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影响探迹
2014-04-29张晓眉
张晓眉
摘 要:在沈从文的文学活动中,张兆和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沈从文对其进行的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书写到后来以张兆和为人物原型和写作对象的《边城》、《湘行散记》、《长河》、《三三》等经典作品的问世,特别是在《沈从文别集》、《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等著作出版发行以来,张兆和在沈从文文学创作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日渐清晰。在全面研究沈从文文学进程中,张兆和作为沈从文文学创作和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且值得重点泼墨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张兆和;沈从文;文学;创作;鉴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03
1930年,得力于徐志摩推荐和胡适的破格录用,仅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走上了上海中国公学讲台,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这份体面职业于沈从文而言,其重要性不在于它让沈从文在经济上得到保障,而主要表现在他在这里得以认识自己的妻子张兆和——一位日后在他文学创作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和作出重要贡献的生活与事业的参与者。随着沈从文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个站在沈从文身后几十年如一日,甘苦与共,共同携手走过半个世纪风雨的伟大女性张兆和先生也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关注点,特别是《沈从文别集》、《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等著作的问世,在学术界、普通读者中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反响,不仅为世人展示了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真实的沈从文形象,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张兆和在沈从文文学取得的成就背后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鉴于张兆和在沈从文文学、人生历程等活动中充当的多重身份角色,本文拟将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文学影响作为研究视角,从张兆和充当沈从文文学创作原型人物,情感激发,修改、誊写、润色稿件,情感安抚,作品鉴赏、保管、编辑出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情感激发
从1930年张兆和无意中闯入沈从文的生活,到1988年沈从文逝世,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影响从日常生活到文学创作无时不在。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教师之前,沈从文在文学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六年文学创作生涯让沈从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日趋成熟。但从其作品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主要集中表现在1930年以后创作的如《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这些经典作品的诞生,与张兆和的出现密切相关。
从创作动机看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情感激发。沈从文在1937年《边城·新题记》中曾对自己的创作作过如是说明:“……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因与兆和约,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因与张兆和有约定,最后创作出《边城》,可见《边城》最初的创作动机包含了张兆和的因素。
从书信往来看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情感的激发。沈从文曾写信给张兆和:“《月下小景》不坏……这文章的写成,同《龙朱》一样,全因为有你!……我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些爱与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沒有这些文章了。”[1]从沈从文的这些文字表述来看,张兆和对他的文学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人物外在素材的提取,而是有意为之地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情感上的激发。
二、 张兆和充当沈从文作品的原形人物和情感安抚者
1930年后,沈从文相继创作出版了《边城》、《萧萧》、《湘行散记》等多部有影响的作品。其中《边城》、《长河》、《三三》、《萧萧》等经典作品的主要人物原型在肤色、品行等方面均取材于张兆和。
作出这样的结论和判断依据有二:一是沈从文本人对作品人物创作取材进行的说明。以《边城》为例,在主要人物形象翠翠塑造上,沈从文在其作品《水云》一文中这样写道:“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水旁见到的一个乡村女孩子,取得生活的必然,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朴式样。”[2] “身边的新妇”即指张兆和;二是从张兆和自身形象进行推断。张兆和当年在上海公学学习期间,因其肤色黝黑,形象姣好被人称为“黑风”,从沈从文在其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边城》里的翠翠、《萧萧》中的萧萧、《长河》中的夭夭等人物外形塑造上,肤色均为黝黑而俏,在性格方面,则温和善良、朴实无华,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形象极为相似。张兆和作为沈从文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分享者,加上她本身所具备的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素质,在共同生活中已经内化成了沈从文写作的原动力,从而使他的许多作品带有一种淳朴与美好。
学界通常将沈从文的成就一分为二进行评价:即把1949年以前界定为潜心于文学创作时期;1949年以后为文物研究时期。汪曾棋先生在《沈从文转业之谜》一文中曾有这样的文字表述:“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久的文化角度来看,这算不算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之?孰令致之?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沈从文自己内心来讲,文学创作在他心中的地位,从《沈从文家书》中的《川行书简》、《南行通信》、《跛者通信》、《跛者的抒情》等可见出其在他内心深处的份量。1962年1月14日,沈从文在写给张兆和的信中将他的这种情感展现得一览无余:“小妈妈,写文章如像给你写信那么无拘束,将多方便,还可写多少好东西给后来人看。”[3] 从沈从文给张兆和的书信不难看出,沈从文并没有忘情于文学创作,那么他如何排遣这种文学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张兆和实际上是以书信读者的形式担当着沈从文在文学创作无法得以施展的情感上的安抚者。
三、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的创作建议和作品鉴赏
与张兆和婚后不久,沈从文受聘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生活安定加上爱情圆满,使沈从文的文学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激发,他的生活和创作也因之进入了稳定期。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诞生于这个时期,另外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如《从文自传》、《月下小景》、《主妇》也在婚后相继问世。因张兆和受到过良好的正统教育,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婚后顺理成章成为了沈从文审稿、誊写稿件等方面的得力助手,这在他们之间的书信中也有体现:“‘其字你常用错,如‘王树藏还好,萧乾每日逼其写字读英文,这就错了,因为‘其字一向作‘他的解,如‘杨大少爷与其新妇就对了。我怕你写信给别人也会写错,故而相告,你莫又讥笑我是文法大家啊!”[4]从“又”这个字,我们可推断平时张兆和经常在这方面对沈从文的用字词造句有提点,否则张兆和不会写“你莫又讥笑我是文法大家啊!”这样的话。
在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选材上,张兆和曾经在一封书信中对沈从文这样说:“你最好能多看几篇现在作家的新小说,知道一点创作情况和水平……我的工作使我有机会看到一些好稿子,有些作品水平实在不低,可以借鉴。” [5]在另外一封信中,张兆和为沈从文抄写了《一个死去了的广岛姑娘》一诗,她对这首诗作了很高的评价,意在给沈从文一些启发。
张兆和对沈从文作品的鉴赏意见之于沈从文本人而言,沈从文曾经在一封书信中这样写道:“也许我新写些,请你来选一次。我还打量作个《我为何创作》,写我如何看别人生活以及自己如何生活,如何看别人作品以及自己又如何写作品的经过。你若觉得这计划还好,就请你为我抄写《爱欲》那篇故事。”[6]从沈从文的这段书信不难看出,张兆和的见解对沈从文文学创作影响之深。
在沈从文人生和文学创作生涯中,张兆和对沈从文的理解和对其作品的鉴赏,也是超乎个人情感之上的:“照我想,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止一本。”[7]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成就的评价,以她内敛的性格和低调的为人处世风格来看,作出如此评价,既客观中肯,也是发自内心的由衷欣赏。
四、张兆和对沈从文作品的得力保管和编辑整理
在《沈从文家书》的一封信中,张兆和如是写道:“有两件东西毁了是叫我非常难过的。一是大大的相片,一是婚前你给我的信札……那些信是我俩生活最有意义的记载,也是将来数百年后人家研究你最好的史料……”从张兆和的“将来数百年后人家研究你最好的史料”这个评价来看,张兆和当时就已经认识到沈从文文学作品的价值且作出了超前判断并进行保护。由于战争缘故,那些珍贵的书信没有保存下来,但这之后的许多书信往来,尽管经历了抗战、内战、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的社会动乱,张兆和都尽最大可能将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书信保存了下来,为《沈从文家书》、《沈从文别集》、《沈从文文集》、《沈从文全集》等著作出版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沈从文研究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
由张兆和直接担任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沈从文文学作品集有《沈从文全集》、《沈从文文集》、《沈从文别集》、《沈从文家书》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从文家书》出版背景。自沈从文去世以后,由于社会上某些“好事者”制造流言蜚语,大肆传播张兆和与沈从文的情感问题。张兆和在儿子沈虎雏等人的协助下,着手整理沈从文与她及其家人的私人信件,并将之校对、结集出版。这时的张兆和已是一个年迈老人,工作量之大、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沈虎雏撰写的《沈从文家书·增订版后记》更是值得玩味,那种把属于私密的情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张兆和的胸怀坦荡和她精神上的开阔。
从1930年到2002年张兆和逝世,張兆和在沈从文文学创作、作品编辑整理等方面扮演了多重角色并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讲,张兆和成就了沈从文,无论是作为文学家还是物质文化史研究专家。在张兆和去天堂与沈从文相会后不久,她主编的《沈从文全集》出版发行,虽未能亲历此景,但也可含笑九泉。
五、评价与小结
2012年春节期间,笔者参观了一个《藏书票和小版画》画展,画展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藏书票和小版画,也以小而著称,边缘识小,却可以做大,任何小事做到极致,都将成伟业。”沈从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写了几本小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可他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说”做到了极致,让人不自觉地要想到平凡并伟大!他宣称自己的读者将随自己一同老去,可他不曾料到,世界各地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为他的作品所迷醉,并从中获得一种梦想,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
阅读有关沈从文文献资料越多,乍一看似乎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些平凡普通不过之事,细细嚼之,又觉得均不平凡。沈从文曾经说自己很欣赏水的德行:“水的德行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如果把沈从文的一生所为之事如文学、物质文化史研究等比作滴水,每做一件,只要有开始,他必能尽力将之做得声色并茂,成绩斐然,虽有时显得细碎柔弱仅如一滴水的力量,可从不间断,于是在文学上有200余部著作存世;文物史研究则有一部历时30余载心血、流传千古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存世,不仅开创了新领域,且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如果用“成功”二字来形容沈从文一生的成就,按照“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的说法,张兆和当之无愧就是这个伟大的女人。从上述张兆和对沈从文文学人生之影响做出的梳理,要作出这样的判断当在情理之中。沈从文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耐烦、顽强和对生的渴望和韧劲,不难想见,张兆和在他的背后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支柱角色。
参考文献:
[1]沈从文全集·水云·散文·第11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43.
[2]沈从文全集·水云·散文·第12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11.
[3]沈从文家书·上[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60.
[4]沈从文家书·湘行书简·上[M].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6.
[5]沈从文家书·下[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40.
[6]沈从文家书·上[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7.
[7]沈从文家书·上[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