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是整个时代赋予作家的精神基调。时间越来越短促意味着生命的消退,时间的流逝带来了一种死亡的意识,这种意识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导致了人类悲哀情绪的勃发,它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个时期人们对生命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提高生命的质量,追求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密度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参悟。诗歌中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并非魏晋南北朝才有,它是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时间生命意识是贯穿整个诗歌史的,而南朝江总历经梁、陈、隋三朝,其人其文在历史上也颇受争议,本文试图从江总身上的多重矛盾来探讨其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江总;生命意识;产生根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1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人,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十世孙。幼聪敏,有至性,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音。江总的诗歌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其人品也颇多争议,然纵观其社会风气,思想和心态,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应当更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江总其人其诗。

首先,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面貌和魏晋颇有不同,题材内容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式技巧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同时也有所加强。齐梁以后,形式主义的诗风统治着整个诗坛,梁陈宫体诗盛行。南朝诗人本来多半是生活在宫廷、贵族周围的帮闲侍臣,他们诗歌的内容当然要受这种狭隘生活的限制,他们的兴趣也不能不以君主贵族们的爱好为转移。南朝君主贵族的生活非常荒淫放荡,从宋废帝、齐东昏侯到陈后主,都有许多生活丑史。帮闲的文人们也就不免要用诗歌辞赋来满足他们荒淫享乐的要求。

江总本来就出生高门,《陈书·江总传》记载其十八岁,即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后又迁尚书殿中郎。梁武帝对他的诗文才华深为赏识,又任命为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其后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到陈后主时期又贵为尚书令。因为其位高权重,加上上层社会纵情声色的文化环境,以及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的普遍现象,这深深影响着江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也就不可幸免的把这一审美趣味带入到其诗作之中了。

其次,南北朝时期,佛与道相争先后。南朝帝王崇信佛教的甚多,最为典型的即宋文帝、梁武帝和齐竟陵王萧子良。而南朝佛教是在梁武帝时达到全盛,梁武帝早年信奉道教,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年,他下《舍事道法诏》,宣告皈依佛教。其后梁武帝开始大力提倡佛教,然梁武帝本人“染当世学术之风气,于佛教特重义学。在位搜求佛典,整理经籍。其学问宗旨,在《般若》、《涅槃》。曾作《义记》数百卷,躬自讲说。实染清谈之风。又自讲《老》、《庄》、《周易》,故其佛学之性质仍不脱玄学”。可见佛教在当时是和玄学合流的,并且和儒学构成了并重的格局。梁武帝的佛教思想主要即为三教同源说和神明成佛说。他的三教同源说认为释迦、孔子、老子同为“三圣”。而神明成佛说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通过修行,便能“明心见性”。然而当时社会风气主要体现出轻糜虚浮,不切实际,外加上当时文风的虚弱浮华,也让佛学、道教以及儒学都缺乏刚健朴实的内在精神。

江总也深受环境的影响,外加祖上对佛教的信仰,也潜心佛教,在其《自叙》中写到“弱岁归心释教,年二十馀,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愧平生耳”。由此可见,江总跟随梁武帝,均是菩萨戒弟子。陈朝帝王也多崇信佛教,在《南史·陈文帝纪》中载陈文帝“设无碍大会,舍身于太极前殿”,并撰写了《无碍会舍身忏文》。而《南史·陈后主纪》中载陈朝快灭亡时,多次出现异象,陈后主“自卖于佛寺为奴以禳之,于郭内大皇佛寺起七层塔”。作为臣子的江总不可能不受最高统治者的影响,江总在潜心佛学的同时将佛寺之景带入诗歌,再渗入自己对佛学的参悟。

再次,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南朝初期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国力富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而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之后又因为战略的错误运用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到梁武帝时期又有所改善,加上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崇尚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又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最后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两次巨大的动乱使得南朝经济实力受到重创,国家四分五裂。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陈朝,国力衰败,朱大渭先生在其《六朝史论》中也认为陈朝主要依靠江南和岭南的支持,国力为当时最弱的。

江总在他自己的时代,抒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或者说他“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或者说他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渐渐洗去浮艳,时有悲凉之音,然我们在看待他的时候,需要更加客观,更加全面,要具体而真实地表现出诗人生命和生存的本身,表现出生命的境界和诗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段双喜.江总生平与佛教关系考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让“生命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诗经》爱情誓言及其生命意识
思政课堂里的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