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2014-04-29李进丽
李进丽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上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抽取32例2012.6.1~2013.1.1之间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根据内科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5例和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而治疗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采用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经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2/15)、94.12%(16/1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尽可能地选用内科治疗的方法,原因是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也无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71-8801(2014)03-0084-01
目前消化性潰疡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的十二指肠以及胃部,故而通常也被称之为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胃溃疡。而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则与胃蛋白酶、胃酸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其中起着直接作用的就是胃酸。当患者出现胃部穿孔、出血或者是幽门梗阻的情况下,就会对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效的提升临床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以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内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32例2012.6.1~2013.1.1之间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5岁,病程发展为1年~6年,平均病程为2.5±1.1年,根据溃疡部位的不同分为15例胃溃疡患者,11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余6例为混合性溃疡患者。对患者均是采用的电子胃镜检测、组织活检等检测手段,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排除患有胃癌、血液疾病以及应激性溃疡的可能。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空腹痛、反酸、腹胀以及上腹隐痛等。
1.2 治疗方法 根据内科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5例和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而治疗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采用的对症药物治疗,对于以上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每天服用三次0.5g的阿莫西林、两次20mg的埃索美拉唑钠、两次0.4g的甲硝唑、三次8mg的维生素k4、三次150mg的果胶秘胶囊,进而起到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1]。而治疗组的17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对症治疗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进行合理治疗的,例如针对上腹剧痛患者给予颠茄片治疗、对于腹胀患者给予西沙必利治疗、对于上腹饱胀、恶心患者给予吗丁啦治疗。除此之外还针对该疾病的特征进行了胃酸抑制治疗以及胃黏膜保护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分别为法莫替丁(40mgqN/20mg bid)、奥美拉唑(30mg qd)以及枸橼酸铋钾(120mg bid),持续性治疗4~8周。
1.3 治疗标准 治愈: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溃疡面愈合,临床症状均消失,并且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显示呈阴性。好转:患者的溃疡面愈合达到一半以上,临床症状也逐渐好转[2]。无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溃疡面积没有减少,或者是呈扩张趋势。治疗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情况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12/15)、94.12%(16/1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 结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该疾病具有病程时间长以及难以根治的特点,当病发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目前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使得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成效,降低复发率成了当下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是当下临床上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但是两种治疗手段在治疗成效、并发生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而本文旨在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一般情况下,胃体、胃角以及胃窦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它部位没有发病的可能,因此,在进行临床检测的时候,必须对各个部位进行严密的检测,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3]。再加上消化性溃疡的病变部位具有转移性,因此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认真仔细。通过以上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因此,也要加强该群体的排查。在对该群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必须加强对其它基础性疾病的检测和治疗,对患者的否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考虑患者是否伴随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保证治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对32例患者进行的内科治疗成效我们可以看出,选用内科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之下,治疗效果显著。由此我们得出,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我们应该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的手段,保证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患者的胃部抗感染能力的提升,保护胃黏膜的同时,抑制胃酸的分泌,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促进患者的至于和康复,降低恶变和复发的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同时提升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芬娟,王欣,葛维媛.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28(28):133一136.
[5]李彬彬,周积花.消化性溃疡36例临床疗效检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0,13(24):145一147.
[7]冯声涛.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9):156一160.