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04-29高爱王庆涛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高爱 王庆涛

[摘 要]本文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客观分析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导向,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加强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渠道建设,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了应用而服务。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43-02

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支撐,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战略切入口,是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1]。作为兴办了职业教育25年和本科教育10年的应用本科学校,广东白云学院把2014年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实践年、建设年。而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办学类型才于2013年年初在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大会上提出来的概念,全国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可资借鉴。因此,加强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建构,对于广东白云学院来说有指导实践的意义,在全国也有开创意义。

1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看来,物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热的专业,各高校都在相继纷纷开设或完善已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但现有的物流理论还不成熟,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或是国内高校互相参考,没有形成与本国、本地区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主干课程包括物流概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配送与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等。基础与专业的理论课程较全面,但实训课时的比例过少,最多的也只占该门课程的1/3,有的课程还没有实训。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较丰富,但专业操作技能较弱。

1.2 师资力量薄弱,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管理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较少,当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所学专业大多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相近学科,真正对口专业教师不多。而且,部分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加入教学工作的,没有太多物流企业的工作经验,虽是对物流企业了解较多,但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系统、不全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1.3 实训室的教学辅助工具欠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是技能操作很强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学生需掌握基本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但物流设备往往价值偏高,要建成较齐全的物流实训室,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较大的场地,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物流设备的短缺,导致学生接触实际物流操作的机会减少,教师教授实训课程无实物来演示,教学效果欠佳[2]。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难度较大,致使学生的物流操作实训技能偏弱,很难与企业岗位对接。

1.4 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渠道不畅,手段落后

虽然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也较重视,但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社会机构高端培训、深度开发、出国培训等多种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途径尚未建立,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远未达到为物流行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低端的物流从业人员,还很难谈得上是高端的物流人才。

2 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应用技术大学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应该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

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本科相比,更加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上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有做好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以广东白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已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广州市白云区物流协会、临安物流园、卡行天下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校企共建”,由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

3.1 高校转型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自2013年6月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以来,广东白云学院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一直关注该类型高校的研究,甚至在联盟成立之前,就开展了该类型院校办学的理论探讨,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和办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就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广东白云学院转型工程的基本框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3]。让全校教职工理清了理论问题,形成了共识,理清了思路,查明了差距,并就各方面的建设制订了方案,指明了道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3.2 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施实践教学的“3+1”改革

为了构建好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成立了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组,制定了系列企业实践教学制度。企业实践教学制度分四个层次进行设计:第一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规程,规定了企业实践教学整体性的要求。第二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了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第三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规范。第四层次是企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人、财、物和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在实践教学中,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三年是在学校度过,剩下的一年在校外完成,即在学校联系的校外实习基地中完成[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与企业融合,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作为企业实践教学的“1”包括两个学期。第一个0.5年一般是认知实习和生产(专业)实习,第二个0.5年一般是毕业实习,第二个0.5年的毕业实习往往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起进行,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改革,不仅学生的各项能力需得到提升,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教师,更需加强自己在专业理论、实践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近两年,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进企业调研实习,认识并熟悉更多物流公司的运作模式,并为老师提供作为访问学者去国内外各大重点院校的机会。既幫教师提升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又帮教师开阔眼界,学习更多先进的理论知识,使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

3.4 加大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

学校已经建有的实验室有ERP沙盘实验室、物流沙盘实验室、经管综合实验室、物流实训中心、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服务。近两年来,学校开始加大对实验教学建设的投入,鼓励教师多参观一些其他高校的物流实训室,参加一些物流设备的展销活动,找出更多适合物流管理学生使用的实训设备。在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建设上,学校积极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平台教学中来,提出更多改进的措施,充分发挥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作用。

3.5 加强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渠道建设

通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整合三方资源。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当前各大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程度,包括需求的数量及对素质方面的要求,回校后加强学生在高素质方面的培养,尽量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层次物流人才,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所以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全球经济不景气,很多大企业裁员,部分小企业关闭,大学生就业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在很多高校公布的学生就业率只有30%、50%的情况下,广东白云学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3%,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真正体现出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优势来。

总之,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广东白云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转型”的号召,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地方本科层次应用型物流人才为目标,发展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再学习能力,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本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N].福建日报,2013-11-25.

[2]王耀燕.创业型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7).

[3]中国高校之窗.广东白云学院召开应用技术大学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构建专题辅导会议[Z].http://www.gx211.comnews2014220/n6822176845.html.

[4]应晓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实现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